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獲悉,2012年~2017年,全國財政衛生計生投入保持年均兩位數的增幅,社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年均19%的增幅;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衛生計生資金1.15萬億元,年均增長12.7%;基本實現了政府衛生投入的既定目標。
籌資機制不斷健全
從保障水平看,新農合財政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5元提高到2017的50元。
2013年~2017年,部門預算保持連年增長,5年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684億元,其中,44家委預算醫院中央財政投入313億元,就醫環境不斷改善,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支持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近15億元,有力保障全面兩孩政策順利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投入近百億元,推動國家戰略實施和國家醫學科研水平提高。
截至2017年年底,各地出臺近100份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文件,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步推進。24個省份下放價格管理權限,27個省份根據醫療等級、醫師級別等因素實行分級定價。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均取消藥品加成,并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得到調整提高。
經濟管理決策水平顯著提升
5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強財務、預算、資產、采購、審計等方面管理,衛生計生經濟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圍繞深化醫改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40余項。研究成果很快轉化為政策措施,比如圍繞破除以藥補醫,組織力量研究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在研究成果支持下,提出中央財政對公立醫院改革的補助標準。2013年~2017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累計達298億元,有效保障了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收入年均增長13.7%,藥占比從2012年的44.3%降至2016年的38.1%,為1979年以來的最低值;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從2012年的29.8%增長至2016年的34.1%。
5年來,各地各單位把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加強項目資金監管作為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落實責任、完善制度、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等方式,防范和控制風險。從審計情況看,問題數量逐步減少,性質趨于平緩。
經濟管理隊伍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所有財務管理干部輪訓一遍的目標,涌現了多名全國財會系統領軍人才,總會計師隊伍初步建立,衛生計生經濟管理隊伍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不斷提高,隊伍總體素質明顯提高。
健康扶貧工程扎實推進
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以來,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進行全面部署和深入推進。印發《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并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先診療后付費、大病專項救治、光明扶貧工程、貧困人口家庭醫生(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示范縣建設、基層基礎工作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健康扶貧政策體系。
各地均成立了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一把手任組長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合力攻堅的領導機制。將健康扶貧工作納入“一綱要兩規劃”,明確了重點任務分工,形成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部門配合的健康扶貧協作機制。
片區和定點扶貧工作順利推進。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籌指導下,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特別是對口支援省市衛生計生委和有關單位,聚焦新疆、西藏衛生事業短板,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認真落實幫扶措施,創新幫扶機制,在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疾病防控、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