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您好:北京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泰茂醫療器械招標網

當前位置: 行業動態> 政策文件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各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5/28 信息來源:查看

各區衛生健康委,各三級醫院,各采供血機構,各相關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為持續推進本市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工作,協助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相關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更好地開展相關專業工作,我委組織制定了《北京市各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5月26日

           

  北京市各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2020年度工作要點

  一、北京市血液凈化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血液透析室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形成分析報告。

  (二)對《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版)》開展質控培訓,落實相關工作。

  (三)通過對質控小組工作范圍和工作要點的培訓,積極推動質控小組在透析室質控工作中的作用。

  (四)完成血液凈化培訓基地的復審再認證工作。

  (五)根據《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0版)》,修訂北京市血液透析室(中心)質控標準,并完成一次全市范圍的血液透析室(中心)質控檢查,并形成檢查報告,向市衛生健康委提出工作建議。

  二、北京市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醫院感染基本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市院感防控的特點,編寫本市院感基本制度細則,開展院感防控基本制度的培訓、專項檢查及制度落實的核查工作。

  (二)繼續開展醫院感染病例日常監測和重點高風險環節監測。

  (三)開展北京市第九次院感現患率調查。

  (四)利用《北京市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查系統》收集醫院感染疑似暴發、暴發和醫院感染聚集事件的零報告及感染病例。

  (五)開展醫院感染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在醫院感染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運用醫院感染風險評價工具積極探索有效的干預措施,不斷降低醫院感染的風險。

  (六)完善本市院感監控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與轄區醫院感染管理質控中心的工作機制,統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專項檢查標準與檢查方法,以問題為導向,在各醫院系統梳理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的基礎上,重點幫扶,持續改進。

  (七)繼續開展醫院感染監測數據質量與預警系統的監控與維護,繼續協助行政部門收集特殊級抗菌藥物的日常報告信息并進行初步分析。

  (八)開展北京市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的崗位培訓、消毒供應中心崗位培訓工作;對二級以下醫療機構人員培訓;對醫院感染監測信息管理員培訓;與區級質控中心合作開展臨床醫務人員傳染(感染)性疾病隔離防護指南的培訓工作。

  (九)根據2019年醫院感染管理綜合質量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核心指標,開展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核查工作。繼續配合醫療美容重癥醫學等其它質控中心聯合進行醫療質量安全與醫院感染管理專項檢查工作。

  (十)召開專題研討會,對較為集中的醫院感染管理重點與難點問題,探索系統解決方案。

  (十一)協助行政部門對發熱門診等部門開展“四不兩直”督查。

  三、北京市體檢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做好國家征兵體檢標準化試點工作,推進北京市征兵體檢服務標準化。

  (二)推進《北京市健康體檢管理辦法》和《北京市醫療機構健康體檢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修訂工作。

  (三)加強《健康體檢服務規范》和《北京市健康體檢報告基本規范(試行)》的宣貫落實。

  (四)推進北京市體檢信息平臺二期建設,加快數據質控建設,加強數據分析研究。

  (五)繼續加強健康宣傳培訓力度,強化健康知識普及。

  (六)開展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質控研究,開展北京市青少年十年健康狀況分析報告撰寫。

  四、北京市醫療整形美容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調整細化《醫療美容項目目錄》。

  (二)完成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醫療美容機構執業登記現場評估。

  (三)開展醫療美容機構醫療質量指標化管理落實情況檢查。

  (四)組織醫療美容醫務人員培訓,開展感控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舉辦醫療美容專科護理培訓班。

  五、北京市口腔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成北京市地方標準《口腔綜合治療臺水路消毒技術規范》的全市宣貫工作。

  (二)加強與區級口腔質控組織的溝通交流;協助區級口腔質控組織的籌備和成立;協助開展口腔醫療機構調研及評價。

  (三)全市范圍內開展“口腔醫學人文與醫療質量促進”、“正畸專業臨床操作規范”、“口腔器械消毒滅菌技術規范”等醫療質量管理培訓;每季度開展常態化的基本技能培訓,主題包括:牙片投照、消毒滅菌、急救流程及護理操作技能等四個專題。

  (四)繼續加強常態化基本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對培訓基地進行監督和管理。

  (五)對二級醫療機構及非公醫療機構開展口腔種植技術開展現狀調研和評價。

  六、北京市臨床麻醉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進一步完善麻醉質控指標上報工作,優化質控指標。

  (二)積極推進區級質控中心建設,完善屬地化麻醉質控行政及專業管理機制。

  (三)定期培訓質控專員,規范質控數據的統計上報。

  (四)加強質控規范化管理培訓材料的普及推廣,完善質控專項檢查和培訓,開展麻醉質控巡查、督導、持續改進工作。

  (五)針對上一年度質控數據進行根源分析,及時反饋,提出整改措施并督導執行。

  七、北京市病案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與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信息中心密切合作,聯合開展對本市各醫療機構的病案首頁填寫質量和病案書寫內涵質量的培訓工作。

  (二)對二、三級醫院等醫療機構病案專業質控核心管理指標開展專項檢查1-2次。

  (三)與其他質控中心合作,制定與病歷書寫和病案管理相關的文書,以達到全市統一規范的目標,提高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

  (四)召開1-2次各區級病案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會議,匯總質控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指導和幫助各區級病案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開展工作,實現市區兩級聯動。

  (五)完成修訂《北京市<病案書寫基本規范>實施細則》,作為本市病案書寫的指南。

  (六)繼續開展病案質量檢查醫師培訓和水平測試1-2次,提高并測試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病案質控醫師的質控水平。

  八、北京市核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召開專家委員會,研討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確定2020年工作目標及階段性任務,進行專家委員分組分工。

  (二)組織專家制定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核醫學工作安全防護流程共識,指導有序開展診療工作。

  (三)舉辦核醫學設備質量控制和放射性粒子植入規范化管理培訓班,對PET/CT、SPECT/CT等核醫學大型設備質控進行培訓,規范設備質量控制,規范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使用。

  (四)全面開展北京市核醫學現狀調研,對人員、設備、放射性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編寫調研分析報告。

  (五)推廣核醫學報告書寫標準規范,繼續開展核醫學報告質量評比工作,編寫《北京市PET/CT影像報告質量控制及評估》報告。

  (六)編寫核醫學科普讀物,增進臨床醫務工作者對核醫學診療技術的了解,提升臨床醫務工作者對核醫學的認知能力。

  (七)對全市開展核醫學的醫院開展質量督導檢查,并形成檢查報告。

  九、北京市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開展全市消化內鏡醫師、護士、洗消人員的規范化培訓,重點培訓消毒清洗流程管理和消化內鏡中心(室)的感控管理。

  (二)與麻醉和護理質控中心合作,制定無痛內鏡的質量控制標準和規范,加強無痛消化內鏡護理人員的專項培養。

  (三)結合新的內鏡洗消評價標準,開展全市消化內鏡工作檢查,以查促改,優化內鏡中心質控程序,提高質控質量。

  (四)完成《下消化道出血內鏡診療指南》的編寫,以規范下消化道出血消化內鏡的診治流程,提高其內鏡診治質量和操作、管理規范性。

  (五)成立健全消化道早癌診治聯盟,以點帶面,開展區級醫院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專項培訓活動,著重于消化道早癌內鏡診治的質量控制,提高區級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對消化道早癌的診治水平。

  十、北京市病理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繼續推進區級質控中心建設,指導新中心開展日常工作,加強對新質控中心的培訓。

  (二)繼續開展第三方病理實驗室調研工作,收集第三方病理實驗室數據,完成第三方病理實驗室調研報告;對第三方病理實驗室開展質控檢查等工作。

  (三)建立新的數據收集模式,完善網絡信息系統,合理搭建數據上報及反饋模塊,擴大數據收集范圍,督促北京市二級、三級醫院數據上報,并進行年度對比。

  (四)依據2019年度現場督查結果,對各家醫院未達標項目進行針對性復核。

  (五)制作冰凍規范化取材和制片教學視頻,舉辦冰凍病理專項培訓班,提高冰凍取材和診斷能力水平;進行病理技術調研活動,針對調研結果對病理技師開展針對性的培訓。

  (六)通過召開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會和質控工作交流會等相關活動,推進質控工作。

  十一、北京市臨床輸血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續做好醫療機構新建輸血科(血庫)現場驗收工作,推進全市輸血科(血庫)機構建設。

  (二)繼續開展臨床輸血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工作;繼續開展輸血科主任能力培訓工作。

  (三)繼續開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量日周報和輿情監控調查工作。

  (四)與采供血機構聯合進一步完善血液應急保障工作機制,規范醫療機構開展無償獻血、血費直免、血費報銷、優先用血和臨床用血工作,提高輸血科主任的工作能力。

  (五)加強助產機構臨床用血管理,保障母嬰安康,繼續開展輸血助產機構用血安全專項檢查。

  (六)利用室間質評平臺開展輸血相容性檢測能力考評。

  (七)與采供血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聯合出臺醫療機構間血液調劑指導規范,聯合進行血液流轉數據的監控。

  (八)出臺北京市臨床輸血質控指標,聯合醫療管理數據質控中心對各臨床用血醫療機構開展質控考核和排名。

  十二、北京市采供血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按照《北京市血站設置規劃(2018年-2025年)》(京衛醫[2019]19號)文件要求,積極推進本市中心血庫的建設,開展新建中心血庫人員崗前培訓,對中心血庫開展技術審核工作。

  (二)積極開展與本市其他質控中心的交流與合作,聯合醫學檢驗質控中心對本市血站開展實驗室室間質量評價工作。

  (三)對已經核準開展業務的血站開展2020年度現場技術審核。

  (四)開展采供血行業最新理論和技術的交流與培訓,提升血站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五)開展采供血數據的日周報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報告,為市衛生健康委工作決策提供依據。

  (六)做好血站的質量指標數據的收集和研討分析工作,持續改進本市各血站的質量管理體系。

  十三、北京市護理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在2019年輸液治療質量調研的基礎上,完成數據分析和對風險環節的抽樣檢查,并形成報告。

  (二)聯合院感、影像、重癥等質控中心,加強ICU、兒科、手術室、透析室、影像等重點及高危部門監控,推進優質護理深入落實。

  (三)推進以重點專業(ICU、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等)發展為基礎的專科護理質量檢查標準(2020年版)的規范化落實,并形成報告。

  (四)完成重癥監護病房護理質量問題調查研究,并形成報告。

  (五)制定完成北京市護理行業《臨床靜脈采血實踐標準》。

  (六)聯合院感質控中心起草撰寫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感染防控專家共識》。

  (七)推進北京地區各項護理指標的落實,并形成報告。

  (八)推進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的信息化建設。

  (九)開展護士長、護理部主任專項管理培訓。

  十四、北京市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成北京市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指標質量監測和信息反饋改進工作。

  (二)持續開展北京地區臨床檢驗實驗室基礎信息和質量管理相關調研工作,并形成調研報告。

  (三)協助市衛生健康委進行基因擴增(PCR)檢驗實驗室技術審核及質量監管工作。

  (四)開展京津冀魯地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持續改進工作:制定2020年京津冀魯地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進一步拓展檢驗結果互認的醫療機構和檢驗項目數量,持續改進檢測質量和能力,保證檢驗結果互認實施的有效性。

  (五)加強疫情下的檢驗專科能力建設,開展相關檢驗技術規范化應用與質量控制遠程培訓,起草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實驗室建設專家共識。

  (六)完成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醫療機構內POCT質量管理與臨床應用等專家共識起草工作。啟動實驗室自建項目(LDT)檢測規范的研究。

  (七)舉辦基因擴增(PCR)檢驗實驗室人員崗前培訓班(2期),PCR檢驗新技術、新進展培訓班1-2期。

  (八)加強檢驗分析后質量指標管理,開展臨床檢驗危急值管理地方標準培訓。

  (九)舉辦2-3期檢驗基本技能和血細胞檢驗診斷能力提升培訓班,覆蓋基層單位檢驗人員,全面提升北京地區臨床檢驗服務能力。

  十五、北京市醫學影像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繼續深入開展京津冀三地醫學影像質控工作,增加京津冀醫學影像資料共享醫療機構。

  (二)召開市質控中心與各區質控中心工作會議,協調市、區質控聯動工作,提高各區影像質量控制的整體水平。

  (三)依托影像質控平臺,收集整理北京市各醫療機構影像質控數據,參考質控指標,完成年度影像質控醫療質量報告。

  (四)舉辦醫學影像質控學習班,對北京市醫學影像共享內容、檢查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對比劑使用不良反應及急救等內容進行講解,推進京津冀影像資料共享標準在各醫療機構的實施,更好的規范醫療行為,不斷提高北京市醫學影像質控水平。

  (五)完成制定并出臺《對比劑使用志愿書模板》。

  十六、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做好疫情期間的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風險防范。組織專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基于網絡平臺的專業講座、科普講座、健康咨詢;起草完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形勢下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的院感防控方案(試行)》,作為北京市各級醫療機構實施心血管病介入診療中院感防控的依據;為新冠肺炎患者心血管病的緊急救治提供專業指導與咨詢。

  (二)加強胸痛中心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心腦綠色通道APP”救治地圖;以具備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條件的醫院為主體,通過整合資源,建立起區域協同心血管病快速救治體系。

  (三)圍繞質量安全的核心,狠抓管理落實工作。抓實介入信息數據網絡直報工作,進一步降低漏報、錯報率;做好死亡病例討論醫院信息反饋和整改效果,強化現場督查的權威性;完成市科委《PCI適宜性研究》課題,明確北京PCI適宜性及其與費用和預后的關系。

  (四)夯實各醫療機構心血管介入能力建設,提高均一性。加強對年輕介入醫師的質量監測力度,完善年輕醫師介入技術檔案,扭轉心血管介入隨醫師年輕化而使死亡率有上升的趨勢;強化科主任對年輕介入術者的“傳、幫、帶”作用和責任擔當;嚴格把控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適應癥與禁忌癥;以死亡病例討論為抓手,加強臨床急救水平的培訓工作。

  十七、北京市急診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繼續配合完成對北京市各醫院上報的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和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的病例審核工作。

  (二)重點推進各質控單位急診進行分級分診診療,加強分級分診的科普宣傳工作,提高群眾分級分診診療意識。

  (三)配合推動五大中心能力建設,繼續做好心腦綠色通道信息填報,重點推進創傷綠色通道的建設及信息填報工作,不斷優化改進流程;借助信息建設較為完善的平臺,探索推進院前和急診的信息互通、有效銜接。

  (四)舉辦各單位質控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活動,并加強與其他專業質控中心的溝通交流。

  (五)在急診質控中心設置的5個培訓基地開展對從事急診急救工作的醫務人員的規范化臨床技能培訓4次,以提高急診急救人員的整體水平。

  (六)對各級醫療急救機構的院內急診搶救能力進行調查和審核,配合市衛生健康委完善相關信息的社會公示工作。

  (七)完成急診質控指標的相關信息收集工作,并形成2020年度質控報告。

  十八、北京市重癥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協助各區衛生健康委建立區級重癥醫學質控中心,完善質控中心組織建設。

  (二)舉辦重癥醫學核心技術規范化培訓,包括開展危重病人CRRT治療新技術培訓、重癥支氣管鏡操作技術培訓、重癥醫學診療常規培訓;至少完成一次質量管理控制全員培訓。

  (三)繼續聯合院感、護理等質控中心對上一年度重癥醫學監護病房深靜脈穿刺核心技術實施及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防控檢查結果的改進情況進行復核。并對上一年度沒有參加現場檢查的單位進行考核評價,內容涉及科室高風險技術操作授權制度是否完善、被授權人員培訓和定期考核是否嚴格按制度執行、操作過程有無核查清單、操作記錄是否詳細、知情同意書的項目填寫是否完整、出現操作相關不良事件后是否及時上報等方面。

  (四)開展全市范圍內醫療機構重癥醫學科(監護病房)搶救設備及高級生命支持技術開展情況的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

  (五)收集上報重癥醫學質控數據,形成2020年度重癥醫學質量管理報告。

  十九、北京市臨床營養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善臨床營養質控中心專委會管理考核制度。

  (二)修訂并公布北京市臨床營養核心質控評價指標。

  (三)建立完善全市臨床營養質控網絡信息化平臺。

  (四)制定完成北京市臨床營養科糖尿病、高血壓等不少于10類治療膳食標準。

  (五)建立完善臨床營養質控系統培訓體系。

  (六)建立營養師臨床規范化實習評價體系。

  (七)開展臨床營養技能培訓和學術交流。

  (八)建立臨床營養科普質控標準。

  (九)完成醫療機構臨床營養核心質控指標實施及數據采集。

  二十、北京市腦卒中診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繼續更新發布北京市腦卒中“急救地圖”,并與國家腦卒中“急救地圖”實現數據對接。

  (二)持續推廣“急救綠道”APP在腦卒中急救中的作用,促進全市整體腦卒中急救工作的發展。

  (三)建立2-3個區域質控中心,更好地開展質控工作。

  (四)全年進行2次質控督查,依據質控數據和督導發現的問題改進工作,組織專家到問題突出的醫療機構進行現場指導。

  (五)繼續舉辦質控系列培訓(以線上培訓為主)班,培訓不少于20次,不斷提升增強一線工作人員理論水平。

  (六)與體檢、急診、影像和心血管介入質控中心合作制訂并發布北京市腦卒中全流程質控指標。

  (七)開展腦卒中急性期介入治療專項質控工作。

  二十一、北京市放射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對已經開展放療工作和有計劃開展放療工作的醫療機構的人員組成、設備狀況、質控工作開展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

  (二)開展兩期放療質控培訓班,分別為婦科腫瘤規范化放療培訓班和放療設備質控規范化培訓班,來促進放療工作的規范化與同質化。

  (三)繼續辦好近距離后裝治療培訓班,以精品小班教學的形式開展,進行一對一的理論與實踐操作培訓,培訓期為半年。

  (四)開展調強放療計劃設計與評估方法的培訓班,來提高物理師、劑量師的業務能力,促進調強放療技術的規范化應用。

  (五)對北京市轄區內開展調強放療技術的各家醫院,進行現場流程測試與驗證,來檢測調強放療技術開展的精度與安全性。

  (六)應用5G+云等信息技術,搭建遠程質控平臺,幫助基層醫院開展日常的質控工作。

  (七)制定宮頸癌精確放療規范指南,對放療適應癥的選擇、靶區勾畫及處方劑量,內外照射的應用、新技術的應用及質控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

  二十二、北京市感染(傳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督促二級以上醫院按照《醫療質量管理辦法》,建立及完善感染(傳染)性疾病科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形成《北京市二級以上醫院建立感染性疾病醫療組織架構的報告》。

  (二)進一步完善感染(傳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質控指標,建立常見疾病感染(傳染)性疾病的環節指標、終末指標,將感染(傳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能力納入質量考核指標,并開展指標的監控考核,形成書面報告。

  (三)舉辦《感染(傳染)性疾病科管理規范和質控標準》培訓班和《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數據填報》培訓班,覆蓋全市16個區有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級以上醫院感染科負責醫療質量的人員。

  (四)聯合其他部門,加強對感染性疾病科及發熱門診醫療質量的督導檢查。結合質控數據,制定感染(傳染)性疾病科及發熱門診醫療質量考核標準。

  (五)舉辦流感及其它人獸共患病診療新進展及細菌真菌規范診療學習班。

  (六)撰寫北京市感染性疾病專業醫療質量報告。

  二十三、北京市康復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按照《北京市康復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考核評價實施細則》,開展北京市各康復醫療機構質量檢查工作,并將檢查結果向被檢機構進行反饋,同時形成檢查報告。

  (二)完成北京市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自查和調研工作。

  (三)開展康復行業專業督查工作;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康復質量督查;并形成督查報告。

  (四)組織開展康復專業技術培訓,舉辦不少于5次的各類康復治療技術培訓班,康復專業人員康復技術提升。

  (五)開展康復專業質控數據收集上報工作,做好北京市康復專業信息資料數據庫的完善工作,并形成質控報告。

  (六)做好疫情期間康復專業指導工作;

  (七)對設立區級康復質控中心的石景山區、昌平區、豐臺區、大興區開展指導工作,加強交流,共同完成北京市康復質控工作。

  二十四、北京市兒科專業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善質控數據監測手段,通過提高質控數據采集的可行性和便利性,拓寬質控數據監測覆蓋面,進一步擴充和豐富兒科專業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的內涵。

  (二)按照《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等要求,完善質控標準,對兒科專業醫療質量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內容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并形成督查報告。

  (三)繼續開展兒科專業知識和質量管理培訓:組織基層醫療機構參加兒科基本生命支持(BLS)培訓班,組織二級及以上醫院參加兒科高級生命支持(PALS)培訓班、醫療質量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等。

  (四)做好北京市兒童血液病和惡性腫瘤醫療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制定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定期開展診療規范和質量管理培訓,組織專家對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協作組成員單位開展調研,提升兒童血液病和惡性腫瘤的醫療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

  二十五、北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成北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的修訂工作,出臺地方版本的規范。

  (二)按照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要求,完成北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和人類精子庫本年度督導檢查工作,將多胎妊娠率(各中心總體指標)不超過25%作為各機構2020年度的質控考核目標。

  (三)重點關注涉及配子捐贈的輔助生殖技術實施及隨訪情況,強化相關問題的生殖醫學倫理管理,在督導檢查中有針對配子捐贈管理評分項。

  (四)針對國內熱點及北京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特點開展專業培訓。

  二十六、北京市疼痛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開展疼痛專科醫師規范化診療培訓,內容涵蓋神經病理性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的各個方面,著力提升基層疼痛科的診療水平。

  (二)完成《北京市慢性疼痛綜合評估專家共識》制定。

  (三)完成《北京市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診療專家共識》制定。

  (四)開展全市疼痛科住院患者臨床診療質控檢查,包括:疼痛科資質準入,疼痛科病房各項規章制度,人員配置狀況,治療技術規范,有創治療室布局等,并形成質控報告。

  (五)召開專家委員會會議,修訂《北京市疼痛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專家委員會章程》。

  二十七、北京市腫瘤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總結分析2019年腫瘤化療質控檢查結果并反饋相關受檢醫院,匯總檢查結果報市衛生健康委;繼續對北京市相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腫瘤化療質控檢查工作。

  (二)舉辦至少兩期腫瘤單病種規范化診治和質控培訓班,培訓對象為北京市二、三級醫院醫師,對培訓對象開展滿意度評價,提高培訓班培訓質量及效率。

  (三)加強腫瘤質控管理體系建設,修訂質控中心內部管理制度,更新腫瘤相關信息資料數據庫。

  (四)收集分析北京市腫瘤專業質控相關信息,組織編寫北京市腫瘤質控中心2020年度醫療質量報告。

  二十八、北京市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與全國職業病防治專家聯合制作抗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宣傳防控材料,協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防疫工作。

  (二)開展北京市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備案工作,整理原機構質控管理檔案并封存;同時,建立北京市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備案檔案和質量控制管理檔案。

  (三)組織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通過網絡和電子郵件方式,討論、制訂和培訓《北京市職業健康檢查質控規范實施細則(試行)》,并在質控管理工作實踐中修訂和完善。

  (四)對備案機構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現場督導和檢查。

  (五)持續改進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毒化實驗室檢查質量控制體系;持續改進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放射作業人員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微核試驗等基本實驗室檢查工作質量,提高質控考核通過率。

  (六)撰寫并報送季度和年終工作總結;總結分析2020年度職業健康檢查質量考核結果,形成質量考核報告。

  (七)組織職業健康檢查相關培訓與交流,包括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解讀與執行;專業技術能力培訓,以及提高實驗室外部質控能力培訓等。

  (八)掌握北京市職業健康檢查信息資料,包括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和各機構參與職業健康檢查的醫務人員情況等。

  (九)督導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按時通過“職業病和職業衛生信息監測系統”上報職業健康檢查信息(含外出職業健康檢查信息);按照相關要求,完成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

  (十)加強《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加大職業健康促進和宣傳教育力度,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擴大職業病防治社會知曉率。

  二十九、北京市職業病診斷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善本市職業病診斷鑒定質量管理體系,落實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病診斷鑒定管理辦法》。

  (二)定期對本市職業病診斷機構的人員資質、設置布局、建設標準、設備設施、相關技術、以及職業病診斷開展的情況等進行質量考核,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三)健全本專業的信息數據庫,動態監測全市職業病診斷機構的年度職業病診斷的基礎信息,包括機構信息、人員、季度診斷量、年診斷量、診斷病種等。

  (四)充實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定期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促進專家的交流溝通。

  (五)協調和優化各職業病診斷醫療機構與職業病鑒定機構、衛生綜合監督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加強與職業健康體檢質控中心合作,保證全市職業病診斷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針對年度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組織專家開展調查研究,總結年度工作成果,解決難點問題,規范職業病診斷。

  (七)結合職業病相關法律法規及職業病診斷標準的更新,組織開展本專業人員的法規政策和專業知識培訓,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提高本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促進職業病人才隊伍的建設。

  (八)定期舉辦本市職業病診斷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結果及時上報。

  三十、北京市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加強超聲質控組織體系建設:完善北京市超聲質控亞專業組組織架構,提高質控工作的科學性與專業性;參與、督導區級超聲質量控制中心工作,形成市級-區級-醫院三級質控管理體系。

  (二)編纂《北京市超聲醫學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手冊》,建立北京市超聲診療規范體系,為質控現場督查考評及質控管理提供框架與標準。

  (三)完善“超聲醫學質控網絡平臺”,加強質控網絡數據收集平臺建設,實現對超聲質控指標的自動統計。

  (四)對各級醫療機構的質量管理進行調研,完成北京市超聲醫學相關數據收集及分析,完成《北京市超聲質量控制與安全報告》的撰寫。

  (五)組織召開2020年超聲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對各級醫療機構超聲質控情況進行通報,并聽取各方意見,并對今年的重點工作進行匯報和經驗交流,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計劃。

  (六)組織召開2020年北京市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大會,重點對報告的規范化書寫、標準化存圖、行業最新診斷指南更新的培訓等工作。

  (七)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執行并落實市衛生健康委文件要求,針對超聲醫學診療工作特點,制定北京市超聲科防控工作指導意見,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超聲醫學的防控工作。

  三十一、北京市藥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在現有的北京市醫療機構藥學情況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挖掘數據,向衛生健康委提供信息支持和建議。

  (二)以區級藥學質控中心為抓手,全面加強藥事質量提升和安全風險防范,依托各專業質控小組,開展專項深入的監測,并積極進行反饋。

  (三)持續監測各醫療機構重點監控藥品藥占比,為進一步加強各醫療機構重點監控藥品的管理和持續改進提供建議。

  (四)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組織開展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階段性評估。

  (五)組織全市藥學人員進行提升藥學服務相關培訓與交流。

  三十二、北京市醫院后勤管理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完成北京市醫院后勤電氣和暖通專業技術培訓。

  (二)完成北京市醫院節能宣傳周主題培訓;舉辦北京市醫院后勤管理培訓班。

  (三)完成北京市醫院后勤社會化(洗滌、保安)服務評價工作;完成北京市地方標準《醫療機構保潔服務規范》的發布。

  (四)定期完成后勤各專業小組質控培訓會議及專家委員會會議;定期召開北京市醫院后勤管理質量控制和改進會議;組織召開第二屆首都醫療機構安全管理會議。

  (五)開展北京市醫院后勤管理專項督導檢查,并形成督查報告。

  三十三、北京市門診醫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健全本專業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區級門診醫療質控工作網絡。

  (二)繼續完善我市門診醫療質量管理專業醫療機構的基本信息、人員資質等工作,為市衛生健康委決策提供依據。

  (三)收集、掌握國內外門診專業的最新理論和管理研究信息,對全市門診管理的發展提出建議,如醫療導引。

  (四)組織本市門診醫療質量控制與改進專業人員的質控培訓和繼續教育項目。

  (五)制定門診醫療質控計劃和實施方案,開展年度質控督查,飛行檢查,反饋督查結果,形成督查報告。

  (六)對質控存在問題的醫院和醫療機構進行指導,督促其認真落實質控督查整改建議,追蹤復查整改落實情況。

  (七)推進本市門診醫療質控信息化建設,建立質控信息資料數據庫。

  (八)協助行政部門制定《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重點工作》推進門診先就醫后付費、分級診療、日間手術、全面非急診預約就醫等優化服務流程、改善醫療服務的政策落實,并推選部分典型案例。

  (九)協助行政部門對發熱門診等部門開展“四不兩直”督查。

  (十)協助行政部門擬定《疫情期間改善醫療服務措施》。

  三十四、北京市醫療管理數據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

  (一)強化數據質量意識,多種方式結合,完善醫療管理數據質控工作及標準。繼續進行全市醫療管理數據質控工作,開展針對全市的督導檢查及培訓等工作。

  (二)整合現有的統計指標,緊扣現行的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制度,健全完善統一且行之有效的醫療管理數據質控標準體系。

  (三)組織編寫完成《2019年北京市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四)協助市衛生健康委開展全市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

  (五)協助市衛生健康委進行互聯網診療服務方式準入評審工作。

  (六)完善數據質控手段,引入多部門聯合懲戒及公示機制,以確保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和權威性。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證140722號 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00464號網絡備案:京ICP備12039121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5750號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9號匯智大廈B座7層 dipsdelectus.com ?2017-2025 泰茂股份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