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醫院再下兩城!醫藥行業最大利潤池,現身。
▍共享醫院,又有兩家即將落地
據《看醫界》報道,又有兩家Medical Mall(以下稱:醫療商場)正在建設中,分別位于上海楊浦和徐匯區。其中,位于楊浦區新江灣城附近的一家Medical Mall已經基本建成。
2017年9月,全國首家醫療商場,獲浙江衛計委批準。同意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為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 Mall”建筑物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享服務試點。
浙江衛計委不再對入駐醫療機構的科室設置和設施做硬性要求。
有人稱之為“共享醫院”,這個模式可以將開辦診所的投資額降低一半,甚至還可以協助處理診所開辦中最為頭疼的執照、消防、安監等環節,在諸多審批中享受“搭車”優惠。
▍天時:高收入群體的醫療需求,潛力巨大
醫療商場,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專科門診服務與商業服務相結合的混合體,即在醫療中添加零售業務,加入購物中心所提倡的“一站式購物”,演變成一站式、差異化的醫療體驗。
醫療商場在國內快速布局,是看到了國內中高收入群體日益龐大,現有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難以滿足其要求的矛盾點。從目前為這類群體量身打造的“醫療旅游”火爆,可以感受中高收入群體,對高質量醫療需求的潛力。
近期,政府對海南博鰲醫療的政策傾斜,如可以使用國內未上市的醫療器械、藥品。也是看到了“醫療旅游”的切口,目標群體正是中高收入群體。
▍地利:政府鼓勵社會辦醫,滿足部分群體需求
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對社會辦醫一直在支持、鼓勵。將其定位為公立醫院的補充,提供差異化醫療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個人認為,讓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一同擠在公立醫院,其實雙方都別扭。差異化的服務,是一個行業發達與否的標志之一。
政府是樂于看到,有民營醫療機構為高收入群體提供服務,然后,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保障更多民眾的醫療需求。
▍人和:跳出體制,醫生創業潮
天時、地利有了,最關鍵的人,也有松動。
多點執業的政策講了很多,但公立醫院出于各種考慮,一直抓著醫生不放。但是,根據近幾年的的趨勢,醫生跳出公立醫院自主創業,是個明顯的潮流。
近三年來,中國的醫生集團數量快速涌現,2017年底有據可查的醫生集團數量為440家,而截至2018年3月,據相關機構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成立的醫生集團已經達到620多家。
公立醫院用職稱和編制捆綁醫生的方法逐漸失靈。醫生脫離體制對醫院的威脅,很可能倒閉公立醫院,對多點執業持更開放態度。
▍共享醫院,全國多省落地
所以,醫療商場的應運而生,完成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的最后一塊拼圖。給醫生的自主創業,一個選擇、一個動力。
除杭州上海外,在武漢、北京等全國多地,共享式“醫療商場”建設百舸爭流。據動脈網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已有8個地區建設了醫療商業綜合體,投資逾41億元,100%已投入使用。
▍未來醫院,公立保基本,私立高收費
未來的醫療結構會是什么樣,不妨根據政策畫個藍圖。
分級診療和醫聯體,運用互聯網把大小公立醫院整體化運營,用醫保支付,將其改造成的高效、集約化。在保基本的指揮棒下,會對大處方、醫保浪費持之以恒的管控。
醫藥產業目標市場,公立醫院依然會是首選,但想要增量,會很容易碰到政策天花板。
相比較來言,挖掘私立醫療機構的潛力,就沒那么多限制。可能在未來10年內,大部分私立醫療機構的定位,還是要滿足中高收入群體的需求。當然,這里所說的私立醫療機構,是把以欺騙為目標的一類民營醫院,排除了。
合法的為高收入人群,提供高質量、高消費的醫療服務(自費),政策不會設限。
▍醫藥產業機會,在中高端私立醫療機構
參照下現在教育產業——公立學校保基本,私立學校設施越來越好、收費越來越高。會發現醫療走這條路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此判斷,未來醫藥產業的目標增量市場,應該是中高端的私立醫療機構。
對風向把握最敏銳的地產企業,如萬科、恒大、萬達、綠城等30多家地產商,已經涉足了醫療業務——看到了這個深不見底的利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