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泰茂醫療器械招標網

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政策文件
淄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07/04 信息來源:查看

各區縣衛生健康局,高新區衛生健康事業中心、淄博南部生態產業新城發展中心、文昌湖區地事局,委屬委管單位:

???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根據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魯衛函〔2023〕285號),結合我市實際,市衛生健康委制定了《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工作實效。

?

淄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6月30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

為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推進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根據省衛生健康委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工作部署,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服務質量為主攻方向,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強全面質量安全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標

利用3年時間,在全行業進一步樹立質量安全意識,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政府監管、機構自治、行業參與、社會監督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機制,進一步鞏固基礎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提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度,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

二、行動范圍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重點是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機構、??漆t院。

三、組織管理

根據國家、省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具體工作方案的制定和落實,指導轄區內醫療機構及相關組織、單位落實相關工作要求和監管責任,及時總結經驗并加強宣傳交流。

市級各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按照上級各專業質控中心的要求,認真做好全市本專業醫療質量安全情況監測、檢查、指導工作,落實質量安全改進措施,及時完成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和任務。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是行動的責任主體,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醫療機構要按照本行動計劃和轄區具體方案要求,強化醫療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各項具體工作任務,強化人員教育,培育質量安全文化,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四、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礎質量安全管理,夯實結構質量

1.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醫療機構進一步健全院、科兩級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按要求成立由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擔任主任的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并設立專門部門具體負責醫療質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各業務科室成立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小組,指定專人負責日常具體工作。醫療機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本機構各項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強化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日常管理,結合本機構實際,細化完善并嚴格落實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2.優化質量安全管理機制。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每月召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醫療質量安全工作。建立院周會反饋質量安全工作機制,創辦質量安全月刊,督促指導各部門、各科室精準開展醫療質量安全改進工作。各部門、各臨床科室及醫技科室主要負責人每月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本部門、本科室醫療質量安全工作。

3.加強醫務人員管理。醫療機構嚴格執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執業資格考試等相關規定,強化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依法注冊和崗位管理,規范醫師多點執業和定期考核。以臨床診療指南、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為重點,對全體醫務人員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醫務人員業務能力。

專項行動之一:醫療質量提升專項培訓行動

結合行動計劃重點任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負責對全市醫務人員進行“三基訓練”專項培訓,實現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訓全覆蓋,開展各臨床、醫技專業技能比武競賽活動,提升醫務人員現代臨床技能水平。培訓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手術、操作等授權、醫師定期考核、績效分配等相結合,提高培訓行動的實效性。

4.?強化藥品器械管理。醫療機構依法依規確定本機構藥品器械供應目錄,加強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抗微生物藥物、抗腫瘤藥物、中藥注射劑以及放射影像設備、植入式器械等常用設備器械的管理,做好藥品器械不良反應的監測報告,對不良反應多且安全隱患突出的藥品器械要及時依法依規清退出供應目錄。嚴格加強毒麻精等特殊藥品管理,確保藥品貯存使用安全。強化基本藥物、集采藥品優先配備使用,規范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工作。

5.?規范醫療技術管理。醫療機構全面梳理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情況,以限制類技術、內鏡和介入技術等為重點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強化新技術、新項目準入管理,完善應用培訓、技術授權和動態管理等相應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加強新技術臨床應用和適宜技術推廣。中醫醫療技術操作要嚴格按照《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試行)》,嚴格落實感控管理各項要求。

6.?提升急診醫療質量。加強二級及以上醫院急診科規范化建設,診室、搶救室、急診重癥監護單元、急診病房均達到標準要求。強化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的無縫銜接機制,暢通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信息,優化急診就診和綠色通道流程,加強胸痛、卒中、創傷等中心建設,完善急危重癥患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多發性創傷、心臟驟停等急危重癥患者的多學科協作救治機制,提升患者救治效果。

7.改善門診醫療質量。醫療機構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加強門急診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配備,優化門診疑難病例會診和多學科門診診療服務,加強門診手術、門診化療、門診輸液等門診服務的質量安全管理,并把門急診工作質量作為考核科室和醫務人員的重要內容。

8.提高日間醫療質量。醫療機構進一步完善日間醫療質量管理組織體系,加強日間醫療病種和技術管理,以日間手術、腫瘤放化療、中醫適宜病種為基礎,不斷擴展日間醫療范圍,提升日間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強化日間醫療科室和醫師審核授權管理,加強日間醫療患者評估和隨訪,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并予以干預,保障日間醫療患者安全。

9.保障手術質量安全。醫療機構嚴格落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強化手術分級和醫生授權動態管理,確保三、四級手術逐項授予和動態調整。全面加強手術患者術前評估、麻醉評估,落實術前討論制度,準確把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科學制訂手術方案。嚴格落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強化圍手術期管理。

專項行動之二:手術質量安全提升行動

通過專項行動,降低手術并發癥、麻醉并發癥、圍手術期死亡等負性事件發生率,及時發現和消除手術質量安全隱患。到2025年末,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區域內三級醫院手術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下降、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術后獲得性指標發生率不高于7.5‰,全面落實四級手術術前多學科討論制度。

10.優化診療運行機制。醫療機構進一步強化“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理念,打破傳統學科劃分和專業設置壁壘,以多學科協作(MDT)為基礎,積極推進專病中心建設,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醫療機構根據不同疾病特點及診療規律,建立健全專病隨訪制度,重點加強四級手術、惡性腫瘤患者的隨訪管理,重點關注患者出院后發生并發癥、非預期再入院治療和不良轉歸。

專項行動之三:“破壁”行動

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發病率高、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結合本地居民疾病譜和異地就醫流向情況,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基礎上優化要素配置和運行機制。到2025年末,在冠心病、腦卒中、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專病的診療模式和組織形式有創新性突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升至80%;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升至45%。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進一步提升。

(二)強化關鍵環節和行為管理,提高過程質量。

11.嚴格規范日常診療行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嚴格遵循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行業標準和臨床路徑等有關要求開展診療工作,嚴格遵守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掌握各類檢查、治療的適應證,杜絕過度診療,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12.全面加強患者評估。醫療機構在住院當日、圍手術(治療)期、出院前等關鍵時間節點強化患者評估,規范評估流程、掌握評估策略、使用評估工具,提高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心理狀態,并及時進行再評估,根據評估情況科學調整診療方案,保障診療措施的及時性、規范性。

13.提升三級查房質量。嚴格落實三級查房制度,保障臨床科室對患者的查房頻次、形式和內容符合規定;倡導醫療、護理、藥事聯合查房,倡導中西醫聯合查房,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針對性調整診療方案。對四級手術患者和疑難危重患者要進行重點查房,推行多學科聯合查房。

14.提升合理用藥水平。規范醫師處方行為,按照安全、有效、經濟、適宜的合理用藥原則開具處方。推行臨床藥師制,發揮藥師在處方審核、處方點評、藥學監護等合理用藥管理方面的作用。強化合理用藥教育與培訓,對不合理用藥行為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在兒科、腫瘤科等重點科室配備駐科藥師,參與藥物治療管理。

專項行動之四:藥事管理和藥學服務提升行動

以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建立市級、區縣級藥事管理和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健全完善各層級臨床用藥審方中心、藥物使用檢測中心、臨床用藥綜合評價中心工作機制,落實處方審核、點評、監測分析、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應用等措施,推進藥師查房、會診、藥學監護、藥學門診及“互聯網+藥學”等藥學服務。

15.提高檢查檢驗質量。建立健全覆蓋檢查、檢驗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室內質量控制,按標準要求開展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工作。將即時檢驗(POCT)納入醫療機構統一質量管理并重點關注,充分發揮質量管理對于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優化危急值管理目錄和識別機制,強化危急值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

16.提高急難危重患者救治效果。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綠色通道管理,做好急難危重患者分類,完善搶救資源配置與緊急調配機制,保障各單元搶救設備和藥品可用,確保急危重患者優先救治。加強危急值處置管理,提高危急值處置的及時性、規范性。進一步落實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和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提高重癥患者救治技術能力。進一步完善會診制度,明確各類會診的具體流程,規范會診行為。科學運用遠程會診,提升會診實效性。注重急難危重病例的多學科會診工作,加強中醫、營養、康復、精神、檢驗、病理、影像、藥學等科室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各學科協同優勢。

17.提高責任制整體護理水平。醫療機構持續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夯實基礎護理質量,實現優質護理服務擴面提質。完善護理質量監測與反饋,基于循證基礎和臨床需求開展持續改進工作,提高護理同質化水平。試行住院患者出院計劃項目,為重點病例和有醫療服務需求的患者制定針對性康復護理方案,建立醫院與社區協同機制,保障醫療和護理服務的連續性。

18.強化患者安全管理。醫療機構進一步提升醫務人員患者安全意識和對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識別能力,強化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定期對患者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查找存在的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系統性改進工作。

專項行動之五:患者安全專項行動

醫療機構開展全員參與覆蓋診療服務、基礎設施、應急處置全過程的安全隱患排查行動,優化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強化非懲罰性報告機制,提高識別能力,優化報告途徑,鼓勵醫務人員報告不良事件,塑造良好的質量安全氛圍。到2025年末,每百出院人次主動報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

19.加強病歷質量管理。以提升病歷內涵質量和完整性、及時性為核心任務,加強編碼管理和病歷質量培訓,規范病歷書寫。以首次病程、上級醫師查房、手術記錄、階段小結、出院小結等反映診療計劃和關鍵過程的病歷內容為重點強化管理,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意識和水平。推行門(急)診結構化病歷,提高門(急)診病歷記錄規范性和完整性,提高門(急)診電子病歷使用比例。

專項行動之六:病歷內涵質量提升行動

以教育培訓、質控抽查、優秀病案評比和宣傳交流為主要方式,引導醫療機構落實病歷書寫、管理和應用的相關規定,強化病歷內涵意識,提升病歷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水平,更好體現臨床診療思維和過程。到2025年末,病案首頁主要診斷編碼正確率不低于90%,病歷記錄完整性和及時性進一步提高,評選一批優秀病案。

(三)織密質量管理網絡,提升質控管理水平

20.全面落實行政監督責任。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全面落實《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等規定,健全“質控管理、病例評價、監督檢查、約談點評”四項工作機制,強化醫療質量全行業監管、全流程監管和綜合協同監管,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指導質控組織、醫療機構聚焦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各專業質控工作改進目標,以推動目標實現為重點,創新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水平。

專項行動之七:監管責任落實專項行動

貫徹《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全面落實“質控管理、病例評價、監督檢查、約談點評”四項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質控組織建設。全面開展重點病例質量評價,每月調取歸檔病歷進行質量評價,著力查找隱患、發現問題,推進整改。建立醫療質量管理監督檢查制度,結合醫院評審、大型醫院巡查等工作,確保二級以上醫院等級評審周期內每年接受一次全面質量檢查。落實醫療質量管理約談制度,對發生質量安全事件、存在管理服務隱患、投訴糾紛集中的醫療機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及時約談提醒,推動責任落實。建立醫療質量服務點評制度,通過深入全面點評,剖析問題,交流經驗,督促后進,激勵先進。

21.健全質控體系和工作機制。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范本級質控中心的建設和管理,強化對質控中心指導考核,進一步擴大質控工作覆蓋范圍,提高質控中心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每季度召開至少1次專題會議,研究質控體系建設運行、推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計劃等相關工作。

22.加強中醫藥、婦幼保健等質量控制。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加強中醫質控中心建設和設置,確保中醫藥醫療服務、保健、康復等質量控制全覆蓋,醫療機構將中醫醫療技術應用、中藥合理使用等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加強婦幼保健技術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控組織,規范開展轄區內相關專業的監測指導。

23.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督管理。市、區縣醫療機構建立的互聯網診療平臺、互聯網醫院,必須統一對接省互聯網診療監管平臺,嚴格執行互聯網醫療服務標準,規范開展健康咨詢、診療、護理、藥學、心理咨詢干預、健康管理等線上服務。推進“互聯網+中醫藥”工作,在中醫藥醫聯體內建立中醫醫療、中醫護理、中醫康復、中藥智能化配送等中醫藥線上線下服務。

24.完善“以質為先”的績效管理機制。醫療機構將醫療質量安全情況作為績效分配的重要依據,建立以醫療質量安全為導向的績效分配機制。將科室醫療質量管理情況作為科室負責人綜合目標考核以及聘任、晉升、評先評優的指標體系;將科室和醫務人員醫療質量管理情況作為醫師定期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

專項行動之八:“織網”行動

健全完善市、區縣質控中心工作體系,質控工作逐步覆蓋住院、日間、門(急)診等全診療人群及公立、社會辦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其中,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腫瘤、麻醉、重癥、藥事、院感、護理等重點專業質控中心實現區縣全覆蓋。

市、區縣級質控中心負責制訂本專業質量安全改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監測、分析本專業醫療質量安全情況,研究提出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和質控工作改進目標,加強質量安全改進策略研究,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認真參與重點病例質量評價,發揮好專業優勢、專家作用,深入調研,摸清基線,全面推進目標管理。

25.充分發揮國家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充分發揮醫院等級評審、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醫聯體績效考核、臨床專科評估、單病種質量評估等工作的指揮棒作用,將醫療質量安全提升情況作為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督促指導醫療機構落實相關政策要求。

26.加強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建立轄區內醫療機構質量安全排名、通報和信息公開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行業重視程度和工作積極性。各級質控中心圍繞本專業年度質量安全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為此項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五、工作安排

(一)啟動階段(2023年6月-7月)

市衛生健康委制定全市工作方案并報省衛生健康委備案,區縣衛生健康局制定轄區實施方案于7月15日前報市衛生健康委備案,部署啟動本轄區行動計劃相關工作。各醫療機構按照部署,結合單位實際,制定落實方案,全面啟動行動計劃。

(二)實施階段(2023年7月-2025年9月)

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年度進行行動工作部署和工作總結,以專項行動為突破口推動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加強指導評估和調研研究,及時發現解決共性問題,發掘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遴選典型案例并進行通報表揚、宣傳推廣。

(三)評估總結(2025年10月-12月)

在各區縣總結的基礎上,市衛生健康委對質量安全提升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提煉質量安全提升工作經驗,通報監督檢查發現的典型案例,加強行動計劃和工作成效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對于工作中發掘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組織宣傳推廣,推動形成制度性安排。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把握開展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以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抓好工作落實。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同志要親自謀劃部署,層層壓實責任,細化政策措施,推進工作有序開展。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要親自研究、靠前領導,落實落細各項工作,強化醫療質量安全日常監測、分析和反饋,推動行動順利開展。

(二)落實管理責任,做好政策協同。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對照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有關文件等要求制定完善配套文件,指導醫療機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并加強日常監管。在推動醫院評審、績效考核、??圃u估、改善服務、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等工作時,將醫療質量安全情況作為重點內容,推動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

(三)提升能力水平,強化科學管理。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質控組織和醫療機構要密切關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領域前沿進展,吸納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相關學習培訓,推廣單病種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等醫療質量管理工具,提升質量安全管理科學化程度和管理效能。

(四)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持續改進。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深化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鞏固全行業質量安全意識和“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增強各方參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意愿,進一步提升行業社會認可度,完善政府監管、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多元良性共治長效機制。

(五)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市、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質控組織要注重從多維度、多層面挖掘行動落實先進典型,充分利用行業主流媒體和短視頻、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推廣,營造良好氛圍。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遴選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案例予以通報表揚,充分調動醫療機構參與行動的積極性。

?

附件:行動效果監測指標體系

?

附件

行動效果監測指標體系

?

序號

評估維度

評估指標

指標導向

1

工作落實

年度工作方案制定情況

/

2

年度工作總結情況

/

3

年度質量安全信息公開情況

/

4

質控中心建設情況

/

5

質控中心工作考核情況

/

6

中西醫結合工作開展情況

/

7

質量安全目標改進情況

年度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改進情況

/

8

年度質控工作改進目標改進情況

/

9

急診和日間

醫療質量

平均急救響應時間

逐步降低

10

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率

逐步升高

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率

逐步升高

12

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

逐步升高

13

開展日間醫療服務的醫院占比

逐步升高

14

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

逐步升高

15

醫療行為

質量

腫瘤治療前臨床TNM分期評估率

逐步升高

16

營養風險篩查率

逐步升高

17

疼痛評估規范率

逐步升高

18

門診和住院處方審核率

逐步升高

19

門診和住院處方審核合格率

逐步升高

20

住院患者靜脈輸液規范使用率

逐步升高

21

醫療行為

質量

危急值報告及時率和危急值處置及時率

逐步升高

22

早期康復介入率

逐步升高

23

室間質評項目合格率

逐步升高

24

四級手術患者隨訪率

逐步升高

25

惡性腫瘤患者隨訪率

逐步升高

26

每百出院人次主動報告不良事件例次

逐步升高

27

中醫醫療機構中以中醫治療為主

的出院患者比例

逐步升高

28

結果質量

醫院CMI值

逐步升高

29

ICU患者病死率

逐步降低

30

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逐步降低

31

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

逐步降低

32

圍術期死亡率

逐步降低

33

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時間

逐步升高

34

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

逐步降低

35

患者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

逐步降低

36

病歷質量

門診病歷電子化比例

逐步升高

37

門診結構化病歷使用比例

逐步升高

38

病案首頁主要診斷編碼正確率

逐步升高

39

病歷記錄及時性

逐步升高

40

全國百佳病案入選情況

/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750號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dipsdelectus.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