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藥多元支付全面探路,一方面,備受關注的丙類目錄4月初按規劃將啟動申報,正式進入實操階段;另一方面,商保行業正在研究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工作,積極引導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將丙類目錄藥品納入保障范圍。3月25日,廣州試點創新藥械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推出6個以保障創新藥械為主、各具特色的“穗新保”產品,依托國家醫保信息平臺,在22家試點醫院實現“醫保+商保”一站式同步結算。前不久,上海市衛健委提出,積極推薦本市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丙類藥品目錄,多元支付改革全面綻放。
“醫保+商保”雙向賦能
??? 據了解,廣州試點方案既覆蓋《廣州市創新藥械產品目錄》的大部分產品,還納入部分港澳藥械通產品及部分國際新藥。“以‘港澳藥械通+本地創新藥械’為核心,聯合百濟神州、百奧泰及揚子江海瑞藥業等本地藥企,推動本地創新藥械優先納入保障,覆蓋了100多種高值自費創新藥械。”珠江人壽醫保事業部負責人余峰總結道。
??? 對此,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醫藥經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局來看,加快完善商業健康保險已成為重要戰略選擇。“丙類目錄將商保協同支付作為核心機制之一,旨在動態調整高價值創新藥械支付方式,撬動商保資源。廣州建立‘醫保+商保’一站式結算、個人賬戶購買商保產品等創新機制,既強化了基本醫保與商保的功能互補,也為全國探索基本醫保外延性改革提供了實踐樣本。”
??? 《中國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白皮書(2025)》顯示,2024年創新藥銷售額預計達1620億元,但支付結構明顯失衡:醫保基金支付約覆蓋44%,個人支付占比約49%,商業健康險支出僅貢獻7.7%。可見,針對創新藥械保障的商業健康險多層次產品體系雖已形成,但仍有很大的挖潛空間。
醫療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表示,上海“滬惠保”等產品通過“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模式驗證商保與基本醫保銜接的可行性,廣州試點則將保障范圍精準聚焦創新藥械領域,實現患者減負、產業升級、制度優化的多方共贏。可以說,抓好目錄設計和支付機制創新將成為創新藥挖潛的兩大抓手。
??? 上,除惠民保、百萬醫療險、中高端醫療險等,免息金融分期支付方案也在摸索階段。
丙類目錄催化增量
??? 如果把商業健康保險及藥品目錄視為創新藥進階的支點,那么,丙類目錄將是創新藥挖掘增量的制度杠桿。國家醫保局提出,對丙類目錄藥品可不計入參保人自費率指標和集采中選可替代品種監測范圍,符合條件的病例可不納入按病種付費范圍,可按項目付費。
??? 丙類目錄給不少創新療法在國內的進一步普及帶來新的契機。科濟藥業正在謀劃突破自體型CAR-T療法高成本帶來的商業化瓶頸。復星醫藥對丙類醫保目錄更是充滿期待,阿基侖賽注射液2024年已率先在國內推出按療效價值支付的創新支付模式。
??? 更長遠來講,丙類目錄藥品也需要商業保險助力。目前從適應癥賠付規模分析,肺癌、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等高發腫瘤仍是惠民保創新藥賠付的重心。尤其是集采、DRG改革后,部分創新藥械“進院難”,對臨床價值大、處于生命初期的創新藥械而言,商業健康險釋放出新的支付潛力。況且,醫藥創新不斷提速,僅批準上市的創新藥數量就從2018年的11個上升至2024年的48個,其中不乏“全球新”。
??? “國家層面已在產業政策上給予了很多鼓勵,但站在全球格局看,中國在全球創新藥市場占比僅為3%,創新藥的增長從哪里突圍?國際經驗揭示,市場端發力刻不容緩,尤其是商業保險等多元支付政策需形成合力。”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此前如是說。在市場看來,丙類目錄能給創新支付帶來多大的刺激,取決于未來丙類目錄實際的使用范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