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衛醫政〔2019〕27號
各縣(區)衛健局,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政法和社會管理辦公室(社會事業局),市直醫療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衛健委《關于建立江蘇省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的通知》(蘇衛醫政〔2019〕36號)文件要求,現將《宿遷市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實施方案》下發給你們,請各單位遵照執行。
聯系人:杜蓓蓓,聯系電話:84389320,電子郵箱:wsjyzc306@126.com。
?
?
?
?
宿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9年5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宿遷市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
分析制度實施方案
?
為切實掌握患者看病就醫流向,全面了解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加強專科能力建設的針對性,完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是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是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開展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有利于指導醫療機構圍繞本地區薄弱專科,精準施策,加快建設與發展,整體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有利于適應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建立分級診療新秩序;有利于統籌區域、城鄉、專科協調發展,加快實現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衡化。各地、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將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精心組織、縝密謀劃、迅速部署、有效落實,通過深入分析群眾看病就醫流向,明確重點建設的專科和主攻方向,拔高峰、建高地、補短板、強弱項、促融合,不斷提高異地就醫比例較高專科的醫療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異地就醫,減輕患者負擔。
二、目標任務
????(一)數據收集責任主體。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是數據收集的責任主體,應確保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數據收集的及時性,收集數據信息主要包括病種構成、各病種流入和流出人次數據及主要原因等。2019年至2021年底,對已經納入簽約服務的居民,并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簽約居民開放的地區,由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數據收集;沒有納入簽約服務的居民和未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簽約居民開放的地區,由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數據收集任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全力配合所在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照屬地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相關數據;所有數據最終匯集到所在縣(區)衛生健康信息平臺。2022年1月1日以后,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承擔數據收集責任,最終匯集到所在縣(區)衛生健康信息平臺。
(二)數據分析責任主體。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縣(區)范圍內常住人口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包括本縣(區)外流入患者分析和常住人口中流出患者分析,數據和分析結果及時上報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轄區內常住人口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包括本轄區外流入患者分析和常住人口中流出患者分析,數據和分析結果及時上報省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三)主要內容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組織對區域內流出病種、人次、流出目標地、流出原因等情況以及流入患者人次數等情況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流入、流出情況分析分開進行。主要包括省內看病就醫流入流出情況、跨省就醫患者的流入流出情況和流入流出原因分析。具體如下:
1.省內看病就醫流入流出情況分析
收治非本縣(區)、市常住人口視為患者流入。常住人口到本縣(區)、市以外的省內醫療機構就診視為流出。包括以下內容:
人次數:各縣(區)采集匯總本轄區內流入、流出患者的人次數,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匯總本轄區內各縣(區)提供的數據。????
流向地:重點是從本縣(區)、市流出到目標市、縣(市、區)的情況。
病種流向:各縣(區)、市分別分析本縣(區)、市區域范圍內流入、流出患者的病種構成,并按病種轉出量由高到低進行排序。
2.跨省看病就醫患者的流入流出分析
收治患者為非我省常住居民視為流入。我省常住居民到省外醫療機構就診視為流出。包括以下內容:
人次數:各縣(區)采集匯總本轄區內流入、流出患者的人次數,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匯總本轄區內各縣(區)提供的數據。
流向地:重點是從本縣(區)、市流出到目標省、自治區、直轄市看病就醫的情況。
病種流向:各縣(區)、市分別分析本縣(區)、市區域范圍內流入、流出患者的病種構成,并按病種轉出量由高到低進行排序。
3.流入流出原因分析
各縣(區)、市分別結合本縣(區)、市流入、流出患者的人次數、流向目標地、病種構成等,對患者選擇異地就醫的原因進行分析,重點包括當地專科診療水平、群眾對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
三、結果應用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根據本地區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數據分析結果,梳理流出患者較多的病種,對相應專科服務能力和水平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對標找差,明確建設目標和具體舉措,加大對此類專科建設支持力度,同時通過建立高水平的區域醫療中心和專科聯盟,加快提升此類專科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減少異地就醫,爭取大病不出縣、市,疑難復雜危重疾病不出省。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實行實名制就診制度。2019年6月1日起,在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機構診療服務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手段全面推行實名制就診制度,以居民身份證為標識建立主索引。居民在簽約服務時、患者在就診時,應采集居民身份證號信息,保證健康檔案信息歸集的唯一身份標識。醫療機構門診、急診、住院等患者診療的所有部門,在記錄患者基本信息時,應至少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現住址(國家標準的6位行政區劃編碼) 、有效聯系電話等。對于無法及時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的危重癥、昏迷等患者可先辦理臨時就診卡(本次就診有效) ?,后補全個人身份信息。同時,各地要將實名制就診制度落實情況納入醫院評審、醫療服務水平評價范圍,確保實名制就診制度有效落實。
(二)加強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標準化建設。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依據省衛健委制定的《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功能規范》《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功能應用分級評價標準》等,大力加強區域健康信息平臺標準化建設,根據平臺建設相關標準、規范,及時升級、改造、完善平臺功能,條件成熟的區域健康信息平臺,要加快建成標準化區域數據中心。各醫療機構應加快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歸并系統功能,加快建成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加快推進醫院數據中心標準化建設,實現院內異構數據共享、無侵入式集成和業務協同,保證數據一致性、使用方便性,完成與區域健康信息平臺有效對接。
(三)加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標準化建設。要按照省衛健委《關于加強我省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規范化建設和務實應用的意見》要求,加強我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規范化建設,所有建檔歸檔內容,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及省有關信息標準規范。要建立統一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注冊、索引數據庫,實現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集中存儲管理。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在居民接受服務過程中,必須記錄包括首診、轉診、復診等在內的全程就診信息,在電子健康檔案中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并由家庭醫生及時維護、更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保證檔案信息檢索的準確性、唯一性和跨地區服務記錄的連續性。逐步使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成為看病就醫流向分析的主要信息來源。
(四)加強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標準化建設。各醫療機構要按照《電子病歷系統功能規范(試行)??》《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技術規范》《醫院信息平臺應用功能指引》《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標準(試行)??》等一系列標準、規范要求,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系統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級別。加快拓展電子病歷系統在門(急)診、藥學、護理、麻醉、手術、影像、檢驗、病理、心電、超聲等各診療環節的應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要加快實現門診電子病歷標準化。電子病歷系統應基于患者身份證主索引,保證院內各系統患者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和共享性,正確關聯歷次診療數據,形成完整規范的電子病歷檔案。
(五)加強全域衛生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能力建設,在實現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功能標準化、規范化的基礎上,積極與市健康信息平臺對接,盡快實現省、市、縣(區)健康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屬地化原則,盡快與所在地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與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共享。各醫療機構要實現就診卡、身份證、社保卡等的有效關聯,為開展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六)加強網絡信息化安全保障工作。各地、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網絡信息安全防控預警機制和應急措施,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網絡信息安全事件信息上報制度,加大對關鍵裝備、核心領域與人員的自主防控,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責任制、監督檢查制度等,為信息環境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管理安全提供保障。
(七)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健康檔案管理緊密結合,由家庭醫生及服務團隊對簽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進行歸口管理。家庭醫生與居民簽約時,要嚴格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對已建檔的,應核實、更正、完善相關信息;對未建檔的,要及時完成建檔工作。要大力發展基層首診式簽約,引導簽約居民首先聯系家庭醫生預約基層就診、通過醫聯體平臺或分級診療平臺預約轉診,授權上級醫療機構查閱轉診居民的健康檔案;上級醫療機構結束診療后,應將本次診療信息推送區域健康信息平臺歸檔。要依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了解、記錄簽約居民在省內、省外就診的全過程診療信息,夯實看病就醫流向分析的基層基礎。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匯總、分析、報送或上傳的工作機制,細化目標措施,加快建立本地區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于6月底前上報我委。
(二)強化責任落實。看病就醫流向分析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按照要求,層層落實數據采集、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醫院信息化建設等各項工作責任,明確看病就醫流向分析的具體辦事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切實做好看病就醫流向數據的收集、上報、分析等工作。
(三)依托第三方開展數據分析。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是本轄區看病就醫流向數據分析的責任主體,為高質量做好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工作,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指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第三方機構具體承擔數據分析任務,建立合作關系,依托第三方專業力量,按照看病就醫流向數據分析的主要內容,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出具相關分析報告。
(四)定期上報分析報告。從2019?年開始,每半年分析一次區域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于每年7月10?前、次年1月10日前分別將半年、上一年全年患者看病就醫流向數據填寫《患者流向統計表》 ????????????????????(見附件),形成分析報告,并將《患者流向統計表》(Excel)和分析報告電子版發送我委醫政醫管處電子郵箱,分析報告應按照分析內容要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各醫療機構要建立院內就診患者流向分析制度,定期匯報、分析外地來院就診、本機構外轉患者的基本信息,按規定報送或上傳至所在地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區域健康信息平臺成熟并已實現互聯互通的,可依托區域健康信息平臺實現看病就醫流向數據自動生成。2022年1月1日后,全面依托縣(區)健康信息平臺開展看病就醫流向分析。
(五)保證數據質量。看病就醫流向數據質量直接影響數據分析結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作為看病就醫流向數據的主要來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做好簽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建檔、維護、管理工作,確保健康檔案信息完整與準確。各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填寫質量規范(暫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規范(試行)??》,切實加強住院病案首頁和電子病歷質量管理,確保住院病案首頁信息、電子病歷信息質量。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看病就醫流向數據采集的質量控制,嚴格做好數據校驗,確保分析結果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指導性。
(六)嚴格開展監督檢查。我委將把建立城鄉居民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納入年度醫改工作考核評價的范圍,對各地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制度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價,開展督查、指導。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看病就醫流向分析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維護與管理、實名制就診制度落實情況、醫療機構信息系統與區域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等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作落實,有力促進看病就醫流向制度的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