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醫保已報銷并掃碼出售的藥品,搖身一變,竟然又出現在藥店“二次銷售”……近日,區醫保局在工作中,捕捉到一個異常現象。
??? 什么是藥品追溯碼?藥品追溯碼是印制在藥品包裝盒上的20位唯一代碼,相當于每一盒藥品的“身份證”,是藥品一“出生”即被賦予的標志信息,具有唯一性。它記錄了藥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信息,通過掃描追溯碼,可以查詢藥品的生產企業、批次、有效期等詳細信息,確保藥品來源合法、質量可靠。
??? “每個藥品都有唯一的追溯碼,藥品通過‘一掃一驗’,便可知曉‘前世今生’,為何同一盒藥,會出現多次掃碼銷售并報銷的情況?是醫保結算系統錯誤,還是涉嫌騙取醫保基金?”帶著疑問,區醫保局工作人員深入一線進行深挖細查,經詢問和走訪參保人員等,最終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 原來,該藥店回收患者在醫院開具的前列舒通膠囊、胃舒膠囊、肺力咳合劑并進行二次銷售,且不能提供藥品的隨貨同行單、藥品購進發票,涉及金額111.7元;工作人員通過在藥店HIS系統調取購銷數據、盤點現有庫存,發現該藥店前列舒通膠囊醫保基金結算數量大于其購進數量,涉及金額429.2元。
??? 這是醫藥機構鉆醫保基金空子的“新馬甲”。然而,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
??? 今年6月,區醫保局對某醫院進行數據篩查并現場核實,發現該院三名醫生于3月27日至4月18日期間使用“金標法”分別對三名患者開展梅毒螺旋體特異抗體測定,但收取“凝集法或酶免法”費用并納入醫保結算。
??? “這其實是串換項目收費!”工作人員劉林介紹,“物價收費標準上面無‘金標法’這個檢測收費,該院串換為‘凝集法’或‘酶免法’來進行收費并納入醫保報銷。”
??? 重復收費、過度檢查、過度診療……面對騙保手段日益隱蔽化的挑戰,區醫保局鐵腕整治基金違規行為,通過多方聯動、精準發力,成效顯著。今年1-6月,區醫保局共處理77家定點醫藥機構,追回醫保基金790余萬元。
??? 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重要性不言而喻。基金使用主體多、鏈條長、風險點多,因此,只有加強醫保基金使用的常態化監管,壓緊壓實各相關主體責任,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和挪用貪占醫保基金的違法行為,才能確保醫保基金安全穩定運行。下一步,區醫保局將持續攥緊監管“鐵拳”,為群眾的“健康保障”筑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