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現將《關于結合本市實際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北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2019年12月31日
關于結合本市實際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國醫改發〔2019〕2號)要求,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一個轉變、兩個重點”(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工作要求,進一步鞏固體制機制改革成果,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對照《通知》的6方面經驗和7方面24條任務,因地制宜積極借鑒與吸收,明確下階段23項主要任務,實打實、硬碰硬地推進醫改,為建設健康北京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醫改組織領導
1.強化領導機構建設。健全區級醫改牽頭協調機構,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其中一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進一步完善醫改工作機制。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區政府)
2.實施健康北京行動計劃。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舉措,制定實施健康北京行動計劃,將深化醫改納入健康北京行動中,確保各項工作統籌開展。(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體育局、市中醫局、各區政府,排在首位的為第一責任部門,下同)
3.落實對公立醫院投入責任。在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財政分類補助政策,實行差別化補助,并將財政補助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緊密結合。按照績效優先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理念,推進實施公立醫院成本預算績效研究,推進建立預算安排核成本、資金使用有規范、綜合考評講績效的新型績效成本預算管理模式。調整公立醫院財政補助支出結構,將支持重點由硬件投入向提升公立醫院軟實力建設轉變,加大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投入力度,鼓勵醫院提升自身醫療業務能力和醫學科研孵化力度。(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二)加大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改革力度
4.全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全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及相關工作的延續、擴圍等。(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管中心)
5.促進形成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模式。總結經驗,進一步促進形成以帶量采購、招采合一、質量優先、確保用量、保證回款等為特點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模式。(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6.進一步做好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在擴大高值醫用耗材掛網品種范圍基礎上,堅持“五統一,一集中”原則,積極探索推進京津冀三地首批醫用耗材聯合帶量采購,進一步降低相關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三)加強醫療機構績效考核和藥品耗材使用監管
7.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在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基礎上,2020年開展二級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持續改善醫療服務,以患者為中心,緊盯群眾關注、媒體反映的看病就醫不夠方便、不夠滿意的問題,繼續推出“改善醫療服務2020年行動”,切實提升患者獲得感。強化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推進總會計師加快配備并發揮積極作用。(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8.加大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治理力度。按照國家制定的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和工作要求,2020年,加大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治理力度。(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9.強化重點監控合理用藥。制定并公布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完善藥學質控中心建設,明確重點監控藥品定義,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重點藥品監控機制,通過連續動態管理,促進醫療機構持續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10.加強醫療機構用藥規范管理。加強醫療機構用藥目錄管理,積極發揮藥事管理委員會作用,促進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長期處方用藥,探索實現醫聯體內用藥銜接。(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11.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通過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嚴格藥品耗材使用監管等多種方式,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合理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密切監測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及變化情況,每年3月底前將上年度監測結果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四)規范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12.及時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鞏固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緊密銜接“三醫”聯動,抓住開展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取消醫用耗材加成等改革窗口期,按照“抓好總量控制、強化調控并重、明確調整規則、注重平衡銜接”的思路,科學平衡醫院、醫保、患者三方承受能力,及時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20年,在鞏固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成效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穩妥推進后續價格項目規范調整工作。(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
13.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2020年,按照設置啟動條件、評估觸發實施、確定調價空間、遴選調價項目、合理調整價格、醫保支付銜接、跟蹤監測考核的原則要求,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并組織實施,持續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系。2020—2022年期間,每年開展調價評估,對達到啟動條件的,及時調整優化。(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
(五)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創新力度
14.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2020年,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醫院落實內部分配自主權,完善內部分配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分配機制。各區總結分析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和配套細則。各區結合實際統籌考慮區屬公立醫院運營、考核、收支等情況,制定科學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大考核結果統籌應用力度。(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15.開展自查與密切監測。公立醫院就“醫務人員薪酬水平不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收入掛鉤”落實情況開展自查,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提高醫務人員獲得感。密切監測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及變化情況,每年3月底前將上年度監測結果報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六)大力推進醫保精細化管理
16.積極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醫保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按照國家統一的技術規范、分組方案,推進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醫保支付方式。(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
17.優化醫保管理方式。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指標和按病種付費等的支付標準。積極探索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集體協商機制。(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
(七)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8.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發揮改革試點示范、突破、帶動作用,開展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試點,努力實踐醫聯體內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等一體化管理,打通人員、資金、業務、藥械、信息等要素,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強區域內中醫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方便患者就近獲得中醫藥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各區政府)
19.探索緊密型醫聯體醫保總額付費。鼓勵探索對緊密型醫聯體等縱向合作服務模式,實行醫保基金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共享、合理超支共擔。探索按協議約定向醫療機構預付部分醫保資金。(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
20.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0年底前,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獎勵政策,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探索并引導二級醫院和非公醫療機構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智慧家醫”建設,將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信息化技術與醫療服務流程深度融合,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各區政府)
21.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服務。2020年底前,建設基層衛生轉診平臺,制定基層衛生轉診服務規范,暢通轉診綠色通道,實施基層衛生轉診專屬號源管理,對簽約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服務。規范國家級或北京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基層服務點建設評價標準,均衡布點,強化上下協作,適應居民在家門口獲得優質專科醫療服務的需求。(市衛生健康委、各區政府)
22.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嚴格落實鄉村醫生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督促相關涉農區及時落實鄉村醫生崗位每月3500元—5500元的政府補助標準。促進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加強對鄉村醫生崗位人員的管理、培訓與考核,不斷提升鄉村醫生崗位人員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成果,對不適宜建設村級衛生機構的偏遠山村通過巡診提供服務,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等優質醫療資源參與低收入村巡診并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在崗鄉村醫生參加城鎮職工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推進涉農區及時落實退出崗位的老年鄉村醫生養老生活補助政策。(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各區政府)
23.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制定具有北京特色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破除阻礙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中醫藥健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區辦中醫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中醫醫師作用。(市中醫局、各區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
市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區要深刻認識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改經驗的重要意義,認真組織學習經驗,深入研究領會改革精神、勇氣、思路、步驟和方法,將推廣相關改革措施列為本單位、本區重點工作,增強改革定力和信心,加大改革力度。
(二)嚴抓落實
各單位、各部門及各區要對照各項工作任務和時限要求,狠抓任務落實,加強市、區及部門間聯動,建立工作會商、情況通報等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三)及時評估
及時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在推進過程中對效果好的經驗進行總結推廣,及時上升為政策,把改革成果提煉好、鞏固好、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