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醫保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局、財政局,市醫保事務中心、市醫保信息中心,各定點醫療機構:
2019年機構改革以來,隨著我市醫療救助對象住院醫療費“一單制”聯網結算等便民惠民措施的落實及醫療保障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原手工結算時期的簡單化操作與現聯網結算的精細化規則有一定差異,導致部分特困供養人員醫療費報銷結果不同程度發生變化。為維護醫療救助政策的嚴肅性,確保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政策落地落實,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考慮城鄉特困人員的實際情況,經研究,現就進一步規范我市城鄉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工作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救助原則
(一)應救盡救。將城鄉特困供養人員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做到應救盡救。
(二)屬地管理。各縣(區)醫保局會同相關部門統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城鄉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工作。
(三)托底保障。落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
二、救助內容
(一)資助參保。經縣(區)民政部門審批確認的城鄉特困供養人員,由縣(區)醫保局按我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規定及時辦理全額資助參保手續。
(二)門診救助。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經基本醫療保險按政策規定報銷后,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由醫療救助資金予以全額救助。
(三)住院救助。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含“一類門診特殊疾病”視同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的合規費用由醫療救助資金全額救助。
三、資金保障
城鄉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所需資金通過現行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統籌安排,除中央、省、市補助外,縣(區)財政承擔資金兜底責任。除各級財政預算外,市、縣民政部門要在留歸本級使用的福彩公益金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取醫療救助資金,統籌用于醫療救助(擴權縣財政局將此項資金劃轉縣醫保局統籌用于醫療救助)。
四、部門職責
縣(區)醫保部門要認真履行牽頭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醫療救助制度與特困供養人員救助供養等制度銜接,優化業務經辦流程,提高救助工作效率。
縣(區)民政部門要及時向同級醫保部門提供最新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名單。將特困供養對象醫療救助事宜納入縣級城鄉困難群眾生活保障綜合協調議事范圍,及時研究解決城鄉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問題。
縣(區)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嚴格督促醫療機構切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嚴格藥品、診療項目、醫療服務管理;認真落實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分級診療等制度,規范實施轉診轉院等有關工作。
縣(區)財政部門要足額預算本級醫療救助資金,并及時撥付到位,確保救助工作需要。
五、工作要求
(一)特困供養人員患病確需住院治療的,其住院醫療救助實行醫療機構前臺聯網直接結算,各縣(區)醫療保障部門應做好特困供養人員申辦社會保障卡的督促、協調和指導工作。特困供養人員患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定點醫療機構不得向集中供養機構或居家供養監護人預收住院押金。
(二)特困供養人員門診醫療救助的具體管理方式,由各縣(區)醫療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研究決定。實行持卡就醫并在醫療機構前臺聯網直接結算管理方式的,縣(區)醫保部門、定點醫療機構、供養機構要向特困供養人員做好就醫結算指導及費用支付方式變化的宣傳解釋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實行向集中供養機構或居家供養監護人定額發放門診醫療費管理方式的,縣(區)醫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資金使用監管辦法,確保下發的醫療救助資金專款專用。
(三)定點醫療機構收治城鄉特困供養患者,要嚴格遵循醫療規范,控制醫療服務成本,除因急救、搶救且符合適應癥規定(以相關醫學文書、法定說明書等資料為據)外,原則上應在四川省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范圍內用藥、診療及提供醫療服務設施。確因急救、搶救需要或特殊情況而產生的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范圍外合理費用,醫保部門本著實事求是原則納入醫療救助基金支付范圍。定點醫療機構違規過度醫療產生的費用由其自行承擔。
(四)縣(區)醫保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對醫療機構過度醫療或違規套取醫療救助資金的行為,嚴格按有關規定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六、其他
2019年3月以來,各縣(區)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產生的合規門診、住院醫療費用未全額救助的,個人承擔部分費用由縣(區)醫保局按本通知精神予以全額救助。
攀枝花市醫療保障局?? ?????????攀枝花市民政局
攀枝花市財政局????????????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