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一家三甲醫院停止門診輸液!
?
據媒體報道,自12月12日起,吉林省人民醫院取消門診成人輸液,患者根據處方,可到二級醫院或基層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治療。
?
?
目前,門診輸液科室已經取消,保留了急診和兒科輸液診室,在診室輸液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減少約一半。
?
▍為分級診療鋪路?
?
吉林省人民醫院院長霍世會對媒體表示,三級醫院取消門診成人靜脈輸液服務,這一舉措在維護患者健康、優化醫療資源、推進分級診療等方面也將產生深遠而持久的積極影響。
?
三級醫院取消門診成人靜脈輸液服務,醫院工作重心將圍繞急危重癥、疑難病例、科研教學及行業標準化的制定等系列工作。譬如感冒等簡單小病,患者無需到大醫院診斷和治療,到身邊的基層醫院即可。
?
大醫院將二級醫院和社區能解決疾病直接分流,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實現上級向下級轉診,下級醫院發現疑難病例可以向上級醫院逐級轉診。
?
▍限制“神藥”?
?
據了解,目前我國并未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但從2015年開始,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確出臺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
門診輸液,大家很容易想到抗生素和中藥注射劑。不難理解,這其中也包括了近年來備受爭議的輔助用藥。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限制門診輸液的同時,很多醫院也順道把輔助用藥一起“干”了。
?
據報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從去年12月1日開始,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控制門診輸液,積極向患者宣傳“53種疾病不需要輸液”。此外,該院還停止了門診輔助用藥注射劑的使用,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的,必須報批。
?
曾一度被稱為“神藥”的輔助用藥,如今面臨被重點監控與醫院停用的多重考驗。取消門診輸液,對于部分屬于輔助用藥的品種,影響或許真不止那么一點點。
?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神經系統用藥從2012年到2016年占比持續提升,2017年開始下降幅度較大。其中,奧拉西坦、小牛去血蛋白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等用量較大品種2017上半年銷售額下降幅度遠超過同類整體,輔助用藥限制帶來的影響開始顯現。
?
此外,有著不少輔助用藥品種的中藥注射劑,在被嚴控下的市場增長速度明顯乏力。據數據統計,2016年在我國醫藥工業的年增長率達到10.3%的情況下,中藥注射劑行業市場規模890.8億元,增長率不到1%。
?
▍這些藥企怎么辦?
?
2017年,全國各地二級以上醫院都陸續下令,停止門診輸液,而對基層的限制也越發嚴格,湖南、陜西、浙江等地方,更是提出了村衛生室輸液要審批備案,未獲得審批不得開展輸液服務。
?
有業內專家認為,如果實施最嚴格的限制門診輸液措施,包括大輸液企業、抗生素企業、中藥注射劑類企業的業績都將受到影響。
?
據華潤三九2017年半年報顯示,“經過幾年的調整,原在處方藥業務中占比較大的中藥注射劑受招標降價、輔助用藥目錄等政策影響,銷量有所下滑,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已逐漸下降。隨著血塞通軟膠囊等產品占比提高,公司產品結構已日趨合理。”
?
可見,在各種政策的壓力下,對注射劑,尤其是抗生素和中藥注射劑,許多中藥企業為了應對政策對市場的影響,都開始陸續選擇轉型。
?
我們也可以預見,轉型將成為這些企業實現發展的必然途徑。如果從大醫院到社區醫院的門診都限制輸液,而患者也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中藥注射劑,為了治療方便,這就導致這些藥品劑型的改變,口服制劑也將迎來較好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