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泰茂醫療器械招標網

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政策文件
怒江州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怒江州 “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04/26 信息來源:查看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級有關單位:

??? 為進一步優化全州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有效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增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根據《云南省“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怒江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健康怒江2030”規劃綱要》《怒江州“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州衛生健康委在深入調研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我州實際,編制《怒江州“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經報請州人民政府審核同意,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

怒江州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3月31日

?

怒江州“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

為進一步優化全州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有效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增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根據《云南省“十四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及《怒江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州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健康怒江建設,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提升工程、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等重大項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改善。

截至2020年底,全州有醫療衛生機構339個,其中醫院1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1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6個。醫院中有三級醫院1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家;二級醫院6家,其中二級甲等醫院5家。床位數3691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67張。衛生人員4615人,其中衛生技術3521人。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78人、注冊護士2.51人;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2.93人、專業公共衛生人員9.87人。州中醫醫院、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州中心血站、蘭坪縣人民醫院、福貢縣人民醫院完成整體遷建投入使用;州人民醫院二號住院樓、蘭坪縣中醫醫院住院大樓、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2號住院樓、瀘水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貢山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四縣(市)疾控中心實驗樓建設項目投入使用;貢山縣獨龍江鄉、丙中洛鎮,福貢縣石月亮鄉、匹河鄉,瀘水市古登鄉,蘭坪縣中排鄉、啦井鎮、兔峨鄉、通甸鎮、營盤鎮中心衛生院等10所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順利竣工。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243.7萬人次,其中醫院占40.0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53.55%。入院8.16萬人次,其中醫院占94.0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4.96%。醫療衛生機構床位使用率為62.64?%,其中醫院為7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21.22%。醫院平均住院日為9天。全州居民預期壽命為70?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別為10.04 ‰、14.44 ‰和?82.53/10萬。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十二五”期末分別下降3.62?、1.5千分點,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44.22/10萬。

(二)機遇與挑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將維護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衛生健康在“兩個一百年”歷史進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我州正處在建設脫貧致富示范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世界級高山峽谷旅游勝地的關鍵階段,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將進一步激發,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衛生健康服務與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撐。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流行態勢,我州邊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多變,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能力迫在眉睫。面對人民群眾高品質健康服務需求的大幅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和疾病譜變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民健康的任務更加艱巨。我州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布局不均、整合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層能力相對薄弱與資源閑置并存。“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間的協作機制尚不健全,人員、技術、設備、數據和信息互通共享水平不高,醫防融合不充分,中西醫互補協作格局尚未形成。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論述、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及“兩次回信、一次會見”重要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推進建設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發展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服務體系從規模數量增長型轉變為質量效益提升型、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變為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衛生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系統整合。統籌區域、城鄉資源配置,統籌預防、治療、康復與健康促進,堅持中西醫并重,提高整體效能。結合人口結構和分布、疾病譜等因素,分類制定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

需求導向,提質擴能。立足邊疆、民族、山區實際,以主要健康問題為導向,擴大資源供給,優化結構布局,提升配置效率。加快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縮小區域、城鄉、人群之間資源配置和服務水平差距,夯實基層基礎。

醫防協同,平急結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建立醫防協同長效機制。立足平時需求和保障重大疫情防控需要,提高平急結合和快速轉換能力,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強化政府投入保障、管理監督等責任,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規范民營醫院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

改革創新,強化支撐。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注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財政、醫保、人力資源等政策的系統集成,發揮人才、科技和信息化的引領支撐作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我州國民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相適應,與建設建設脫貧致富示范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世界級高山峽谷旅游勝地定位相匹配,城鄉統籌、功能互補、區域協同、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顯著提升,公立醫院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基層普遍具備首診分診和健康“守門人”能力,特色鮮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的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表1 ?主要發展指標

領域

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

指標性質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每萬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

9.87

≥10

預期性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達標率

%

-

100

預期性

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設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

100

預期性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診室(門診、哨點)的比例

%

-

80

預期性

醫療機

構高質

量發展

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6.67

7.01

預期性

其中:州市辦及以上公立醫院床位數

2.14

2.47

預期性

縣辦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4.53

4.55

預期性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1.78

2.59

預期性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

2.51

3.24

預期性

每千人口藥師(士)數

0.29

0.54

預期性

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

2.93

3.76

預期性

醫護比


1:1.41

1:1.2

預期性

床人(衛生人員)比


1:1.28

1:1.6

預期性

中醫藥

服務

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

0.25

0.62

預期性

設置治未病科的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的比例

%

-

100

預期性

設置中醫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比例

%


100

預期性

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

0.68

0.85

預期性

重點人群健康服務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0.5

4.5

預期性

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

%

40

100

預期性

健康水平

人均預期壽命

70

>72.5

預期性

注:醫院床位含統計婦幼保健院和專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

三、體系構成與資源配置

醫療衛生資源主要包括機構、床位、人力、設備、技術、信息與數據等。優化全州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州級和縣(市)級分區域統籌規劃、均衡布局,提高跨區域服務和保障能力;縣(市)級及基層醫療衛生資源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

(一)機構設置

全州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構成,以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以老年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健康照護新型服務機構為補充,面向全人群提供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服務。

1.醫院。分為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醫院(按舉辦層級分為州辦醫院、縣市辦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非公立醫院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州、縣(市)級根據本行政區域常住人口數、服務范圍、工作量等因素,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要求,合理設置相應層級醫療機構。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村衛生室、診所、門診部等。主要承擔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等任務,接收醫院轉診患者,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患者。每個鄉鎮辦好1所政府辦衛生院,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萬—10萬居民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理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

3.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原則上為政府主辦,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急救中心(站)、血站、??萍膊》乐螜C構等。主要提供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婦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精神衛生等公共衛生服務??茖W合理設置州、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以州急救中心為龍頭,完善州、縣(市)、鄉三級院前急救網絡。州級設置1個中心血站,每個縣(市)至少設置1個固定采血點??h(市)根據需要設置??萍膊》乐螜C構。

4.其他機構。主要包括獨立設置機構和接續性服務機構。

(二)床位資源

1.適度控制床位規模。到2025年,全州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的預期性指標為7.0張(其中:醫院床位數5.8張,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張)。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4.1張(其中:中醫類醫院0.85張),非公立醫院1.7張。按照公立醫院床位15%的比例設置公立??漆t院,結合基層床位使用率合理確定床位數量和結構。

2.優化床位配置結構。結合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床醫比、醫護比、床人(衛生人員)比等指標,適度控制治療床位增長,增量床位優先向傳染病、重癥、兒科、康復、精神、老年病等短缺領域傾斜。

3.提高床位使用質量。鼓勵醫療機構打破以科室為單位的資源管理方式,對全院床位實行統一管理、統籌調配。推動三級醫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癥、疑難病癥診療,逐步壓縮一、二類手術比例。將預約診療、日間手術等服務常態化、制度化,提高預約轉診比例和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提高床單元使用效率,控制三級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公立綜合醫院病床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高于9天,不再新增床位。

表2 ?各縣、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目標

縣市

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數(張)

2025年每千人口床位數(張)

瀘水市

9.32

10.13

福貢縣

5.04

5.14

貢山縣

4.78

5.11

蘭坪縣

5.25

5.26

怒江州

6.67

7.01

?注:瀘水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含州辦醫療衛生機構床位。

(三)人力資源

1.合理提高公共衛生人員配置標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原則上按照每萬人口1.75人的比例核定,專業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低于85%,衛生技術人員占編制總額的比例不低于70%。每萬人口配備1—1.5名衛生監督員、1名婦幼保健機構保健人員。健康教育機構、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根據服務人口、工作量和任務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健康教育的專(兼)職人員不少于2人?;鶎俞t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人員所占編制不得低于專業技術人員編制數的2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配備至少1名公共衛生醫師。

2.完善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承擔規范化培訓、臨床教學、帶教實習、支援基層、應急救援、醫學科研等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可適當增加人員配置。依據國家規定和標準,加強醫療機構感控人員配備。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配備。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或鄉村執業(助理)醫師。

3.強化短缺人才供給。增加公共衛生類執業(助理)醫師比例,加強精神、康復、全科、重癥、急診、麻醉、口腔、兒科、新生兒科、兒童保健科、產科、影像、病理、老年醫學、職業健康等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到2025年,全州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精神科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4名、8.68名。

表3 ?各縣、市主要衛生人力資源目標

?

縣市

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每千人注冊護士數(人)

每萬人全科醫生數(人)

2020年

2025年

2020年

2025年

2020年

2025年


瀘水市

2.55

3.72

4.09

5.28

3.04

3.91

福貢縣

1.02

1.48

1.42

1.84

1.92

2.46

貢山縣

1.95

2.84

3.12

4.03

5.19

6.70

蘭坪縣

1.38

2.01

1.38

1.78

2.96

3.80

怒江州

1.78

2.59

2.51

3.24

2.93

3.76

(四)設備資源

1.醫用設備配置。公立醫療機構配備大型醫用設備以政府投入為主。堅持資源共享、階梯配置,統籌規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數量和布局,引導醫療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支持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配置高端乙類大型醫用設備,推進區域內共享共用,不斷提升大型醫用設備的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落實社會辦醫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告知承諾制等改革要求。

2.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設備配置。根據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需要,參照國家有關標準,配置和更新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實驗室檢測檢驗、大型救治、應急和信息化等設施設備。加強承擔重大傳染病救治任務的醫療機構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儀、移動手術室、負壓救護車等設備配置。

(五)技術資源

健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備案管理制度,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圍繞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和重大、疑難疾病,拓展診療方法,提升醫療技術能力和診療效果,形成技術優勢。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廣。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評估、質量控制與管理。實施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和省級重點專科建設,降低患者州域外轉率;聚焦一般病在州、市、縣解決,全面提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兒科、精神疾病、傳染病等核心專科能力,健全覆蓋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的??品阵w系。

(六)信息資源

加強網絡安全建設,組建州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推動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數據融合和業務協同。突出數據統一采集、標準統一使用、接口統一制定、應用統一整合、資源統一管理,實現衛生健康信息跨機構、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充分釋放大數據支持衛生健康服務與行業治理潛能。逐步實現醫療機構間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醫學影像等共享互認。推進醫共體內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融合。

四、構建完備公共衛生體系

加強以州、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類??萍膊》乐螜C構為骨干,以醫療機構為依托,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強化防治結合、醫防協同。

(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萍膊》乐螜C構為骨干、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承擔重大疾病監測預警、檢驗檢測、調查處置、綜合干預等任務,強化防治結合、醫防協同。

專欄1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提升計劃

1.加強州、縣(市)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設。

2.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骨干人才培養計劃:到2025年,每個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至少有2-3名具有較高水平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的骨干人才。

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建設計劃:持續完善實驗室檢測網絡,增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監測、檢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

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以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為哨點,以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建立相關部門之間監測預警協同機制,實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鞏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平急結合”長效機制。

(三)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體系

主要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以及依托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承擔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患者轉運和集中救治任務,著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專欄2??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升計劃

1.傳染病救治和重癥醫學能力提升計劃:傳染病醫院(院區)按照醫院編制床位的5%-10%設置重癥監護病區床位,縣(市)級醫院按照編制床位的2%-5%設置可轉換的重癥監護病床。

2.衛生應急隊伍培養計劃:加強衛生應急技能培訓,分級分類組建覆蓋形勢研判、流行病學調查等領域的衛生應急隊伍。

五、建設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

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醫院主要提供疾病診治,特別是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突發事件醫療處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醫療衛生服務,并開展醫學教育、醫療衛生人員培訓、醫學科學研究,以及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等工作。

(一)健全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州級醫院。主要向區域內居民提供代表本區域高水平的綜合性或??漆t療服務,接受下級醫院轉診,根據需要對病情穩定、已過急性期患者及時進行轉診,并承擔人才培養、科研等任務,以及相應公共衛生和較大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縣(市)級醫院。主要承擔縣(市)級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一般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作為政府向縣(市)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

——基層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醫務室、門診部和診所等,主要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接收醫院轉診患者,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救治服務能力患者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創新發展醫療服務模式

——城市醫聯體。按照“整體融合、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穩步推進”的原則,充分整合區域醫療資源,網格化布局規劃城市聯體,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牽頭,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

——縣域醫共體。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市)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充分發揮縣(市)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整體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能。

——專科聯盟。積極推動??坡撁私ㄔO,在區域內或者跨區域,根據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以1所醫療機構特色??茷橹?,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相同專科技術力量,形成區域內若干特色??浦行?。

——互聯網醫院。支持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促進醫院、醫務人員、患者的有效溝通。鼓勵市內符合條件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

——慢性病醫療機構。支持康復醫院、康養院、護理院等慢性病醫療機構的發展,擴大康復、護理等接續性服務的供給。

——社會辦醫。規范并引導社會力量興辦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加強規范化管理和質量控制,提高同質化水平。

專欄3??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計劃

1.城市醫聯體建設計劃:按照“整體融合、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穩步推進”的原則,對怒江州人民醫院和怒江州婦幼保健院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組建城市醫聯體。

2.縣域醫共體建設計劃:在蘭坪縣試點基礎上,推進瀘水市、福貢縣、貢山縣醫共體建設。加強醫共體內部和醫共體之間床位、號源、設備的統籌使用,進一步貫通服務鏈,實現資源共享。

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綜合考慮服務人口規模因素,分級分類提升服務能力。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級評審:加強基層心腦血管救治站、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到2025年,全州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并至少建成1個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特色科室,力爭20%的中心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基層慢性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

六、打造特色鮮明中醫藥服務體系

中醫醫療服務機構主要包括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科室、職能部門,主要承擔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保健、研發等服務。

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和健康醫學優勢,健全以州級中醫醫院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類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發熱門診,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癥醫學科(急診科)、肺病科等薄弱科室和可轉換傳染病區、重癥監護室建設。州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實施縣(市)級中醫醫院提質達標計劃,實施中醫特色優勢培育工程,實施省級中醫臨床重點學科建設。支持中醫??坡撁私ㄔO,提升??疲▽W科)同質化發展水平。推進實施中醫“治未病”工程,拓展服務內涵,探索建立一批規范化的治未病科室。支持各級醫療機構建設名醫館、國醫堂。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機構中醫藥科室建設,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全覆蓋。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特色??漆t院,鼓勵連鎖經營。

專欄4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計劃

1.三級中醫醫院創建計劃:州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

2.縣(市)級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支持蘭坪縣中醫醫院達到國家《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試行)》。

3.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計劃:支持州中醫醫院建設不少于3個中醫特色優勢專科,縣(市)級中醫醫院完成“二??埔恢行摹苯ㄔO。

4.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支持不少于15%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完成服務內涵建設;支持不少于10%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中醫閣”。

七、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

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強化防治結合、醫防融合,?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加快補齊婦幼健康、老年健康、職業健康、精神衛生、血液供應保障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全面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能力。

(一)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實施普惠托育專項行動,扶持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機構。各縣(市)至少建成1所公辦綜合性托育中心(園),推動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銜接,發揮綜合效益。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鼓勵用人單位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幼兒園開設托班,擴大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以上。

(二)優化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健全以婦幼保健機構為骨干,以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為支撐,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婦幼健康服務網絡,促進保健與臨床相結合,提升婦幼健康服務供給能力。健全覆蓋城鄉居民、涵蓋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加強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機構規范化建設,提升出生缺陷防控服務水平。力爭到2025年,州婦幼保健院達到三級婦幼保健院標準水平;50%以上的縣(市)級婦幼保健院達到二級婦幼保健院標準。州、縣(市)兩級均應設置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全州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達到0.87名、床位達到2.5張。加強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

(三)強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優先支持老年醫療、康復、護理等床位資源設置,加強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加快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促進老年健康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合理布局接續性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機制,構建州、縣、鄉三級老年健康服務網絡,提供“預防、治療、照護”三位一體的老年健康服務,推動老年健康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病種模式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轉變。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護理院(中心、站),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及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兜底保障作用,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

(四)健全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

健全以職業病監測評估、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職業病診斷救治為主體的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干,完善州、縣級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與風險評估技術支撐網絡。加強職業病診斷救治能力建設,州人醫院提升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能力,逐步開展職業病救治工作,縣(市)級人民醫院要具備職業健康檢查能力。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專兼職職業病防治監督員。鼓勵社會力量在精神專科醫療服務資源薄弱地區舉辦非營利性精神病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

(五)健全健康教育體系

健全由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健康教育服務基地、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機關、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健康教育職能科室等組成的健康教育網絡,為健康促進提供有力的體系支撐。各級各類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設立健康教育科(室)或指定責任科(室),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服務能力提升。動員機關、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衛生健康行業學(協)會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知識普及工作。

(六)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啟動建設州縣精神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立精神(心理)科門診,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基層綜治中心,規范設置心理咨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站),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鼓勵社會力量開設精神心理門診,支持培育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健全以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精神科為主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精神病康復機構等為依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為補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及社會組織、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體系。為群眾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預防、干預、治療和康復服務。

(七)加強康復醫療服務體系

健全以綜合醫院康復科、康復醫院為主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康復醫療服務網絡。三級醫院康復科重點為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患者提供康復醫療服務,并承擔區域內康復醫療技術、科研教學、學科建設、科室管理、人才培養、研究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等任務。二級醫院康復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重點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或者需要長期康復的患者提供康復醫療服務。鼓勵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開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服務。到2025年,全州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分別達到8名和12名。

(八)優化采供血服務體系

構建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采供血服務體系。推進怒江州中心血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按照《云南省單采血漿站設置規劃》(云衛醫發〔2021〕27號)規范單采血漿站設置。加強質量控制與評價、血液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強化醫療機構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統,精準開展血液供應保障和應急調配。

專欄5重點人群健康服務體系提質計劃

1.托育服務補短板計劃:到2025年,州建立1個符合當地實際的0-3歲嬰幼兒照護實訓基地(指導中心),每個縣(市)建立1所區域綜合托育中心。

2.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到2025年,州婦幼保健院達到三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標準要求,50%的縣(市)級婦幼保健院達到二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標準要求。

3.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到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100%;每個縣(市)要建成1所以上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縣(市)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

4.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到2025年,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

5.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到2025年,力爭全州所有縣(市)均設有能提供全天候服務的精神衛生門診或住院機構,重點加強老年、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嚴重精神障礙、康復、進食障礙、睡眠、物質依賴、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異常等特殊領域的亞專科建設與發展。?

八、強化支撐體系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推動衛生健康數字化,提高監督執法水平,提升衛生健康服務質量。

(一)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落實《云南省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條措施》、怒江州《貫徹落實云南省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條措施任務分解》。健全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才評價、職稱評審機制。用好“組團式”幫扶、“省管縣用”幫扶、“東西部協作”等政策,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培訓,增加臨床、實驗室檢測、健康管理教育等專業技術人才有效供給。推進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科醫生培訓培養基地和標準化實踐技能考核基地建設。持續加強執業(助理)醫師培養,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做好定向醫學生就業安置和履約管理。加強繼續醫學教育,推進“互聯網+”遠程教育。

(二)加快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

提升數字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以電子健康卡為索引,實現醫療全流程服務信息化。保障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人群就醫需求,逐步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檢查檢驗信息的結果互認,加快建立健康醫療數據開放共享和安全管控等基礎服務和標準規范。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至城市醫療集團、醫共體和縣(市)級公立醫院,并逐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積極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新技術,完善公共衛生數字化應用,構建公共衛生閉環管理執行鏈。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一網通辦,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對醫療機構的監管,依法依規加強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監管。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系統,加強重要領域數據資源、重要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發現、監測預警、應急指揮和攻擊溯源等能力。?

(三)完善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體系

建設專業化、規范化和職業化的衛生監督執法隊伍,按常住人口數量合理配備衛生監督人員。完善基層衛生健康網格化監督體系,推動完成衛生監督協管改革,加強農村地區衛生監督協管力量的配備。承擔公共衛生、醫療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機構,各級財政按要求保障相關經費。加強執法車輛、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和防護裝備、執法取證工具等配備。加強傳染病防控等重點領域監督執法,強化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巡查監督,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四)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推進實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完善集中帶量采購配套激勵約束機制,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并優先使用集中帶量采購中選藥品。建立健全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等藥品聯動管理機制。繼續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1+X”用藥模式。健全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會商聯動機制,健全州、縣兩級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加強藥品使用監測體系建設,藥品使用監測應用范圍基本覆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并延伸到8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考核機制,到2023年,實現二級醫療機構考核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覆蓋率達50%以上并逐年提高。

九、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

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黨的建設,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強化政府責任,把制定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健康怒江建設任務要求,把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編制各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h(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制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負責轄區內縣辦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

(二)明確部門職責

全州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政策協同,協調推動規劃實施。衛生健康部門要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并適時動態調整;機構編制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落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發展改革部門要依據規劃對新改擴建項目進行基本建設管理;財政部門要按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劃分原則落實相關經費;自然資源部門要統籌醫療衛生體系發展,合理安排用地;醫保部門要加快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三)嚴格規劃實施

將納入規劃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提條件。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應按照區域衛生規劃的要求和程序,嚴格管理。強化信息公開,及時發布機構設置和規劃布局調整等信息。衛生健康部門要牽頭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資源配置效率監測評價機制,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動態評價,按期開展規劃中期和終期評估,接受社會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中的問題,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

怒江州衛生健康委辦公室

2023年3月31日印發

?

?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750號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dipsdelectus.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