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基層首診制度落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對《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 一、制定背景和目標
???? 為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保障城鄉居民就近享受優質、便捷、高效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衛生健康委在深入基層調研,聽取市州和省直相關部門對基層首診政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規范基層首診秩序、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就醫要素保障、強化措施推進落實等方面,著力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和就醫新格局,持續推動專家、基金、患者“三下沉”,努力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住院率、滿意度“三提升”,確定到2027年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以上、基層醫療機構(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率提高到65%以上的目標。
???? 二、通過哪些措施規范基層首診秩序?
???? 《指導意見》指出,除急危重癥患者等基層醫療機構不能診治的疾病外,政策引導其余患者初次就醫首選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各地在省衛生健康委確定的縣級醫院250種常見病多發病、鄉級50種一般病、村級10種普通病診療基礎上,組織專家對縣域內醫療機構診治能力進行全面評估,合理確定各級醫療機構首診病種。落實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全面掌握簽約居民健康狀況,加強基層首診政策宣傳,引導簽約居民首診在基層。在甘肅省雙向轉診系統與醫保系統互聯互通基礎上,全部通過雙向轉診平臺完成轉診工作。根據醫保基金支撐能力,合理制定省內異地臨時外出就醫人員直接結算政策,原則上支付比例降低不超過20個百分點;對未辦理異地備案、轉診轉院手續和非急診人員,到省外就醫醫保支付比例降低20個百分點。條件成熟可逐步降低外出就醫報銷比例。通過合理提高醫保基金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總額控制指標,年度新增醫保基金重點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用于基層醫療機構的比例。各地將基層首診工作作為衛生健康綜合督查考核、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一體開展考核評價。
???? 三、通過哪些措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 《指導意見》指出,通過強化縣級醫療機構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新生兒救治等五大急危重癥中心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在鄉鎮中心衛生院延伸建設胸痛救治單元、卒中救治單元等措施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2025年前村衛生室全部配備便攜式心電圖機等基礎設備,鄉鎮衛生院全部配齊心電圖機、生化分析儀、彩超和DR(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等設備,并與縣域影像、心電、病理、檢驗等中心互聯互通,實現“鄉檢查、縣診斷、鄉治療”診療模式全覆蓋。通過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城鄉結合部的鄉鎮衛生院納入社區醫院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提升業務用房、設備、床位、人員等配備,提高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服務能力。通過加強基層中醫骨干人才培養和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力爭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開展6類10項、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 四、如何加強基層就醫要素保障?
???? 《指導意見》指出,深化“省市幫縣、縣幫鄉、鄉幫村”的幫扶機制,確保未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的醫療機構常年至少有1名主治及以上醫師開展幫扶。基層醫療機構組織若干個巡回醫療隊,定期開展巡回醫療服務。每5年動態調整1次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編制總量,按照服務人口1.5‰左右的比例配置編制,鄉鎮衛生院用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編制不得低于編制總額的90%。基層醫療機構聘用的醫、藥、護、技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取得國家相應執業資格證書,且在基層醫療機構連續工作滿10年及以上,納入人事代理制度管理,與編內人員實行同工同酬。落實鄉村一體化管理,為所有在職鄉村醫生購買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離崗村醫發放退養補助。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內下級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確因病情需要使用藥品目錄中上級醫療機構使用藥品的,由上級醫療機構相關專科醫師開具處方后使用,納入醫保報銷。
???? 五、如何落實好《指導意見》提出的任務要求?
???? 《指導意見》指出,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同、強化宣傳引導、強化考核評估等措施,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