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陜西省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月29日
陜西省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實施方案
???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國辦發〔2017〕44號)要求,為進一步激發我省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結合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社會力量辦醫能力明顯增強,醫療技術、服務品質、品牌美譽度顯著提高,專業人才、健康保險、醫藥技術等支撐進一步夯實,行業發展環境全面優化。打造一批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形成若干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診療人次、入院人次)均達到總量的25%,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激發市場活力。
1.放寬市場準入。落實《陜西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及資源配置標準(2016—2020年)》規定,按照全省每千常住人口14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預留規劃空間,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對社會辦醫療機構設備配置條件適度放寬,按照非公立醫療機構設備配備不低于20%的比例預留規劃空間。非公立醫療機構配備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可以先采購、后備案。在審批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設置時,將審核重點放在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上。按照國家出臺的眼科等部分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新型機構標準,支持醫療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負責)
2.優化審批服務。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訂出臺我省社會辦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前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指引細則,并向社會公布。積極推進一站受理、窗口服務、并聯審批、網上審批等。清理取消無法定依據的前置條件或證明材料,嚴禁違反法定程序增減審批條件。鼓勵健康服務企業品牌化、連鎖化經營,落實連鎖企業由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的政策。規范統一營利性醫療機構名稱。(省衛生計生委、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辦、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3.引入戰略投資。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引入戰略投資者與合作方,加強資本、品牌、管理的協同發展,探索委托醫院管理公司等開展經營管理。大力發展醫療服務領域專業投資機構、并購基金等。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并在人才、管理、服務、技術、品牌等方面建立協議合作關系。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舉辦特需醫療有關規定,除保留合理部分外,逐步交由市場提供。(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負責)
4.擴大行業開放。吸引境外投資者通過合資合作方式來陜舉辦高水平醫療機構,積極引進優秀人才、技術、管理和模式。外資投資辦醫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批核準事項。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和健康服務貿易機構及旅游目的地,并加強國際合作與宣傳。鼓勵舉辦面向境外消費者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積極參與面向全球的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旅游發展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中醫藥管理局負責)
(二)推動多元化專業化服務發展。
5.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運營高水平全科診所。鼓勵社會辦全科診所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在轉診、收付費、考核激勵等方面與政府辦醫療機構提供的簽約服務享有同等待遇。構建診所、醫院、商業保險機構深度合作關系。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西安市、寶雞市、延安市要組建2-3個緊密型醫聯體。(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陜西保監局負責)
6.加快發展專業化服務。在眼科、骨科、口腔、婦產、兒科、腫瘤、精神、醫療美容等??埔约翱祻?、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有??苾瀯莸拇笮途C合醫院及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等專業機構。(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7.全面發展中醫藥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等服務。鼓勵我省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和門診部(中醫館、國醫堂)等機構連鎖經營,打造陜西品牌。支持咸陽、銅川等地打造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的中醫藥服務區域,提供中醫藥診療、治未病、康復等多元化服務。推進西安、咸陽、銅川、漢中、安康、商洛等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建設。(省中醫藥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發展委、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8.有序發展前沿醫療服務。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組建優勢學科團隊,提供以先進醫療技術為特色的醫療服務。穩妥有序發展適應生命科學、生物新技術和融合創新趨勢發展的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等服務。推動新型生物治療產品、高性能醫療器械標準化、規范化應用。加強前沿醫療技術轉化進入臨床應用。(省衛生計生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9.積極發展個性化就醫服務。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創新就醫流程,營造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為患者提供遠程會診、導醫陪護、家庭病房等個性化服務。(省衛生計生委負責)
10.推動發展多業態融合服務。促進醫療與養老、旅游、體育等融合發展。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家庭簽約服務。推進健康養老產業基地建設,打造高端醫療、中醫藥服務、康復療養、休閑養生等健康旅游產業。支持社會力量興辦以科學健身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機構。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省衛生計生委、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旅游發展委、省體育局負責)
11.探索發展特色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發揮地方醫療資源和區位優勢,支持社會力量打造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在土地規劃、機構準入、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打造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各地要統籌做好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差異化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和配套支持,杜絕單一化園區建設或房地產開發。(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三)強化政策支持。
12.加強人力資源保障。調整優化醫學教育專業結構,加強我省急需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和健康服務人才培養。支持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出國(境)培訓。全面實行醫師執業區域注冊,建立醫師電子注冊制度。促進醫師有序流動和多點執業,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員聘用、職務晉升、選拔任用等機制。鼓勵公立醫院建立完善醫務人員全職、兼職制度。醫師可以按規定申請設置醫療機構,鼓勵醫師到基層開辦診所。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科研、技術職稱考評、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在社會辦醫療機構穩定執業的兼職醫務人員,合同(協議)期內可代表該機構參加各類學術活動,本人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13.公平享有保險支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醫保服務協議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標準,并及時公開信息。大力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有序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并加強信息對接,方便患者解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之外的需求。積極發展消費型健康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針對特需醫療、創新療法等保險產品。加快發展醫療執業保險。推動商業保險機構以合作、收購、新建醫療機構等方式整合醫療服務產業鏈。落實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地稅局、陜西保監局負責)
14.加快醫藥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動企業提高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研發能力,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制應用。加快臨床急需的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產品審評,優先審查創新醫療器械。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和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試點范圍,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與醫藥企業合作建設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示范應用基地和培訓中心。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與科研機構、醫學院校、醫藥企業開展醫學科技創新合作,搭建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打造一批醫學研究和健康產業創新中心。(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質監局負責)
15.加強財稅和投融資支持。嚴格落實社會辦醫療機構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按規定免征增值稅,完善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企業所得稅支持政策。逐步增加政府采購的類別和數量,健康服務類公共產品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鼓勵各類資本以股票、債券、信托投資、保險資管、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形式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融資。積極發揮企業債券對健康產業的支持作用。(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計生委、省地稅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國稅局、省金融辦、陜西證監局負責)
16.合理加強用地保障。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統一的規則依法取得土地,提供醫療服務。有序適度擴大醫療衛生用地供給。包括私人診所在內的各類醫療機構用地,均可按照醫療衛生用地辦理供地手續。新供土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依法可按劃撥方式供應;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且只有一個意向用地者的,依法可按協議方式供應。土地出讓價款可在規定期限內按合同約定分期繳納。支持實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省國土資源廳負責)
(四)嚴格行業監管和行業自律。
17.完善管理制度和標準。推動制修訂相關法規、規章、規范和標準,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醫療機構評審評價體系,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的評審評價實行同等標準。鼓勵行業協會等制訂推廣服務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行服務承諾和服務公約制度。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取得醫療服務質量認證。拓寬公眾參與監管渠道,研究建立醫療服務社會監督員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創業創新。(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府法制辦、省知識產權局負責)
18.加強全行業監管。建立醫療衛生全行業監管統籌協調機制,強化衛生計生監督機構監管能力。推行檢查對象、檢查人員“雙隨機”抽查。逐步將所有醫療機構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化平臺統一監管。嚴厲打擊查處非法行醫、醫療欺詐、租借證照、出租承包科室、虛假醫療廣告等行為。加強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產權歸屬、財務運營、資金結余使用等監管。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依法依規懲處醫療機構損害患者權益、謀取不當利益行為。加強健康醫療數據安全保障和患者隱私保護。(省衛生計生委、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19.提高誠信經營水平。落實主體責任,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強各環節自律,公開診療科目、服務內容、價格收費等醫療服務信息,開展誠信承諾活動。將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鼓勵開展第三方信用評價。對嚴重違規失信者依法采取懲戒措施。定期公開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并向社會公示相關行政許可、“黑名單”等信息。對進入“黑名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三、強化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工作作為深化醫改、發展健康服務業、推進健康陜西建設的重要內容,制定出臺具體的政策配套措施,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細化工作任務,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督查調研。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對照中省促進社會辦醫發展的部署要求,逐項檢查整改,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各級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對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跟蹤分析和通報,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深入調研,聽取基層意見和群眾訴求,及時解決。
(三)加強探索創新。各地要針對社會辦醫“痛點”、難點問題,主動作為,不斷豐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各有關部門要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及時總結推廣有益經驗,建立促進社會辦醫發展常態化考核評價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的地方予以表揚激勵,對工作開展不力、進度滯后的及時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