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家庭醫生是怎樣簽約的
? ?英國家庭醫生簽約法律制度較為成熟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首先,立法完備,相關內容在《1946年法案》及修正案、《健康和社會護理法案2012》等議會法律和健康部針對英國全民保健服務體系(NHS)管理下發的指導規范中均可找到依據。其次,監督機制完備,健康部、NHS體系內部及第三方監督機構,定期對各社區衛生中心的家庭醫生服務合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
人人可簽約享受服務
????? 早在1946年法案出臺前兩年,內閣就已經確定了建構NHS體系的三個根本原則:免費原則,即NHS體系旨在確保所有體系內患者免費享有醫療保健服務;稅收支付原則,即國家稅收,而非保險支付所有費用;人人平等原則,即所有英國公民,包括持有合法居住和旅游簽證的外國人,都可根據需要享受NHS體系內所有醫療保健服務。
1946年法案將家庭醫生角色定位為NHS體系入口的“守門人”。在接受NHS醫療保健服務前,居民需要選擇一家衛生中心注冊登記,并與該中心的一名家庭醫生簽約。一旦注冊簽約后,居民有義務公開其過往病史和當前健康狀況,并在簽約期內接受家庭醫生或中心其他醫務人員的診療安排。患者非急救和緊急情況可致電注冊中心,預約簽約家庭醫生進行首診。不能解決的問題,經家庭醫生首診判斷后,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安排到上級NHS醫院交由專科醫生診治。
家庭醫生是“獨立合同人”
英國家庭醫生簽約制不僅包括患者與家庭醫生的服務合約,還包括家庭醫生與健康部簽訂服務承包合同。選擇在NHS體系下從業的家庭醫生可與當地NHS機構就服務患者人數、助理聘用、薪酬等協商后簽訂“全科醫療服務合約”(簡稱GMS合同)。簽約的家庭醫生的身份并不是NHS體系內雇員,而是“獨立合同人”。
盡管每個家庭醫生簽訂的GMS合同中關于工作時間、接收患者數目、薪酬計算等不盡相同,但GMS合同中最重要的要求為簽約醫生必須遵守《NHS憲章》中關于家庭醫生服務任務的規定。《NHS憲章》并非法律文件,但對NHS體系內的病人、醫務人員、信托委員會等有約束作用,主要目的是通過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以促進NHS體系的信賴度、透明度和責任心。
根據合同約定,簽約家庭醫生在完成規定任務之外的時間可以從事私立醫療保健服務。
簽約服務范圍在擴大
1946年法案經過1977年、1997年和2006年幾次重大修改后,醫療改革的重心轉為基礎醫療保健,簽約家庭醫療保健服務范圍也隨之日趨擴大。當前,簽約家庭醫療保健服務除傳統的診斷和治療以外,還包括:
健康咨詢 患者有任何與身體或精神健康有關的問題,如減肥、戒煙、戒酒、失眠等,都可以去衛生中心咨詢家庭醫生或護士。健康咨詢服務分為一次性和常規性兩種。常規性咨詢要求醫生根據患者需求制定一段時期的康復計劃,并定期面談患者,以評估計劃實施情況。如針對輕度和中度肥胖患者制定的鍛煉和飲食正常體重計劃,醫生需要每隔3個月見患者了解減重進程后,更新計劃內容。
家庭計劃 為簽約患者提供避孕、節育、備孕、孕期保健服務,針對不同需求患者,提供相應的特色家庭計劃服務。如在大學附近的衛生中心,會提供性安全手冊、免費避孕套、性疾病檢測等。
疾病預防 家庭醫生可安排衛生中心護士提供日常體檢服務,如驗血、量血壓等;提供免疫服務,除強制性疫苗外,每年流感高發期,需為兒童、孕婦、老年群體優先安排疫苗接種;根據患者過往和家族病史,為其制定中長期保健計劃,如直系親屬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50歲后家庭醫生每年會對其身體狀況進行綜合測評,并制定保健計劃以降低患病風險。
康復服務 患者經專科醫生診治,病情得到緩解控制后,仍回到社區衛生中心,由家庭醫生提供后續康復服務。如患者病情反復,可返回上級醫院再次接收專科治療,從而實現“雙向轉診”。
規范資質認證和培訓
家庭醫生簽約制形成之初,相比綜合醫院的專科醫生,家庭醫生并不受重視。因此,在1977修正案出臺前,家庭醫生的資質認定和培訓都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家庭醫生通常在NHS醫院跟著專科醫生邊學習邊實習。
1977年修改1946年法案時,健康部提出保障家庭醫療保健服務才是提升國家公共健康的關鍵。修正案在大力提高家庭醫生薪酬待遇的同時,抬高了家庭醫生入職門檻,明確和規范了家庭醫生培訓和資質認證。成為家庭醫生需在醫學院畢業后再培訓5年,包括2年的理論教育和輪科實習訓練、3年的專科醫生培訓和考核、急救醫生培訓和實習等。家庭醫生在獲得資質之前,需要在綜合性醫院從事專科醫生職務至少滿2年。這一規定確保了最優秀的醫學人才下沉到基層醫療保健服務中,這也是為何英國僅有不到1/4的患者最后去綜合醫院進行治療的原因。
健全內外監督評估機制
簽約家庭醫生服務有相應的官方和非官方監督評價體制,其中最著名的官方機制是“質量和結果評估”(簡稱QOF評估模式)。QOF評估由NHS下屬的質量管理和分析系統(簡稱QMAS)操作,針對四大方面進行評估:臨床診斷、中心工作組織,患者體驗和中心其他服務,總共有146個指標,1050個點數,如患者數量、人員培訓、慢性疾病種類等。每年末,QMAS收集和整理全國所有的NHS衛生中心和家庭醫生的評分點數進行統計,根據點數發放津貼補助。
QOF評估有三大重要作用。首先,監督家庭醫生服務質量,讓健康部、NHS信托和全科醫生皇家學院及時了解家庭醫療保健服務中的新問題。其二,增進基層醫療保健服務質量,QOF評估和薪酬掛鉤可以激勵家庭醫生提供更優質和有效率的服務。其三,改善基層的醫患關系,QOF評估中一大重要內容為患者體驗,一旦患者對家庭醫生服務不滿時,有常規渠道表達和宣泄不滿。
除QOF評估外,健康部下的相關機構每年會搜集針對家庭醫生的書面投訴,分析被投訴醫生從業時間、投訴內容、投訴原因、解決方法等,發布針對家庭健康服務的KO41b數據。KO41b數據對個體醫生并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主要作為在為基礎醫療保健服務改革立法和定規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