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長治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 ,堅持中西醫并重,堅持守正創新,聚焦“杏林技術傳承、太行英才培養、數智技術賦能、岐黃文化弘揚、管理體系創新”六大工程18個子項目,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深入推進了中醫藥強市戰略,為建設健康長治貢獻中醫藥力量。
??? 支持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長治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20年出臺了《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的實施方案》,召開全市中醫藥強市建設大會,全面部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2023年出臺《長治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2025年制定了《長治市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各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中醫藥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工程實施方案》《中醫藥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關于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付費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具體舉措。2024年5月,成立了長治市中醫藥管理局,健全機構配置,全面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 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優化。長治市有三級甲等醫院8所,其中6所三甲綜合醫院,2所三甲市級中醫醫院;二級綜合醫院19所、二級中醫醫院11所;長子縣中醫院達到三級服務能力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實現了基層中醫館建設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均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建有中醫科。11個縣區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評審。積極發揮市縣公立中醫醫院輻射帶動作用,依托以醫聯體建設、千名醫師下基層、對口幫扶、8個區域中醫??圃\療中心和8個中醫優勢??萍航ㄔO、名中醫工作室建設等,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帶動區域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 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積極創優服務模式,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8個中醫??圃\療中心和8個中醫優勢專科集群建設。在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確定26個科室開展中西醫協同示范科室建設項目。持續加強基層中醫館內涵建設,致力于星級中醫館、中醫閣建設,截至目前,共建設三星中醫館66個、四星中醫館47個,五星中醫館5個,村級衛生室中醫閣建設435個,進一步增強中醫藥服務可及性。長治市中研所附屬醫院以建設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為契機,積極推進新院區建設,列為省政府重點工程。長治市中醫醫院入選國家智慧中醫醫院試點項目建設單位,智慧醫院系統成功上線,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大維度實現跨越式升級。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智慧醫院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市級智慧共享中藥房正在建設,長子縣、壺關縣建設了縣域共享中藥房。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優化就醫流程,推行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一站式結算和先診療后付費等服務,全部實現檢查結果互認。
??? 中醫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實施太行英才培養工程,柔性引進中醫博士17名。建立王琦院士為主任的長治市中醫藥傳承創新治未病示范中心,開展了中醫體質流調工作。中醫精準實驗室成為山西省首批中醫藥重點研究室建設項目。建立13個師承教育基地,5個國醫大師、7個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22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3個市級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市縣兩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129個,長治醫學院成功申報了中醫學專業,2024年招生40人,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列為長治醫學院附屬醫院。加強中醫館、中醫閣骨干人才、高層次西學中骨干人才培訓。每千人口中醫類別醫師達到1.06,每萬人口中醫全科醫生達到0.66,構建了涵蓋市縣鄉村四級中醫藥人才網絡,全面提升了我市中醫藥服務的整體實力。
??? 中醫藥文化弘揚開創新格局。搭建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成功建設了市級中醫藥文化公園、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科普基地,打造了11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120個中醫藥知識角。積極營造“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在中國—東盟周、中國國際服貿會“山西之夜”、第六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中,展出長治市的中醫藥特色產品;先后舉辦了健康中國中醫藥專項行動、北京—長治中醫藥協作交流會、中醫藥文化宣傳周、中醫膏方節等活動;2024年開展了中醫藥文化“六進”活動1600余次;2025年6月至8月,在長治市中醫藥文化公園舉辦為期8周的“夜享中醫·健康長治”中醫夜市,充分應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成功開辟上黨文化大講堂、直通大醫院、健康潞州中醫說等欄目,初步構建了多元參與、多方發力的中醫藥文化弘揚體系。
??? 中醫藥管理體系創新加快推進。持續完善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擴大中醫適宜技術試點范圍,開展中醫日間病房按床日付費試點,將30個病種納入中醫優勢病種付費范圍,惠及群眾4.9萬人次。對標公立醫院改革要求,持續推進全部13所公立中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深化人事薪酬和績效考核評價改革,市級2所中醫醫院、3家縣區中醫院建立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市級2所中醫醫院進一步優化績效考核評價制度,著力打造公立中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