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醫療機構占半壁江山 或推中國醫改進入2.0時代
?? ? 2月24-26日,中國首屆非公立醫療機構眼科專業委員會年會暨首屆全國臨床眼科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家良教授表示,非公立醫療機構已成為醫療行業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且非公立、公立醫療機構已呈現融合發展趨勢,或將推動中國醫改邁向2.0時代。
近年,破除“以藥補醫”、推行“多點執業”、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醫改政策在全國全面鋪開,為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已達22萬余家,占全國醫院總量的53%,擁有病床數突破100萬張,診療人次逼近4億。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已超公立醫療機構,成為中國占比最大的醫院組成類別。
數量雖然多,但除了像協和醫院、復旦大學上海眼耳鼻咽喉醫院、愛爾眼科等非公醫療行業典型代表外,其他非公醫療機構還存在很多問題。
趙家良教授說,為解決非公眼科醫療機構發展參次不齊,醫療質量良莠不齊,醫療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去年3月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該委員會由全國典型的非公立眼科醫療機構代表組成,旨在加強非公立醫療機構專業人員的規范化培訓,以及對公立醫療機構醫師在非公立醫療機構多點執業的專業化幫扶,致力于規范和提高眼科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推動眼科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
此次大會由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主辦,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承辦,圍繞“抓住機遇、聚勢合力、共促眼科健康發展”這一宗旨展開。
行業專家分析,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在規范非公眼科醫療機構發展的同時,也會進一步推動醫師多點執業、社會資本辦醫等醫改政策的落實,而最終的目的是讓更多的眼病患者享受先進的診療技術,規范的診療流程。
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裁李力表示,愛爾眼科在不斷提升診療水平,強化醫療質量,培育眼科人才的同時,也非常關注整個眼科行業的發展。在非公眼科專業委員會中,愛爾眼科一定會攜手同行,團結同行,共促我國非公眼科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使更多眼病患者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