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態監測安民心。在全市設立32個價格監測點,覆蓋公立及民營醫療機構、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藥店,每月對418個藥品及新冠病毒防護器材價格進行監測,設立預警機制,將價格環比漲跌幅超過5%的納入預警范圍,逐一分析價格異常原因。
(二)公開信息順民意。建立價格公示制度,指導全市醫療機構通過公示欄、LED屏幕、展板等形式,對2021年度調整的醫療服務項目、核酸檢查項目、特需項目、集采藥品耗材等價格進行公示,并及時受理咨詢投訴,今年共公示價格1000余次,接受群眾咨詢2萬次以上。
(三)規范價格惠民生。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專項檢查,通過調取門診收費票據、住院病歷,逐一比對相關收費數據與我市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差異,發現醫療機構重復收費、亂收費等問題24個,查處違法違規金額505.9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