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說明:本路徑適合于西醫診斷為(成人)腹股溝疝(斜疝或直疝、單側)。
一、適用對象
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疝氣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腹股溝疝(斜疝或直疝、單側)
擇期行腹股溝疝修補術或無張力(補片)修補術
二、診斷依據
1.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西醫結合外科學》(謝建興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1版)
1)腹股溝區可復性腫塊,可伴有局部墜脹感、納差和便秘等癥狀。
2)病人站立時腫塊突出,平臥時腫塊縮小或消失。
3)腹股溝區彩超有助于診斷。
(2)西醫診斷標準: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溝疝、股疝修補手術治療方案(修訂稿)》(中華外科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2003年)
1)腹股溝區可復性腫塊,可伴有局部墜脹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癥狀。
2)病人站立時,可見腹股溝區腫塊,平臥時可回納或部分不能回納。
3)B超提示腹股溝區含腸管性包塊。
2.證候診斷
參照《中西醫結合外科學》(謝建興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1版)。
疝氣(腹股溝疝)臨床常見證候及診斷:
肝郁氣滯證:多為小腹或陰囊腫脹疼痛,結滯不舒,緩急無時,常因忿怒、嚎哭過度勞累而發作,舌淡,苔薄,脈弦。
寒氣凝結證:結塊在陰囊,腫硬而冷,牽引睪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膩,脈弦緊。
中氣下陷證:腫塊時大時小,勞累時加重,面色萎黃,動則氣短,頭昏,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中西醫結合外科學》(謝建興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1版)、《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溝疝、股疝修補手術治療方案(修訂稿)》(中華外科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2003年)。
1.非手術治療:年老體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術者,可使用醫用疝帶。
2.手術治療:手術方式選擇腹股溝疝修補術或無張力(補片)修補術。
3.患者愿意術后接受中藥口服治療。
四、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日為5-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疝氣和腹股溝疝(斜疝或直疝、單側)疾病的患者。
2.辯證分型為肝郁氣滯證、寒氣凝結證或中氣下陷證。
3.擇期手術,無手術禁忌癥。
4.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
六、排除標準
1.進入路徑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且在治療期間需特殊處理并影響疝氣中醫臨床路徑流程實施。
2.進入路徑時為腹股溝嵌頓疝患者。
3.正在進行本路徑之外的其他治療方案者。
4.對本路徑中治療方法不適應者。
七、中醫證候學觀察
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主癥、次癥、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
八、術前準備1-2天
1.必須檢查的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電圖及正位胸片
(4)消化系、泌尿系超聲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檢查項目:陰囊或腹股溝B超、心肺功能相關檢查等。
九、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建議使用第一代頭孢菌素,明確感染患者,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推薦使用頭孢唑林鈉靜脈注射:
(1)成人用量2.0g/次,一日2次。
(2)對本藥或其他頭孢菌素類藥過敏者,對青霉素類藥有過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有胃腸道疾病史者慎用。
(3)使用本藥前須進行皮試。
2.預防性用抗菌藥物時間為術前0.5小時,手術超過3小時加用1次抗菌藥物;總預防性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小時。
十、治療方法
1.內治法:辨證選擇中藥湯劑。
(1)肝郁氣滯證
癥狀:多為小腹或陰囊腫脹疼痛,結滯不舒,緩急無時,常因忿怒、嚎哭、過度勞累而發作,舌淡,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舒筋止痛。
主方:導氣湯加減。
藥味:吳茱萸、茴香、木香、川楝子。
加減:氣滯甚者加佛手、香附;疼痛明顯者加桃仁、紅花。
(2)寒氣凝結證
癥狀:結塊在陰囊,腫硬而冷,牽引睪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化寒濕,疏肝理氣。
主方:天臺烏藥散加減。
藥味:烏天臺藥、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川楝子、檳榔。
加減:氣滯甚者加佛手、香附;寒濕重者加桂枝、茯苓。
(3)中氣下陷證
癥狀:腫塊時大時小,勞累時加重,面色萎黃,動則氣短,頭昏,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升提舉陷。
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藥味:陳皮、升麻、人參、黃芪、白術、柴胡、甘草、當歸。
加減:伴有氣滯者加佛手、香附;有腎虛者加山茱萸、巴戟天。
2.手術:手術日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聯合麻醉。
(2)手術方式:行腹股溝疝修補術或無張力(補片)修補術。
(3)術中用藥:麻醉常規用藥。
(4)輸血:通常無需輸血。
3.護理:辨證施護。
十一、術后住院恢復2-4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
2.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
十二、出院標準
1.切口對合好,無紅腫、滲液、裂開及大面積皮下淤血情況。
2.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手術并發癥。
十三、變異及原因分析
1.腹股溝嵌頓疝和絞窄疝因病情嚴重且變化快,可能有疝內容物壞死,需要急診手術治療,進入其他相應路徑。
2.合并有影響腹股溝疝手術治療實施的疾病,或發生其他嚴重疾病,退出本路徑。
3.出現手術并發癥,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可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和費用增加。
十四、董氏針灸治療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