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叫美團外賣,出行用滴滴打車,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醫療領域,人們也在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傳統的就醫模式是去醫院排隊掛號。但對于深圳人來說,這幾年已經養成了去看病先網絡預約的習慣。讓信息多跑腿,讓市民少跑腿,深圳智慧醫療的發展,給市民就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對于一些非急診患者來說,預約掛號大大縮短了看病等待時間。深圳是最早實現預約掛號的城市,早在2011年,深圳就建立了統一管理平臺,在全市公立醫院開展預約掛號工作,利用電話、網絡等多種渠道,推行實名制預約掛號。
??截至2017年8月底,開通預約掛號服務的醫院有105家,全市單日的放號量已突破20萬、預約量已突破6萬人次;全市公立醫院預約比(預約量/門診總量)的數據達51%,其中市屬醫院達到83%。
??一半以上的人去公立醫院看病已經養成了網絡預約掛號的習慣,深圳已經有多家醫院實行非急診全掛號預約,切切實實方便市民。對于一早去排隊也可能掛不上號的患者來說,網絡預約可以不浪費患者時間。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分級診療。深圳目前全面推廣“羅湖模式”,醫聯體的建設,有助于分級診療的落實。在羅湖,社康醫生負責初診,需要轉診的,可以幫患者往上面醫院預約。在大鵬,與市二醫院共建醫聯體,也實現了大鵬居民可以在需要時優先轉診到市二醫院就醫。
???這不是單純的互聯網技術可以帶來的進步,以預約掛號這一最直觀的變化來說,它背后有分級診療的落實,有建設新醫院的需要,有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等。深圳智慧醫療建設帶來十大看病便利,預約掛號、移動支付、異地就醫結算等,都不是單一的個體,它有點像蝴蝶效應,互聯網技術像蝴蝶的振翅,在醫療行業的影響同樣存在。它們相輔相成,最終是為了人們可以享受到更好更方便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