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衛生健康委(衛生計生委),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
為做好2019年本市基層衛生工作,根據全國基層衛生工作會議及本市有關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我委制定了《2019年上海市基層衛生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9年3月20日
2019年上海市基層衛生工作要點
2019年本市基層衛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加強黨的領導,立足于新形勢新需求,以推動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提升能力與激發活力為重點,開展社區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打造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社區老齡健康、中醫藥健康等服務,全面提升基層健康服務能級,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健康服務需求。
一、加強社區健康服務
1.積極推進社區健康服務發展。落實《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衛生健康委等十四部門<關于加強本市社區康服務促進健康城市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滬府辦發〔2019〕2號),明確各區、街鎮政府、各委辦局等單位任務分工,發布社區健康服務清單,制訂社區健康服務智慧平臺服務項目清單,推動居民健康賬戶建設,統籌整合社區各類資源,推進社區健康服務發展。
2.開展智慧健康小屋建設。根據市政府實事項目要求,制訂本市社區智慧健康小屋建設方案與基本標準,完成80家標準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設,進一步暢通居民獲得社區健康服務的渠道,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二、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
3.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對照本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配套文件與試點標準,對全市落實綜合改革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對基本服務項目、標化工作量體系、基于標化工作量的財政補償、薪酬分配制度、全面預算管理、配套信息化系統等實施進展與效果進行評估分析,提出下一階段改革重點與政策完善內容。研究修訂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服務項目與標化工作量指導標準。修訂本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評價指標,利用云管理APP、工作簡報、專題分析簡報等途徑,加強對綜合改革試點的跟蹤與督導。
4.進一步打造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功能。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服務與管理平臺功能,逐步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履行居民健康服務社會管理職能。繼續開展“功能社區健康服務”試點項目,探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與功能社區內設醫療機構緊密協作機制,研究制訂相關工作規范。落實《關于推動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資源整合的指導意見》,規范與引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臺整合社會辦全科診所、護理站、健康管理機構等資源,提升服務能級。
5.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根據本市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定位與服務項目,制訂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一輪標準化建設標準,指導各區完善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服務站及村衛生室的基本建設,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
6.規范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綜合管理。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季度和年度數據監測。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與中央補助資金分配。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納入本市社區健康服務宣傳體系,加大居民知曉度與主動利用。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十周年總結。
三、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7.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落實《關于印發<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實施方案>的通知》(滬衛計基層〔2017〕19號)要求,協同醫保部門加強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按時撥付簽約服務費。指導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簽約服務費使用與分配,結合簽約服務費實施,進一步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運行機制,凸顯家庭醫生在服務與管理上的責任主體職能,充分賦予家庭醫生在團隊組建、日常管理、考核分配上的自主權,切實激發家庭醫生服務動力。對簽約服務費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加強信息化技術在簽約服務考核中的應用與支撐。
8.穩步擴大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繼續落實家庭醫生“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優先覆蓋重點人群,會同教育、民政、工會等部門,研究對學生、企事業在職人員等不同群體針對性的簽約覆蓋策略與路徑,穩步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逐步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居住社區延伸至功能社區。
9.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研究制訂簽約、預約轉診、便捷配藥、管理考核等工作規范,通過多種形式培訓,進一步提升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規范性,將簽約服務落實情況、簽約居民對家庭醫生知曉率、滿意度作為年度重點關注指標,堅決杜絕居民“被簽約”的情況,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提高簽約居民感受度。
10.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撐。充分利用醫療聯合體、市級預約轉診平臺、區域醫療中心等資源,進一步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專科診療資源對接,大力推進家庭醫生“全專結合”醫療服務模式。結合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繼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捷配藥政策。充實家庭醫生團隊,結合簽約服務費成本經費,在全市推廣為家庭醫生配備事務助理,將臨床藥師、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師、社工等人員或技能納入家庭醫生團隊,提高家庭醫生團隊解決簽約居民綜合健康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媒介,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開展“世界家庭醫生日”主題周活動,營造全社會知曉、理解與支持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的良好環境。
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11.開展社區衛生綜合評價。整合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意度第三方測評等考核評價內容,開展2018年度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評價,印發評價報告,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各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進行針對性指導,同時,依據“一評多用”原則,將考核結果應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多項相關工作中。
12.加強基層衛生能力建設。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繼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落實《關于本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科醫生兒科崗位專項培訓。研究全科醫生能力實訓評估制度,提升全科醫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按照鄉村振興工作要求,開展新形勢下本市農村地區社區衛生發展專項研究。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統一部署,繼續開展崗位培訓,持續提升鄉村醫生業務能力。各涉農區發揮鄉村醫生本鄉本土優勢,納入家庭醫生團隊,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13.加強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深入推進中醫藥融入社區衛生服務,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階段評估,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特色與優勢,完善新時期中醫藥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模式。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開展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督導,開展新一輪中醫專家社區師帶徒、杏林新星等多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14.加快基層信息化建設。推廣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用,發揮信息化技術在家庭醫生簽約渠道、緊密聯系、咨詢互動、跟蹤指導等各環節的支撐作用。完善本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云管理APP。繼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EHR等級評審,加強居民端應用,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成為居民健康賬戶,豐富健康指導、智能提醒等功能。
五、加強社區老齡健康服務
15.加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開展《上海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發展規劃(2016-2020年)》(滬衛計基層〔2017〕1號)中期評估,激活增量,盤活存量,按照規劃目標增加社區老年護理床位。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為提供老年健康服務的重要平臺,做實與養老機構、社區托養機構簽約服務全覆蓋,根據不同類型機構入住老人需求特點,落實與規范針對性健康服務內容。根據社會辦全科診所等機構提供家庭病床服務等新情況,完善家庭病床服務規范,鼓勵在達到規范標準的前提下,以家庭病床為載體,為居家患者提供適宜的上門醫療護理服務。
16.全面推進社區安寧療護。完善安寧療護服務規范和標準,開展安寧療護專項能力提升培訓,確保服務同質化水平。推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養老機構與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提高生命晚期質量。
17.配合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實施。進一步完善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標準,納入對認知障礙更專業更細化的評估與分級,加強評估機構管理與評估質控,開展評估員能力建設,優化評估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與民政、醫保信息數據互聯互通。繼續落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做好統一需求評估,把好長期護理保險“入口關”。不斷提升社區老齡健康服務能力,加快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配合做好長期護理保險對象的健康服務承接,全力推動健康老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