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據媒體報道,未來,上海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將不設門診,只接受疑難雜癥病人和住院病人,市中心部分二級醫院將改成護理院。
????其實,對于三級醫院取消門診并不是第一次聽說,此前,東莞、青海也宣布將逐步減少普通門診量,北京醫改也已經顯出一定的成績。但不同的是東莞不但要壓縮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同時還要逐步壓縮和關停鎮街醫院普通門診,但在原則上僅保留專科(專家)門診。
????而青海的要求是,在做好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用藥銜接的前提下,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簡易門診,西寧地區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數量要較上年減少25%。
????作為醫改標桿的北京,在今年4月正式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以來,三級醫院門診量減少超一成,主任號就診人次降幅超兩成。但是這種行政強制取消三級醫院普通門診的做法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做到呢?筆者在此就與大家聊一聊。
????一、為什么要取消門診?
????看了很多地方的醫改都明確規定要取消三級醫院的普通門診,但對于為什么要取消,并沒有給一個令人信服的依據。很多文件都只是泛泛地說了一句,“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把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層”。但事實上,就發一個文件,說取消就取消就能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了嗎?顯然不能。如果真這么簡單?醫改就不會是“世界性難題”。
????二、取消三級醫院門診能不能做到?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個是患者為什么要去舍近求遠去大醫院看門診?二是取消大醫院普通門診是不是大勢所趨?
????關于第一個問題,有一個常識大家不應該忘記,就是沒有人愿意舍近求遠去辦一件事,除非“近”處辦不了。看病這事也一樣。如果近處能解決問題而且患者也充分相信近處能。還有一個錯誤的觀點流傳很廣,且被眾多人員所接受,就是“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其實,第一個涉及“近”處醫院人員、設備、技術等問題,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我國目前的醫療機構實行等級管理的問題,越是基層的服務機構越是等級低資源配置少,這個不改,估計強制關閉三級醫院普通門診落實難。
????而關于“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就更具有欺騙性。但明白人應該知道,病,其實很難分的清“大”“小”的。感冒也可能死人,手足口也很危險。心臟病隨時有危險,倒也可以幾十年不犯病。而且對于基層,沒有好的醫生和高端設備,根本就沒有辦法確定“頭痛”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也就沒辦法搞清楚什么是疑難雜癥病人,哪有辦法實施精準轉診呢?
????關于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取消三級醫院是不是大勢所趨?筆者回答很肯定,那就是:是。
????關于這一點,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劉國恩表示,無論是從大醫院的利益關系來看,還是從老百姓已經長年形成的就醫意識來看,取消三級醫院普通門診短期內實施起來都是有困難的,需要一個時間來適應和調整。但不管怎么樣,這個目標是必須明確的。
????三、取消需要幾個條件?
????既然短期內取消有難度,那怎么辦呢?一要明白取消需要哪些條件?二是要怎么通過努力去達到或接近目標。
????關于條件,簡要地說就是有人有設備老百姓要信任,還要有承擔責任的能力。有人,有什么樣的人?以筆者看,既不是大專畢業的醫生,也不是研究生學歷的高端人才,因此,目前所謂的通過取消大醫院普通門診引導大醫院醫生下基層的舉措,既不靠譜也不可能。需要的是培養基層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大量的全科醫生。而這個,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關于有設備很簡單,花錢就可以解決。關于老百姓信任認可,需要拿事實說話。關于基層有承擔責任的能力,一靠法治,二靠制度創新。
????四、未來醫療服務格局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全面廣泛取消了三級醫院普通門診,顯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大醫院門庭若市的“戰時狀態”將不復存在,大醫院醫生將更舒服。老百姓再也不用擠大醫院看門診了,有需要住院的直接通過基層轉診住進醫院。大醫院醫生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技術研究,提高水平,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有價值的病人。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方便快捷暢通的轉診通道將形成,也就是分級診療制度設立的理想格局--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將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一切真是美好。但如果不扎扎實實堅持不懈地去做強基層之類的基礎性工作,恐怕一切都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