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衛醫政函〔2019〕617號
各市州、蘭州新區、甘肅礦區衛生健康委,委屬委管各醫療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37號)要求,進一步提升我省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滿足縣域居民醫療服務需求,省衛生健康委制定了《甘肅省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9-2020年)》。現印發你們,請貫徹執行。
聯系人:陳建紅
電話(傳真):0931-4818089
?
??????????????????????????????????????????????????????????????????????????????????????????????? ?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 2019年12月3日
?
甘肅省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9-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37號)要求,進一步提升我省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滿足縣域居民醫療服務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6〕12號),以下簡稱《通知》)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縣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縣級醫院人才、技術、重點專科、薄弱學科和縣域醫學中心、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建設,提升縣級醫院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實縣級醫院功能定位,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任務,力爭實現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
到2020年,被國家確定的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第二階段的18家縣醫院和24家縣中醫醫院(名單分別見附件1、2)分別達到“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力爭使90%的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達到縣醫院、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
二、工作內容
(一)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1.強化依法執業。縣級醫院對本醫院依法執業承擔主體責任,院長是第一責任人。醫院要明確專門部門負責依法執業管理工作,定期對本醫院依法執業情況進行自查、檢查和整改,并向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及其衛生監督機構報告自查整改情況。嚴格落實《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以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處方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2018年版)》,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與工作機制,強化對分級診療病種臨床路徑的信息化管理,運用醫療質量管理工具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嚴格落實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 3.加強醫療安全管理。樹立醫療安全風險管理意識,建立醫療風險防范機制。落實醫療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和預警制度,建立醫療質量與安全持續改進機制,定期分析醫療安全風險點,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建立臨床科室醫療安全上報與反饋、改進機制。落實患者安全目標,嚴格落實醫療安全責任制,細化職能科室、臨床科室及相關人員職責,明確獎懲機制,強化責任落實。
4.落實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貫徹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5項制度和10項醫療服務,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為重點改進醫療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增強群眾獲得感,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強醫療行風建設,廉潔行醫。
(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1.縣醫院
(1)完善診療科目設置。進一步健全一級診療科目,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獨立設置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傳染性疾病科、急診醫學科、康復醫學科、重癥醫學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中醫科等一級診療科目。逐步開設獨立的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病學、神經內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產科等二級診療科目。
(2)提升專科服務能力
①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建設。按照5個學科填平補齊原則,繼續建設縣級醫院薄弱學科,同時加強精神科、老年病專業、康復醫學科、傳染性疾病科等學科建設;對口支援醫院和相關專業質控中心對已建成的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進行“回頭看”,確保建成的學科有效使用。加強急診科建設,并與院前急救體系有效銜接,提升對急危患者搶救與轉運能力。
②夯實平臺專科。進一步加強臨床及其支撐學科建設。重點加強病理科、醫學檢驗科(臨床體液、血液,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化學檢驗,臨床免疫、血清學,分子生物學等專業組)、醫學影像科(X線診斷、CT診斷、磁共振成像診斷、超聲診斷、心電診斷、腦電及腦血流圖診斷等專業組)等學科建設,提升疑難、急危重癥疾病診斷、治療能力。加強手術室建設,配置相應的設備設施,開展適宜的手術操作技術項目,提升手術操作技術能力。
③強化核心專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一級診療科目,以及血液凈化中心、麻醉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建設。
④打造優勢專科。加強建設現有實力較強的臨床專科,根據區域內重點疾病等,適當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提升微創等技術能力,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斷治療能力。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社廳和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全省衛生健康人才引進工作的通知》(甘組通字〔2019〕64號),落實醫療單位用人自主權,積極推動市縣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實行公開招聘備案制、承諾制。加強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和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強化縣級臨床骨干醫師培訓,積極開展兒科、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和產科醫師、助產士、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等專業人才培養。加強教學能力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創建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和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內農村基層醫務人員教學和培訓中的優勢作用,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4)推廣適宜技術項目
結合當地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圍繞常見病、多發病因地制宜地開展醫療服務,加強與上級醫院的技術合作,引進并推廣適宜技術項目。逐步推廣內鏡、介入治療等微創技術,重點提升微創技術臨床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微創技術臨床使用比例。
2.縣中醫醫院
(1)進一步健全臨床和醫技科室
設置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針灸科、推拿科、骨傷科、肛腸科、皮膚科、康復科、急診科、麻醉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臨床和醫技科室,在內科基礎上逐步開設獨立的肺病科、脾胃病科、腦病科、心血管科、腎病科、內分泌科、腫瘤科等臨床科室。
(2)提升專科服務能力
①補齊薄弱專科。根據縣域居民中醫診療需求、近年縣域外轉診率排名等因素,綜合確定縣中醫醫院薄弱專科,并重點加強外科、兒科、康復科、傳染性疾病科等學科建設,通過改善硬件條件、引進專業人才、開展適宜技術、加強與上級醫院合作等措施,補齊薄弱專科能力短板。加強急診科建設,并與院前急救體系有效銜接,提升對急危患者搶救與轉運能力。
②夯實平臺專科(同縣醫院)。
③打造中醫特色專科。加強針灸科、推拿科、骨傷科、腦病科、脾胃病科、婦科、兒科、肛腸科、腫瘤科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建設,引進應用中醫醫療技術,提高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
④提高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重點提升醫院外科手術能力、醫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癥醫學科能力、血液透析水平、麻醉醫療能力和急診急救水平,推廣適宜的微創診療技術,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三)構建有序就醫格局
1.落實縣級醫院功能定位。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依托診療服務普及健康知識,提供健康指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結合實際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教活動。加強對轄區內慢性病防治的技術指導,做好慢性病信息報送工作,統籌協調做好死亡病例死因醫學診斷和報告,建立健全醫院死亡登記報告管理制度。
2.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持續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依托縣級公立醫院建立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5個縣域醫學中心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5個急危重癥救治中心,提升縣級醫療機構救治能力,增加縣鄉級醫療機構病種數量。
3.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貫徹落實《甘肅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及慢性病醫防融合新模式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通過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優化人員管理使用、靠實基層首診制度、推行慢病醫防融合管理、提升縣域整體醫療水平、科學整合調配資源、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及落實財政經費投入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建立資源整合、協同發展、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縣域醫療衛生管理新機制。充分發揮縣級醫院龍頭作用,加大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扶持投入,做到資源下沉基層和政策傾斜基層,實現縣鄉一體化管理和鄉村一體化管理的有效銜接。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健康扶貧、衛生健康資源等五大數據庫,實現全域醫療衛生機構各類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的交換共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卡創新應用試點建設,加快縣級醫院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電子健康卡一卡通。逐步運用信息化手段規范臨床診療行為、開展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強化信息系統運行安全,保護群眾隱私。
2.積極推進遠程醫療服務。開展遠程醫療系統建設,以縣醫院為紐帶,向下輻射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向上與城市三級醫院遠程醫療系統對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示教等多種形式,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
3.穩步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有關要求,大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發展,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促進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與效率。
(五)提升縣級醫院大病專項救治能力
強化貧困縣縣級醫院能力建設。深入推進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推進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提升國家規定的25種農村貧困人口大病的救治能力,按照“四定兩加強”工作模式開展救治。各定點醫院要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省衛生健康委印發的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管理規范以及臨床路徑等,制定專項救治病種具體的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完善日常監管機制,規范臨床診療行為,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六)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各項任務
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符合規劃的基本建設及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公共服務等政府投入責任。細化落實對中醫醫院(含民族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制定公立醫院債務化解辦法,逐步償還和化解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逐步降低醫院資產負債率。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對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省財政每人每年3元的補償達不到15%應補償比例的,不足部分由縣級財政承擔。發揮醫保杠桿作用,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住院起付標準、報銷比例差距。改革完善薪酬制度。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指導本轄區縣級公立醫院,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提升醫院人員薪酬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逐步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有利于人才下沉的薪酬制度。
三、工作安排
2019-2020年,項目單位根據本方案要求,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制定能力提升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與支援醫院達成協作意向,積極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縣級醫院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快提升綜合能力。支援醫院有計劃、分步驟落實對口支援工作。省衛生健康委對有關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指導與評估。
2020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標,省衛生健康委對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召開工作總結會議,推廣有益經驗。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完善全省醫療服務體系的有力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推動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完善配套措施,發揮政策疊加作用,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
(二)明確目標責任。各項目單位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將此項工作與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對口支援等重點工作相結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間進度,建立長效機制。各市州衛生健康委要加強對轄區內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工作的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配套政策,務求實效。
(三)加強督查評估。各市州衛生健康委要建立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效果評估機制和績效考核方法,嚴格落實責任制和問責制。省衛生健康委適時對各地進行調研、專項督查、定期評估。
(四)強化宣傳培訓。要開展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要充分發揮公共媒體作用,加強政策宣貫和典型宣傳,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