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閔行聯合復旦成立第六個醫聯體:著重五官科、口腔科建設
?? 上海閔行區宣布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簽訂共建協議,成立該區第六個醫聯體。
?? 4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當日召開的2017年上海閔行區衛生與健康大會獲悉上述消息。大會還正式發布了《閔行區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
???作為國家醫改“試驗田”的上海閔行區,今年起將在家庭醫生制度基礎上,通過開展區校合作,共建醫教研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區域內醫療機構的整體水平。比如聯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今年起全面推動中醫類別的全科醫生培養。
? 成立第六個醫聯體
? 2015年9月起,上海閔行區率先啟動“1+1+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區級醫院、1家市級醫院)組合簽約分級診療——居民在簽約家庭醫生的同時,可再簽約一家區級醫院和一家市級醫院。
?? 按照分級診療原則,簽約居民患病后先去家庭醫生處“報到”,小病由社區醫院處理,大病根據病情分診轉診到區級或市級協議醫院,分診轉診由家庭醫生全權負責。
?? 通過簽約,居民能享受約定的社區、二級和三甲醫院的優先掛號、就診、檢查和住院實惠,同時大醫院開出的慢性病藥方,居民也可以拿到社區,一次開足1-2個月的藥。1年多來,“1+1+1”組合簽約人數已達21.1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近18萬人。
?“1+1+1”組合也被稱為家庭醫生制度2.0版本。
? 閔行區衛生計生委表示,為了讓家庭醫生制度覆蓋全區家庭,有效緩解居民看病難,閔行區近年來加強區校合作,聯手三甲醫院提高區域醫療水平,已建立起“華山五院閔行醫聯體”、“復旦兒科醫聯體閔行協作網”、“仁濟浦江醫聯體”、“腫瘤醫院閔行醫聯體”、“岳陽醫院閔行醫聯體”等五個醫聯體。
?? 在4月11日的閔行區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閔行宣布成立第六個醫聯體——閔行區衛生計生委分別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簽訂共建協議。
“根據協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將定期安排醫院專科醫師,到閔行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手術、查房、帶教等相關醫療技術指導工作,同時為閔行相關醫療機構轉診患者提供綠色通道,如院際會診、遠程會診等。”閔行區衛生計生委相關人士說。
? 2017年下半年,位于閔行浦錦街道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浦江東院將正式開業。此外,閔行也將與復旦大學開展合作,提升區域牙病防治所的綜合服務能級。
? 加強社區中醫類人才培養
? 另外,從2017年起,全面推動中醫類別的全科醫生培養,將成為未來閔行區醫改的一項創新舉措。
?? 在4月11日的大會中,上海中醫藥大學與閔行區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議,明確將以中醫類別全科醫師的教學、規培為重點,選取2-3所閔行區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其創建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非直屬)。
?? 閔行區衛生計生委表示,通過這輪改革,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醫保制度也會有一定的改變。到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保人員的自費醫藥費用基本取消,參保人員在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保政策范圍外的醫療費用,比例應控制在10%左右,精神類專科醫院控制在5%左右。
? 公共衛生服務方面,閔行區要將單一疾病管理模式轉變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加強二三級醫院、公共衛生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聯動,還將向目標人群提供大腸癌篩查、肺癌篩查、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