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門診次均藥品費用較改革前一周同比降低7.9%;門診次均醫療費用減少10元;藥占比下降2個百分點;患者滿意度提高到96%……持續的監測數據表示,重慶市從9月9日開始的醫改效果顯現。
“堅持底線思維,關注‘一萬’,更關注‘萬一’,從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是我們把握這次醫改主動權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重慶市醫改辦主任、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黃明會說。
政策出臺前,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市長張國清分別主持召開近20次會議,市醫改辦召開100余次座談會,組織醫療服務價格聽證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6項配套措施,讓群眾吃上“定心丸”。
重慶市規定,價格調升的醫療服務項目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診察費、床位費由醫保實行定額報銷。實行兜底補助機制,對經價格調整補償率低于90%的醫院,由財政補足到90%。
為切實化解重點人群負擔增加的風險,該市重點分析改革對精神疾病、腫瘤等患者的影響,對特殊群體精準施策,提高醫保定額結算標準。對承擔醫改任務的醫院做到“一院一表”。
沒有參保的困難群眾,政府出資為其參保,出臺“即保即享受待遇”優惠政策。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城鄉孤兒參加一檔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給予全額資助。同時,該市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因病致貧家庭的重病患者實施普通疾病救助和特大疾病救助,政府為其支付比例達90%。
黃明會表示,全市237家公立醫院主要指標顯示:醫院服務量穩步上升,醫療收入穩步上升,服務性收入占比上升,普通門診就診人次上升;藥占比下降,次均醫療費用下降,大型設備檢查收入占比下降,專家門診就診人次下降。
據悉,該市醫改啟動前,1.56億元財政補助資金已全部預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