昨日(12月12日),國家教育部教技司對2016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進行了公示,根據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的成績,經研究,生命領域156個參評實驗室中,細胞增殖與分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等26個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優秀;抗炎免疫藥物(安徽醫科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安徽農業大學)等116個實驗室評估結果為良好;其余實驗室未通過定期評估,現將評估結果予以公示(詳見附件),公示期為2016年12月12日至2016年12月18日。
以下為醫療健康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名單:
一、優秀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按學校名稱拼音排序)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細胞增殖與分化 |
北京大學 |
2 |
兒童發育疾病研究 |
重慶醫科大學 |
3 |
航空航天醫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4 |
分子表觀遺傳學 |
東北師范大學 |
5 |
心血管藥物研究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6 |
器官移植 |
華中科技大學 |
7 |
生物醫學光子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8 |
生物信息學 |
清華大學 |
9 |
細胞分化與凋亡 |
上海交通大學 |
10 |
遺傳發育與精神神經疾病 |
上海交通大學 |
11 |
中藥標準化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12 |
神經變性病 |
首都醫科大學 |
13 |
心血管重塑相關疾病 |
首都醫科大學 |
14 |
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 |
四川大學 |
15 |
靶向藥物與釋藥系統 |
四川大學 |
16 |
方劑學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7 |
心律失常 |
同濟大學 |
18 |
環境與疾病相關基因 |
西安交通大學 |
19 |
熱帶病防治研究 |
中山大學 |
二、良好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按學校名稱拼音排序)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依托單位 |
1 |
抗炎免疫藥物 |
安徽醫科大學 |
2 |
皮膚病學 |
安徽醫科大學 |
3 |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 |
北京大學 |
4 |
分子心血管學 |
北京大學 |
5 |
慢性腎臟病防治 |
北京大學 |
6 |
神經科學 |
北京大學 |
7 |
細胞增殖及調控生物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8 |
中草藥物質基礎與資源利用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9 |
中醫內科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10 |
中藥材標準化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11 |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 |
重慶大學 |
12 |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 |
重慶醫科大學 |
13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重慶醫科大學 |
14 |
分子神經生物學 |
第二軍醫大學 |
15 |
電磁輻射醫學防護 |
第三軍醫大學 |
16 |
神經信息 |
電子科技大學 |
17 |
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 |
東南大學 |
18 |
環境醫學工程 |
東南大學 |
19 |
代謝分子醫學 |
復旦大學 |
20 |
現代人類學 |
復旦大學 |
21 |
醫學分子病毒學 |
復旦大學 |
22 |
智能化遞藥 |
復旦大學 |
23 |
癌變與侵襲原理 |
復旦大學、中南大學 |
24 |
區域性高發腫瘤早期防治研究 |
廣西醫科大學 |
25 |
神經致病基因和離子通道病 |
廣州醫學院 |
26 |
嶺南中藥資源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27 |
心肌缺血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28 |
神經與血管生物學 |
河北醫科大學 |
29 |
北藥基礎與應用研究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30 |
中藥資源與中藥復方 |
湖北中醫學院 |
31 |
腦功能基因組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32 |
分子生物物理 |
華中科技大學 |
33 |
環境與健康 |
華中科技大學 |
34 |
神經系統重大疾病 |
華中科技大學 |
35 |
病理生物學 |
吉林大學 |
36 |
分子酶學工程 |
吉林大學 |
37 |
人獸共患病研究 |
吉林大學 |
38 |
器官衰竭防治 |
南方醫科大學 |
39 |
現代毒理學 |
南京醫科大學 |
40 |
分子微生物學與技術 |
南開大學 |
41 |
蒙醫藥研發工程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42 |
生育力保持 |
寧夏醫科大學 |
43 |
高原醫學 |
青海大學 |
44 |
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 |
山東大學 |
45 |
中醫藥經典理論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46 |
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 |
山西大學 |
47 |
藥用資源與天然藥物化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48 |
系統生物醫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49 |
肝腎疾病病證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50 |
基于靶點的藥物設計與研究 |
沈陽藥科大學 |
51 |
新疆地方與民族高發病 |
石河子大學 |
52 |
兒科重大疾病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 |
53 |
耳鼻咽喉頭頸科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54 |
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 |
四川大學 |
55 |
免疫微環境與疾病 |
天津醫科大學 |
56 |
乳腺癌防治 |
天津醫科大學 |
57 |
檢驗醫學 |
溫州醫科大學 |
58 |
口腔生物醫學 |
武漢大學 |
59 |
生物醫學信息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學 |
60 |
新疆維吾爾族高發疾病研究 |
新疆醫科大學 |
61 |
民族藥資源化學 |
云南民族大學 |
62 |
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 |
浙江大學 |
63 |
生物醫學工程 |
浙江大學 |
64 |
藥物質量與安全預警 |
中國藥科大學 |
65 |
醫學細胞生物學 |
中國醫科大學 |
66 |
基因工程 |
中山大學 |
來源: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