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泰茂醫療器械招標網

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政府動態
江蘇醫改動態(第275期)
發布時間:2023/05/04 信息來源:查看

第275期

江蘇省深化醫改暨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4月28日

目 ? ?錄

● 我省召開高水平醫院建設工作部署會

● 鹽城市政府召開深化醫改工作推進會

● 南通以專科聯盟促婦幼健康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

● 淮安“三位一體”扎實推進醫聯體建設

● 泰州推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我省召開高水平醫院建設工作部署會

日前,省衛生健康委在南京召開高水平醫院建設工作部署會。省醫改辦主任、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譚穎,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杭海出席會議并講話。

譚穎指出,開展高水平醫院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作出的重要決定,是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是促進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系統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高水平醫院建設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譚穎強調,要牢牢把握高水平醫院建設的目標任務,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聚焦提升疑難重癥解決能力、鑄造一流品牌專科、打造高水平臨床研究平臺、引進培養拔尖醫學人才、提升醫院運營效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精準發力、狠下功夫,確保高水平醫院建設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譚穎要求,各地、各重點建設醫院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建設高水平醫院的決策部署上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注重協調聯動,加強考核評估,勇于揭榜掛帥,主動擔當作為,狠抓工作落實,用過硬的作風保證過硬的成果。

杭海強調,省發展改革委將積極爭取,從項目建設方面支持高水平醫院建設,齊心協力保障高水平醫院建設順利推進。

會議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主持,副主任張金宏解讀《江蘇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實施方案》;省衛生健康委與首批8家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南京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和省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主要負責同志分別作發言。

首批8家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委屬委管醫院主要負責同志、委機關各處室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省委人才辦、編辦,省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和南京、徐州、蘇州、南通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

首批8家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包括省人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和省中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

鹽城市政府召開深化醫改工作推進會

日前,鹽城市召開深化醫改工作推進會暨醫療機構內涵提升工程部署會。副市長王連春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朱杰成主持會議。

王連春強調,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力實施醫療機構內涵提升工程,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動醫療衛生發展方式轉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服務模式轉向更加注重系統連續、管理手段轉向更加注重科學化治理。要聚焦高品質醫療,在大力實施醫療機構內涵提升工程上下功夫;聚焦高質量發展,在深入學習三明醫改工作經驗上下功夫;聚焦高水平服務,在全面推廣東臺數字化醫共體做法上下功夫;聚焦高標準配套,在統籌做好醫療衛生相關領域工作上下功夫。

王連春要求,要強化組織領導,高度重視深化醫改和醫療機構內涵提升工作,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實到位;強化協同配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形成整體合力;強化督查推進,將相關工作納入各地年度綜合考核并實行動態跟蹤,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市醫改辦主任、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崔國靜通報2022年全市醫改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情況,解讀《鹽城市醫療機構內涵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提出工作建議,東臺市政府、建湖縣人民醫院作交流發言。

各縣(市、區)政府、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南高新區,市醫改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市區三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南通以專科聯盟促婦幼健康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南通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成立由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的婦幼健康專科聯盟,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婦幼醫療保健資源縱向整合,將各縣(市、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人民醫院、中醫院及兩家二級民營專科醫院等23家單位納入聯盟成員,建立結對幫扶、技術共享、質量管控機制,逐步構建較為完善的高危兒管理網絡轉診體系,有效提升了全市婦幼健康服務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規范管理評價制度。以兒童早期發展為重點,制定下發《高危兒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構建“鄉—縣—市”三級高危兒管理網絡體系,將全市的高危兒分為A、B類,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和管理目標。制定考核方案,納入全市婦幼健康重點工作督查內容,由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定期考核,發現問題及時通報、督促整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考核結果與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和獎勵性績效掛鉤,促進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針對基層兒保醫生緊缺問題,組建市專家庫,成員主要來自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中具有專業優勢和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資主任。定期組織專家下沉、對口支援服務、幫帶教等,滿足基層服務需求。2017年8月聯盟成立以來,高危兒專家門診累計下沉達129次。加強在職培訓和專業培訓,定期開展各層級培訓班、舉辦學術沙龍和講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廣適宜新技術。每年開展高危兒相關理論指導和技術培訓3-4次。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和激勵。落實“三免一嚴”(免進修費、免住宿費、免補貼伙食費、嚴格考核)進修制度,鼓勵基層兒童保健醫師到主體單位進修學習3-6個月。進修期間實行“導師負責制”,指定副高職稱及以上專家進行指導。累計接收基層成員單位19名兒保科醫生進修實訓,為基層培養一批帶不走的技術骨干。

(三)推行多學科聯合診療。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整合技術專家、臨床保健、科研教學等資源,運用聯盟多中心、多團隊會診平臺和學科優勢,通過專家會診、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舉措,實施多學科聯合診療。依托聯盟組建產科、新生兒科、兒童保健科、兒童康復科、兒童心理行為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和預防保健部等多學科合作高危兒隨訪技術團隊,為全市高危兒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四)拓展高危兒保健服務內涵。引進國內先進的發育評估工具,縣(市、區)級婦幼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積極開展高危兒心理發育診斷評估工作,確保各地區能夠開展高危兒心理行為診斷性評估。新生兒髖關節B超免費檢查和高膽紅素血癥篩查廣泛普及,檢查率達100%。創新門診工作機制,對所有接診的高危兒均已采用電子化管理模式,由專人專項負責。開設高危兒家長課堂,強化高危兒早期干預、營養、疫情期間保健等知識。通過省婦幼信息系統篩選出每月隨訪對象,逐級分解到各鎮基層衛生所、村(社區),聯合做好高危兒隨訪動員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基層高危兒專項管理水平明顯提升。通過對高危兒早期干預、營養、疫情期間保健等知識的普及,規范化轉診、隨訪和干預,為患兒及家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優質服務。2022年,全市新生兒死亡率1.11‰、嬰兒死亡率1.97‰,較上年分別下降0.28、0.32個千分點。

另一方面,基層機構專科建設有效增強。專科特色門診已成為基層常態化門診,基層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累計投入106萬元用于基層醫療保健人員開展科研創新工作;累計立項53個課題,其中31個來自基層單位、占比58.49%。

淮安“三位一體”扎實推進醫聯體建設

近年來,淮安市緊緊圍繞“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自愿組合、資源下沉、方便群眾”的原則,扎實推進醫聯體建設,通過構建管理聯合體、責任聯合體、服務聯合體,不斷完善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體制機制,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能。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規劃引領,構建管理聯合體。一是制定政策文件。出臺《推進縱向醫療聯合體建設的實施意見》《醫聯體建設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進一步優化改革路徑。二是完善治理結構。設立理事會、管理層、監事會,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分離。制訂章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統籌醫聯體內資源配置與整合。三是健全組織架構。充分發揮龍頭單位品牌優勢,醫聯體成員單位實現同質化管理,共享先進管理經驗。

(二)聚焦協同發展,構建責任聯合體。一是創新人事管理制度。緊密型醫聯體內部探索建立編制或人員控制數額統籌使用、統一制訂進人用人計劃、統一人員招聘、統一崗位管理和按崗公開競聘、考核獎懲政策等措施,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二是推動資源縱向流動。印發《進一步深化分級診療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實施方案》,全市二三級醫院安排業務骨干每天到所有簽約醫聯體結對關系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坐診、手術、查房等醫療服務;每周利用休息日,到基層醫療機構開設“周末門診”。三是統籌人員教育培訓。醫聯體內建立統一的教育培訓制度,確保醫務人員公平享有繼續醫學教育、規范化培訓的機會。

(三)聚力提質增效,構建服務聯合體。一是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通過升格為二級醫院、轉設為康復院、撤并為分院等方式對醫療資源進行優化重組,機構由137個精減至111個,形成以15個中心為龍頭,周邊鄉鎮衛生院為節點,村衛生室為網底的新型鎮、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構建有利于雙向轉診的藥品配備模式,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用藥相銜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三是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服務。醫聯體內普遍建成遠程會診、影像診斷、病理診斷、心電診斷等業務系統,實行成員單位藥品、耗材、設備等統一采購、統一配送。

二、取得成效

(一)醫聯體運行質效進一步提升。目前,市級4大醫療集團、縣域17個醫聯體有效運作,全市建成63個專科聯盟、12個遠程協作網,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加入醫聯體。漣水縣、淮安區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運行質效評估位列全國第97名、第113名。淮安市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在全省鄉村振興考核中位列第5名。

(二)分級診療格局進一步優化。2022年,居民兩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機構比例為72.1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普通人群簽約率49.73%,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79.79%。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二級以上醫院上轉患者82265人,二級以上醫院下轉患者44056人,“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群眾信得過”的診療模式逐步形成。

(三)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近三年,全市鄉鎮衛生院診療量增長19.8%。漣水縣高溝中心衛生院躋身“中國鄉鎮衛生院100強”。2022年,全市有5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覆蓋率全省第三。3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省社區醫院標準,省考重點工作指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達49.39%。

泰州推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近日,泰州市委編辦、衛生健康、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規劃、醫療保障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泰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該市提出,以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服務能力、人才提升和政策保障“四大工程”,加快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就醫新格局。

一、實施建設提升工程。強化縣域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布局,理順鎮域范圍內多所政府辦衛生院行政管理體制。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做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和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的達標建設工程。到2025年,基本做到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牽頭的緊密型醫共體全覆蓋,基本建成基層“15分鐘”健康服務圈,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實施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補齊兒科、口腔、中醫、康復、藥學等薄弱專科短板,加強基層特色科室、專家工作室(聯合病房)、基層衛生人員實訓基地建設,推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提檔升級,提高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糖尿病并發癥等慢性病的篩查、治療、康復能力,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體制機制。到2025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的比例達到省平均水平,50%的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成十大功能中心,建成1個以上基層特色科室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達到70%以上,市(區)基層衛生人員實訓基地全覆蓋,建成四級標準以上中醫館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50%左右,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全部建成健康管理中心(含慢性病篩查工作站),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75%,基層首診簽約率達到25%。

三、實施人才提升工程。推行“縣管鄉用”制度,統籌調度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事業編制資源。加大基層衛生人才招聘力度,放寬基層衛生人才招聘報考條件。拓寬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渠道,設立專項補助經費,擴大本地戶籍培養規模,建立定向培養獎學金制度。柔性引進衛生人才,鼓勵上級醫院退休衛生技術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健全退休人員返聘制度。推動“駐村護士”隊伍建設。到2025年,累計招聘基層衛生人員600人,“駐村護士”配備比例達到60%以上。

四、實施基層保障工程。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和補償機制,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需基本建設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人員經費和單位正常運行經費。加大醫保政策支持力度,適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比例。合理核定基層績效工資總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與當地市(區)級公立醫院保持合理水平。建立基層衛生人才獎勵機制,對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規范化培訓合格證的“臨床、公共、中醫、口腔”臨床醫生,進行獎勵。落實鄉村醫生保障待遇,將鄉村醫生基本藥物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年2萬元/人或每服務人口20元,并建立動態增長機制。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750號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dipsdelectus.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