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主任,您好,我們科收治了1名疑難病例,下面我介紹一下患者病情及治療情況……”5月11日,和政縣人民醫院內一科通過藍衛通移動會診工作站,與省人民醫院呼吸科專家共享高清看片及對患者“面對面”查房,省上專家認真分析病情后,結合患者的檢查報告作出臨床診斷,并給出詳細的后續診療指導方案。
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服務群眾,不斷增強和提高群眾就醫和健康管理的獲得感和參與度,成為信息化建設的攻堅方向。事實上,隨著“健康臨夏”建設進程的加速,衛生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州衛健工作的重點內容。近年來,臨夏州衛健系統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探索應用全新的互聯網技術,不僅為群眾提供了更好的醫療和健康管理體驗,也使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明顯改善。“目前,全州1213家醫療機構已接入全省遠程醫學信息中心,累計開展遠程疑難病例會診868例,遠程培訓708次,遠程培訓鄉村醫生50321人次。全州五大縣域醫學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檢驗中心和心電中心使用覆蓋率已達100%,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州衛健委信息中心馬海龍說道。去年8月,臨夏市人民醫院“智慧醫院”系統成功上線,實現了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無縫對接,有效解決了以往看病手續繁瑣、排隊等候時間長、醫療信息不暢等問題,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健康醫療新需求。“智慧醫院服務系統連接醫院所有科室,群眾只需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或現場掃碼,通過醫院微信服務平臺、健康臨夏平臺獲取電子就診卡,就能在手機上享受全流程服務。”臨夏市人民醫院院長祿金晶說道。信息技術與醫療的深度融合,為群眾帶來便利、快捷的全新就醫體驗。走進州人民醫院門診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排自助終端機,患者和家屬可以方便、快捷地在自助終端上進行掛號、預約、繳費等服務,有效縮減了病人排隊等候的時間。不僅如此,群眾到醫院看病,只需微信關注該院微信公眾號,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預約掛號,還可以查看就診記錄及檢查報告、費用等內容。“現在不用到醫院排隊掛號,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也能自己選擇醫生和時間,真是太方便了。
”來到州人民醫院就診的馬慧蘭談及“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連連稱贊。臨夏州為解決群眾“看病難”“排隊長”問題,相繼在各級醫院實施了便民門診、自助掛號繳費、網上預約掛號等便民服務措施,推廣使用微信、支付寶,實現診間結算,門診醫生開完處方或檢查單后,患者在診間直接完成費用結算,藥房和檢查科室則可根據實時接收到的信息,提前為患者做好準備,從而縮短了就醫等待時間。就醫前,網上預約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就醫時,電子病歷系統的運用,讓患者省去不少麻煩;就診后,群眾可到自助終端機打印檢驗報告和付費;鄉鎮基層患者通過遠程診斷平臺就能享受到上級醫院專家的診斷……優化診療流程,改善就醫體驗,智慧醫院建設的初衷始終是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服務。近年來,臨夏州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努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群眾真真切切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電子醫保憑證開通后,取藥看病都很方便,到醫院連身份證、醫保卡也不用帶,有時候還有些不習慣。”臨夏縣韓集鎮群眾王霞在衛生院買藥時,通過醫保電子憑證完成支付后笑著說道。
據了解,去年臨夏縣為200所村衛生室配備了“多合一”讀卡機,滿足參保群眾享受更優質、更便捷醫保服務需求,群眾可以自主選擇使用社保卡、身份證、醫保電子憑證任意一種媒介,實現了就醫購藥“一碼搞定”。群眾的“不習慣”終究會變成新習慣,而這個新習慣正是依靠信息化建設養成的。在“互聯網+醫療”的大環境下,實現衛生健康信息化是步入大衛生、大健康時代,提升健康服務水平的前提和基礎,是滿足事業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的先決條件。大數據普及應用,“智慧醫療”初見成效。州級平臺累計歸集電子病歷1757.21萬份,累計匯聚標準化健康檔案230.63萬份,累計調用60.43萬次……臨夏州投資3372萬元,建設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開啟了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使得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更加貼心便捷。“目前,全州1331個醫療衛生機構已接入了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本實現州、縣、鄉、村四級全覆蓋,州人民醫院已完成三級等保測評,康樂縣、和政縣、積石山縣、永靖縣、東鄉縣、臨夏市人民醫院及臨夏縣中醫醫院已完成二級等保測評。”州衛健委信息中心馬海龍說道。隨著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越來越多便民惠民服務也不斷出現。
目前,臨夏州136家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站)和1103家村衛生室啟用云HIS系統。臨夏州累計發放居民電子健康卡226.50萬張,發卡率100%。具備條件的17家醫療機構已經全部接入影像共享交換共享平臺,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節約了患者檢查成本。同時,各縣市“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也深入開展,臨夏州8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能力建設基本標準,11家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在此基礎上,通過州上“雙百工程”、東西部協作、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等措施,加強基層人員培養,強化基層臨床科室和特色專科建設,引導專家、技術、資金、患者“四下沉”,“50+N”種常見病多發病達到了90%在基層醫療機構得到救治的目標。鄉村一體化管理得到全面實施,實現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績效考核“六統一”管理,臨夏州鄉村一體化管理率達到100%。數據多跑路,群眾就能少跑腿。臨夏州通過衛生醫療信息化建設,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讓“機器跑”“信息跑”“數據跑”代替“患者跑”,逐步實現對群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