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療精準扶貧深入基層
? 疾病是橫亙在貧困人口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為此,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省衛生計生委決定,在全省開展醫療精準扶貧工作。
按照工作部署,2016年10月,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與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山西大醫院與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組建的醫療精準扶貧隊分別進駐大同縣人民醫院和陽高縣人民醫院,分兩批進行為期一年的精準幫扶。
如今,時間已近半年,第一批醫療隊員即將返回原工作崗位。然而,當地基層醫療機構的情況如何呢?3月下旬,記者一行走進了這兩家縣人民醫院。
?????? 從細節入手,更新醫療管理理念
“由于人員缺乏,這兒的醫生很少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使得麻醉理念有些落伍。我就將最新的麻醉理念和方法帶到了縣醫院的日常工作中,減少了麻醉風險?!笔∪嗣襻t院麻醉科的郝利軍告訴記者,他帶隊來到大同縣人民醫院后,與隊員們一起,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更新當地醫院的醫療管理理念。
作為郝利軍醫療隊的長姐,程永莉已經在省人民醫院做了20多年的護理工作。“到這兒后,我發現,這里的護理工作很簡單,就是打針、輸液、發藥,跟患者幾乎沒有溝通。這與優質護理的內涵相距甚遠?!?/FONT>
說得多不如做得好。“每天早上7點半,我會準時到達護理站,安排完工作后就去查房。親自為病人疊衣服,還一邊疊一邊問患者感覺怎么樣,哪里還不舒服,疊完放在枕頭下,還叮囑說外出記得添加衣服。”程永莉介紹說,“剛開始時,這兒的護理人員還有些不解。我就告訴她們,做這些,可以讓護理工作從功能型轉為服務型,掛上液體后,在病人身邊站上三分鐘,告訴患者或家屬在輸的是什么液體,治什么,還有幾部液體,讓病人參與這個過程,可以縮減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距離感,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療?!?BR>
“程姐的以身示范,讓我們很感動?,F在,我們正在通過這‘在病床旁多站三分鐘’改變自己的護理理念?!贝笸h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李建玲告訴記者。
這些變化在陽高縣人民醫院同樣發生著。在由山西大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景瑋帶隊的扶貧醫療隊里,劉艷華和馮娟負責護理工作的幫扶?!斑@兒的護理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山西大醫院普外科護士劉艷華介紹,“比如正確的拍背咳痰方式,下肢康復指導,新生兒如何護理,以及昏迷、失禁患者的護理,等等?!?BR>
???? 因地制宜,設置新科室,開展新業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 陽高、大同兩縣在山西的北部,距離北京只有一個多小時的動車車程。所以,這兒的百姓有了病,去北京看病是首選。
“但是,由于種種因素,去了北京之后,病人并不見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尤其是腫瘤方面。”大同縣人民醫院院長李建忠告訴記者。“為了讓癌癥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量,我院在2016年初,就派出人員去省腫瘤醫院學習,現在已有了三位學成回來的大夫。”
山西大醫院腫瘤科醫生郭欣、護士馮娟初到陽高縣人民醫院便進行調研,并形成了該縣人民醫院成立腫瘤科的可行性報告。在此基礎上,來自省腫瘤醫院的張寧剛大夫作為醫療隊的一員,來到該院之后,參與籌建腫瘤科。之后,陸續收治了肝癌、肺癌等癌癥患者。
在大同縣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記者見到了一位正在輸液的患者。他的妻子告訴記者,老伴今年50多歲了,在大同市做完直腸癌手術后,半年時間,已在這兒做了六次化療,現在進行的是最后一次化療。
“昨天,我們給他做了復查,病沒有轉移、復發,效果很好?!睆垖巹偢嬖V記者,“其實,現在大同縣人民醫院除了大的手術外,一般的手術比如化療都是可以做的。”
“而且,在縣醫院做的化療等,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李建忠也介紹道。
而對陽高縣人民醫院來說,2016年,一個病例讓護理會診走進了這家縣級醫院?!皠⑵G華介紹說,“我們到了這兒后,通過在縣醫院開展護理會診,讓這里的護士從多角度學習了護理知識,提高了患者滿意度?!?BR>
?????? 方便了病人,也讓醫院的各項指標朝著好的方向變化
醫療隊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項目,對當地的基層醫療機構和百姓帶來了什么?
在大同縣人民醫院一婦產科病房,記者見到了前來復查的一位劉姓女同胞。
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大同縣人,今年43歲了。前一陣子,感覺身體不適,就去縣人民醫院看病。彩超結果顯示,她的子宮肌瘤已經有6.0厘米那么大。當時,自己很害怕。醫生告訴她,根據情況,不需要開大刀,在肚子上打四個眼就能切除肌瘤,痛苦小。之后,就在省人民醫院的麻醉師郝利軍和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盧燁大夫等共同努力下,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手術,她的與子宮緊緊相貼的肌瘤全部切除?!霸谶@兒做這個手術,真的是很方便,很省錢。”劉女士說。
陽高縣的韓福忠也有同感。2016年10月,景瑋帶領的扶貧醫療隊剛入駐陽高縣人民醫院時,韓福忠的父親因輕微腦梗住院,“突然有一天腦出血,縣醫院能力有限,我當時想,要么轉院到北京,要么回家聽天由命?!表n福忠說,正當猶豫不決時,醫院醫務人員告訴他,“省城來的專家正在這里坐診。”
韓福忠找到景瑋,“女的,還年紀輕輕,專家不應該是頭發花白嗎?”韓福忠心里充滿疑慮,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留下來治療。住院第六天,父親病情明顯好轉,25天后便能下地活動。
讓韓福忠高興的不僅是節省了醫療費用、省去長途奔波,還學會了許多護理常識,“什么時候要把頭位抬高,什么時候把腳抬高,出院后怎么康復怎么飲食,講得特別細。”
其實,有影響的不止是對百姓,還有大同、陽高兩縣人民醫院。
“醫療隊入駐不久,許多患者便慕名而來?!标柛呖h人民醫院院長田占國告訴記者,“醫院的業務收入、門診人次、住院人次都有明顯增加?!?/FONT>
???? ?李建忠也告訴記者,“醫療隊的到來,讓患者對縣級醫院的信任度明顯增加,在患者不斷前來的同時,醫院的各項指標都發生了好的變化?!?/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