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覆蓋藥品管理全周期環節
??? 在入庫端源頭把控,實現高效采集。在藥品入庫環節,為了保證數據準確,醫院采用入庫源頭采集追溯碼模式,將追溯碼掃描工作前移至供應商卸貨環節,規避給藥庫人員增加工作量。針對整件藥品,掃描最大包裝追溯碼;對于拆零藥品,逐盒掃描。借助供應鏈平臺與“碼上放心”平臺對接,高效完成對大、中、小包裝追溯碼的解析。同時,供應鏈系統將最小包裝追溯碼回傳至醫院信息系統(HIS),同步上傳至醫保平臺。
??? 這一創新舉措實現了對藥品品種及數量的精準核對,避免了藥品入庫環節出現差錯,在藥品標識碼發生變更時,系統能夠及時提示,要求供應商主動更新首營資料,進一步保障了藥品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 在門診發藥環節,醫院創新性地將整盒藥品和拆零藥品的追溯碼采集拆解為前臺與后臺結合的模式,沒有改變藥師原有的工作流程和習慣,這樣能夠實現對包括麻精藥品在內的所有拆零藥品的追溯碼采集,真正做到應掃盡掃,最大程度提高追溯碼采集率。
??? 隨著這一模式的上線,門診發藥環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人機配合實現了二級核對,從而杜絕發藥差錯的發生;優化操作界面,將患者信息、藥品信息與追溯碼信息集中顯示在一個界面,無須藥師來回切換窗口;追溯碼采集上傳與發藥確認一鍵完成,無須反復確認,大幅度緩解了藥師工作的精神壓力,提升了發藥速度,避免患者排隊。在單個窗口日均處方量1000張的情況下,高峰期患者排隊時間不超過3分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醫滿意度。
??? 在住院藥品追溯碼采集方面,沒有改變藥師的工作流程。醫院創新采用藥護結合模式,將追溯碼采集延伸至護士端。護士在患者床旁發藥時,完成追溯碼采集。這一模式不僅沒有給護士帶來額外的工作負擔,還借助追溯碼采集實現了護士端的人機二次核對,避免差錯,提升了護理質量,更有力地保障了醫療安全。
??? 外配藥品管理是醫院近年來面臨的一個新挑戰,如何辨別這些藥品的真偽并進行質量管控,一直是困擾醫院的難題。為此,醫院將外配藥品也納入追溯碼采集管理中,通過護士端完成對外配藥品追溯碼的采集,實現了藥品驗收和二次核對,盡可能地保證醫療安全。
精細化管理優勢得到凸顯
??? 醫療機構進行藥品追溯碼采集,完成了藥品和終端使用者的關聯追溯,保證了對藥品從生產到流通、使用環節的全程數字化監管,實現了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的藥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打通了藥品追溯碼管理閉環,守護了患者的用藥安全。
??? 藥品追溯碼的前7位為藥品標識碼,是識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生產企業、藥品通用名稱、劑型、制劑規格和包裝規格的唯一代碼。HIS的藥品字典中錄入藥品追溯碼前7位信息。藥師在掃描藥品追溯碼發藥時,系統自動將掃描獲取的追溯碼中前7位信息與HIS藥品字典中的已錄入的藥品標識碼進行比較。如果相符,系統會自動記錄掃描獲取的20位追溯碼并保存至電子處方信息;如果不符,發藥界面會彈窗提示藥品品種錯誤。同時,如果掃描藥品數量不符,發藥界面會彈窗要求重新掃描,提示藥品是否多發或少發。因此藥品追溯碼掃描,在二級核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道對藥品種類及數量的核對環節,確保藥品發放準確無誤。
??? 藥品追溯碼的第8至第16位為藥品的生產標識碼,當出現藥品質量問題需要召回相關藥品時,可以通過查詢發藥系統準確定位追溯碼信息,快速調取藥品處方,鎖定相關患者,高效實現藥品追溯和召回,有效提升藥品監管效率,實現藥品質量全鏈條管理和可追溯,提升藥品質量監管水平。
??? 醫保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從后臺系統對采集上傳的追溯碼大數據進行監測,精準監控藥品的流通軌跡和溯源信息,有效避免假冒藥、回流藥、串換藥流通,切實為患者用藥安全把好關。
??? 通過在入庫端、門診端、住院端、外配藥品端對追溯碼進行全面采集,醫院實現了對門診患者、住院患者院內、院外藥品全流程閉環可追溯管理。藥品追溯碼的應用實現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保證藥品在流通、使用環節的安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并能夠打擊藥品回流,助力醫保藥品使用監管,對追溯召回問題藥品等都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