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建高地,解決廣東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建立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這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化綜合醫改,保障底線民生的一個縮影。
圍繞“人民健康” 構建健康廣東
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維護人民健康為中心”,實施“建設衛生強省,打造健康廣東”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努力做到組織領導、財政投入、政策配套3個到位,努力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健康水平。
全省上下建立了強有力的醫改領導體制,建立由省政府牽頭的廣州地區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聯席會議制度。該省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地方黨委、政府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每年以省政府名義組織開展醫改考核,強化督查落實和考核問責。廣東省對醫療衛生的投入不斷增加,全省醫療衛生支出由2009年的253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12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23.97%。
2017年,廣東省出臺《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綜合醫改32項重點任務。同時,健康廣東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規劃、“十三五”醫改規劃相繼出臺,制度設計進一步完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分級診療制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會辦醫、醫養結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藥品生產流通使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配套政策相繼出臺并實施,增強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精準發力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廣東省針對基礎薄弱的粵東西北地區和優質醫療資源豐富的廣深地區,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確立“廣深構建醫療衛生高地、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的發展格局。
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改善醫務人員待遇、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廣東省分3年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創優行動計劃。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該省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的18個項目如期完成年度任務,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全部開工,54家縣辦公立醫院升級改造建設和4000個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順利開工,491家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部動工并即將全面完工;培訓、培養全科醫生5080名,訂單定向本(專)科醫生1000名,培訓產兒科醫生1360名;新增高級職稱衛生技術人員3998人;全面啟動城市三甲醫院優秀人才下基層項目,1700多名優秀人才下基層服務。為改善醫務人員待遇,該省全面落實財政對,邊遠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提標,按編制核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事業費補助,提高村衛生站醫生補助標準,為2780個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補助。
該省以實施“31611”工程(建設30所高水平醫院、100個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打造6大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培育100名醫學領軍人才和1000名杰出青年醫學人才)為重點,落實構建醫療衛生高地行動計劃。60名醫學領軍人才和600名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已遴選完成,其余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中;新增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6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4人,省名中醫80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
完善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圍繞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2017年3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衛生與健康大會,全面啟動部署綜合醫改。
廣東省要求2017年7月15日前全省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啟動改革,取消藥品加成,所減少的合理收入,采取“8∶1∶1”的補償方式,合理提高了醫療服務價格。監測顯示,參與此輪改革的14個地市公立醫院,改革后比改革前半年的次均門診費用上升5.5%,次均住院費用下降0.4%;次均門診藥費和住院藥費分別下降3.6%和12.7%,門診和住院藥占比分別下降4.2%和3.9%,門診和住院技術勞務收入占比分別上升3.7%和2.7%,基本達到“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改革要求。
同時,該省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在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市建立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深圳、珠海等市探索對新設立的醫療機構不再定機構規格;選擇廣東省中醫院、深圳濱海醫院等公立醫院作為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在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績效考評,初步建立起以社會效益、工作效率和質量安全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機制。廣東省出臺醫療費用控制指標和措施,建立醫療費用公示制度,2017年1月~11月,全省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在9.94%。
該省在珠三角和粵東西北以及城市和農村,因地制宜推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在城市主要推廣深圳羅湖經驗,農村主要促進“縣鎮醫聯體”建設;大力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率先探索網絡醫院建設,在全省建立近萬個接診點;依托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組建眼科遠程醫療中心,目前20個省級遠程醫療中心已與粵東西北地區56個縣(市)形成網絡;依托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組建廣東省病理診斷和醫學檢驗中心,填補了覆蓋全省的省級病理診斷和醫學檢驗中心的空白。
2017年起,該省在全省全面開展按病種分值付費,要求各市2017年底前按病種分值付費的病種數不少于1000種;出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收付費、團隊職責分工指引及運作流程、績效評價、家庭病床及臨終關懷工作指引等系列配套政策和規范性管理文件,21個地市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省一般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1.45%,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