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的各級財政補助、個人繳費標準都會比往年上一個臺階。參保費用提高除了適應醫療費用支出的整體上漲外,也進一步提高了兩項基本醫保制度的保障能力和范圍。
在制度設計之初,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作為公共產品推出,鎖定的是保基本、兜底線的目標,與城鎮職工較高的籌資標準相比,這兩項制度能夠實現的“制度福利”仍然有限,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參保患者所獲得的實際報銷比例與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也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提高保障待遇方面,參保人有著強烈的需求,如何滿足這種需求,是這兩項制度發展完善過程中始終面臨的問題。
當前,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各級財政均面臨不小的壓力。因此,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可持續籌資機制,不僅放在了各級財政每年預算的計算題里,更應進入每一戶家庭的賬本里。實踐證明,面對不可知的疾病風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共濟方式是最佳選擇,遵循大數法則的保險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
在合理分擔籌資責任的同時,急需提高基本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這需要兩項制度整合盡快落實,管理統籌層次進一步提升,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以人民的名義管好人民的救命錢,終將收獲更多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