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逐利醫療健康產業
? ? 7月10日,萬達商業與融創中國聯合發布公告稱,萬達商業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和債務轉讓給后者,作價295.75億元;將旗下的76個酒店也一并出讓,價值為335.95億元。萬達集團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向世人展示了其資產運作的決心,也消除了此前出售國內地產資產的疑云。
? ? 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萬達集團就提出轉型,王健林在一次演講中表達了希望在3~5年內萬達“去地產化”的構想。此次成立萬達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應該是萬達集團實施“去地產化”構想的一次落地。
? ? 但這不是地產企業轉投大健康領域的首例。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國內房地產大佬投資大健康產業的企業有近30家,萬科、保利、恒大等一眾品牌企業赫然在列。此次,萬達集團的資本轉向也被一些媒體認為是“中國地產行業的一個轉折點,從側面證明房地產行業的紅利期正在消融,而大健康產業的未來充滿想像”。
? ? 實際上,萬達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布局早已展開。據統計,截至目前,萬達在醫療產業總投入已累計超千億元。
? ? 早在2016年初,萬達集團就在北京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IHG)簽訂合作協議,由萬達總投資150億元,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3座綜合性國際醫院,由IHG運營管理并使用IHG品牌。
? ? 2017年4月6日,萬達集團與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協議將耗資700億元,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將引進2家綜合醫院和8家專科醫院,以及30家與醫療相關的企業。此外,萬達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90億元,在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開設300家牙科診所。
? ? 7月3日,萬達集團又在昆明簽約3個投資項目,計劃在昆明市投資500億元,打造以醫療、健康為核心,兼具體育、養生、度假等功能的世界級醫療及大健康產業園。
? ? 行業專家分析指出,地產企業所持有的產業和物業成為其進入醫療服務業的優勢因素,而我國醫療資源緊缺的大環境客觀存在,在國家醫改深入、人口老齡化、放開二孩等政策背景下,醫療服務業將迎來更好的時代。
? ? 投資界也有相對克制的聲音。深圳市合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總經理劉明宇就認為,中國資本都太過熱衷于“找風口,這可能會加重泡沫”。他認為,萬達應該會利用杠桿,最后實際的投入金額還有待時間考證。萬達動輒幾百億元的投資,應該是做其最擅長的利用物業優勢運營服務,只不過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變為醫療健康。
? ? 有資本更要有技術
? ? 從萬達目前的投資布局來看,多為民營醫院、大型醫療綜合體,以及口腔專科診所等醫療項目。像在昆明投資的“世界級醫療產業中心”,在成都投資的牙科診所,勢必要配備高端、頂級的醫療設備和大量的牙科設備。
?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范曉東分析指出:“萬達聚焦的應是高端醫療服務的開發,尤其在養老、康復、臨終關懷等領域。而在醫療科技的研發上,涉及較少,因為這部分業務的門檻較高,只有資本是不夠的。”他認為,“如果定位高端,在醫療器械、康復設備、醫療設備的采購方面,可能會傾向于技術更成熟、性能更穩定、使用更舒適的進口醫療器械。對我國的醫療器械生產廠商而言,有機遇,但同時也是對自身產品實力的考驗。”
? ? 對于房地產資本進入醫藥健康領域,范曉東表示樂觀。他說,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還很不充分,規模還很小。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共有15343家,而據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醫療器械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其中能達到“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900多家,僅占總量的6%。醫療器械行業的企業規模和大企業數量差強人意,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我們不怕資本涌入,反而是希望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醫療器械產業中,研發創新、改進服務、擴大規模。”
?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姜峰也認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離飽和還差得很遠。我國健康產業占GDP總量的比重約5%,而美國接近17%,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也在10%以上。醫療器械行業更弱勢,工業產值也僅為6000億元左右;很多發達國家的器械市場增長速度超過藥品,二者市場比重基本保持1∶1,而我國器械與藥品比例僅為1/3。
? ? 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尤其是高端裝備的創新,需要極高的成本投入。一位國內行業領軍企業的質量負責人表示,如果有實力雄厚的資本涌入,也許能從市場、技術、資本等多個維度,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 ? 姜峰表示,大量地產資本的涌入,加劇了行業競爭激烈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就目前所投資的領域來看,并未真正觸及醫療器械行業的高速增長點,或是急需發展的細分領域。如何把握機遇,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是國內器械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 ? 近日,萬達集團下發的文件顯示,在萬達集團現有的四大產業集團外,成立萬達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地產資本涌向醫療健康領域,能否助推行業發展,又將在醫療健康領域產生怎樣的影響?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