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衛發〔2020〕11號
各市(州)衛生健康委、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科學城衛生健康委,中央在川醫療機構,委(局)直屬醫療機構:
為切實貫徹落實《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衛醫發〔2016〕64號)《關于印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20號)和《關于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49號)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護理服務是實施健康四川戰略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健康老齡化和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發揮著積極作用。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是加快發展護理服務業、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的關鍵環節,有利于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多樣化、差異化的健康需求,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促進就業創業,推進健康四川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積極組織做好醫療護理員培訓工作
省衛生健康委委托省護理學會牽頭負責全省醫療護理員培訓、考核與發證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參與培訓方案、教材、考核大綱、命題和培訓機構遴選標準等制訂,協同開展全省醫療護理員培訓質量調查評估。
(一)醫療護理員定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醫療護理員是醫療輔助服務人員之一,主要從事輔助護理等工作。其不屬于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二)培訓對象。擬在本省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或正在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的人員,年齡在18周歲及以上,身體健康、品行良好、有責任心、尊重關心愛護服務對象,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溝通能力。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等人群參加培訓。
(三)培訓內容。按照《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試行)》(附件)執行,培訓內容重點包括醫療護理員專業理論和實踐內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知識。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總時間不少于120課時,以老年、孕產婦和新生兒患者為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總時間不少于150課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知識培訓,培訓機構應請相關醫療衛生機構予以指導。鼓勵培訓機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
(四)培訓機構。符合標準的高等醫學院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行業學會、醫療機構、職業培訓機構可開展培訓工作。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標準對申報的培訓機構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后報省衛生健康委登記備案,并向社會公布。
(五)培訓考核。醫療護理員考核內容分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兩個部分,全省統一考核大綱和要求。省衛生健康委負責考核工作的統籌組織,省護理學會負責考核工作的具體實施。考核合格后,頒發加蓋省護理學會和培訓機構公章的《四川省醫療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按屬地報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證書全省通用。
(六)質量評價。各培訓機構要嚴格落實培訓計劃,建立培訓記錄臺賬,長期妥善保存相關檔案材料,確保培訓信息可查詢、過程有管理、質量可追溯。每年11月30日前,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本年度轄區內醫療護理員培訓情況報省衛生健康委。省護理學會會同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定期對培訓機構的培訓情況進行質量評價,匯總分析后形成質量評估報告報省衛生健康委。質量評估報告將作為培訓機構是否繼續選定的重要參考。
三、持續加強醫療護理員規范管理
(一)明確聘用條件及方式。醫療機構應當使用培訓合格并具備健康體檢合格證明的醫療護理員從事相應工作,合法、規范用工。醫療機構可直接聘用醫療護理員,也可與具有合法資質的勞務派遣機構、取得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的家政服務機構簽訂協議,由其派遣醫療護理員并進行管理,在合同中明確雙方機構管理職責和賠償責任承擔主體。
(二)明確工作職責及范圍。在醫療機構內,醫療護理員應當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對服務對象提供生活照護、輔助活動等服務,如協助患者進餐、排泄、清潔等;在社會和家庭中可以提供生活照護等服務。嚴禁醫療護理員從事醫療護理專業技術性工作,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
(三)加強人員使用管理。醫療機構要建立相應管理制度,明確醫療護理員的工作職責和職業守則,制訂服務規范,以工作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為主要指標,開展服務質量監督考核。有合法資質的勞務派遣機構、取得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的家政服務機構要建立健全醫療護理員管理和派遣制度,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保障其合法權益。各醫療機構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對醫療護理員進行核酸檢測。
(四)建立公示制度。相關醫療機構應將本機構聘用的醫療護理員信息在服務病區醒目位置統一張貼公示,公示內容包括護理員照片、姓名、年齡、培訓合格證、服務內容和服務費用等。?
四、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一)強化部門協作。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醫療機構內醫療護理員聘用和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積極推動培訓和規范管理各項任務有效落實。市場監管部門要配合相關部門依法加強對登記注冊的勞務派遣機構、家政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要按規定落實促進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培訓對象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二)做好宣傳指引。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醫療護理員政策宣傳,各相關醫療機構要在門診大廳、服務病區等醒目位置擺放宣傳手冊和監督投訴電話等,方便服務對象及家屬知情選擇,暢通溝通訴求渠道。
(三)加強督導檢查。各市(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加強督導檢查,將醫療護理員管理納入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考核及安全生產檢查內容,對長期滯留醫療機構,不服從醫療機構管理,擾亂正常診療秩序的“黑護工”,要及時予以清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以及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
(四)及時總結評估。各地要積極創新醫療護理員培訓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加強信息報送。適時開展效果評估,研究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不斷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擴大護理服務業人員隊伍,拓寬社會就業渠道,不斷滿足群眾和社會需求。
各地各醫療機構和培訓機構對工作開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創新做法要及時向各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反饋,各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互相通報相關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優化我省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 ?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9月3日
附件
?????????????????????????????????????????????????????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試行)
根據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不同,醫療護理員的培訓大綱分為三類。
一、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
(一)培訓對象。
擬從事或正在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的人員。
(二)培訓方式及時間。
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總時間不少于120學時,其中理論培訓不少于40學時,實踐培訓不少于80學時。
(三)培訓目標。
1.了解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2.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協作意識和人文關懷素養。
3.熟悉醫療機構規章制度和護理員崗位職責。
4.掌握生活照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5.掌握消毒隔離的基本知識和技術。
6.掌握溝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7.具備安全意識,掌握安全防護、急救的基本知識和技術。
8.掌握中藥等常用藥物服用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9.掌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正常值。
(四)培訓內容。
1.理論培訓內容。
(1)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規章制度。《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工作相關規章制度等。
(3)職業道德和工作規范。護理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禮儀、護理員的崗位職責和行為規范、人文關懷,服務對象的權利和義務等。
(4)生活照護。飲食照護、清潔照護、睡眠照護、排痰照護、排泄照護、移動照護(如臥位擺放、更換體位、搬運轉運等)的內容、方法、標準和注意事項等;進食、睡眠、排泄、移動等異常情況及處理;壓力性損傷預防。
(5)消毒隔離。手衛生、穿脫隔離衣、戴(脫)手套/口罩/帽子的方法、垃圾分類與管理、職業安全與防護、環境與物品的清潔和消毒。
(6)溝通。溝通的技巧與方法、特殊服務對象的溝通技巧。
(7)安全與急救。患者安全防護(跌倒/墜床、意識障礙、誤吸、噎食、燙傷、壓力性損傷、管路滑脫等);保護用具的使用與觀察;停電火災應急預案;糾紛預防;初級急救知識、心肺復蘇術(CPR)。
(8)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正常值。
(9)基本康復鍛煉。功能位擺放、肢體被動活動等。
(10)安寧療護內容及照護要點。
(11)中藥服用基本知識和中藥飲片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項。
2.實踐培訓內容。
(1)飲食照護。餐前準備、協助進食(水),進食(水)后的觀察注意事項。
(2)清潔照護。頭面部、手、足清潔,口腔清潔(含活動性義齒)、床上洗頭、沐浴、床上擦浴、修剪指(趾)甲、會陰清潔;協助穿脫、更換衣褲,床單位整理與更換、臥床病人更換床單。
(3)睡眠照護。睡眠環境的準備、促進睡眠的方法。
(4)排痰照護。叩背等協助排痰方法及注意事項。
(5)排泄照護。協助如廁、床上使用便器、更換紙尿褲/尿墊、協助留取大小便標本。
(6)移動照護。常用臥位擺放(平臥位、側臥位、半臥位、半坐位等);協助更換體位、協助上下床、搬運法、輪椅及平車轉運法、輔助用具使用(輪椅、拐杖、助行器)。
(7)消毒隔離。手衛生、穿脫隔離衣、戴(脫)手套/帽子/口罩、環境及物品的清潔與消毒。
(8)溝通技巧。
(9)安全與急救。患者安全防護(跌倒/墜床、噎食、誤吸、燙傷、壓力性損傷、管路滑脫等),保護用具的使用;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初級急救技術、心肺復蘇術(CPR)。
(10)協助身體活動、協助功能位擺放、協助肢體被動活動。
二、以老年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
(一)培訓對象。
擬從事或正在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的人員。
(二)培訓方式及時間。
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總時間不少于150學時,其中理論培訓不少于50學時,實踐培訓不少于100學時。
(三)培訓目標。
在達到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目標的基礎上,還應達到以下目標。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
2.熟悉護理院(站)、護理中心、醫養結合機構等相關規章制度、護理員崗位職責。
3.熟悉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及照護要求。
4.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5.掌握老年人生活照護特點。
6.掌握老年人營養需求和進食原則。
7.掌握老年人常見疾病使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8.掌握老年人溝通技巧和方法。
(四)培訓內容。
1.理論培訓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護理院(站)、護理中心、醫養結合機構等相關規章制度和護理員崗位職責。
(2)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3)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及照護要求。
(4)老年人的生活照護內容及要求。
(5)跌倒/墜床、意識障礙、吞咽障礙、視力/聽力障礙、睡眠障礙、大小便失禁、便秘、壓力性損傷、營養失調、疼痛、墜積性肺炎等情況的表現、預防和照護措施。
(6)老年人的飲食種類、營養需求、進食原則、注意事項。
(7)老年人常見疾病使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8)老年人溝通技巧和方法,常見心理問題的應對,異常心理行為的識別和應對措施。
(9)老年人終末期安寧療護相關知識。
2.實踐培訓內容。
(1)義齒摘取、佩戴、清洗和存放。
(2)協助老年人進食/水,觀察并記錄異常。
(3)模擬體驗,感受老年人的生活行為,給予老年人照護措施。
(4)熱水袋等保暖物品和設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5)對意識障礙、吞咽障礙、視力/聽力障礙、睡眠障礙、大小便失禁、便秘、壓力性損傷、營養失調、疼痛等情況進行照護和安全防護,預防跌倒、墜床、嗆咳、噎食、燙傷、管路滑脫、墜積性肺炎、觸電、走失等意外情況。
三、以孕產婦和新生兒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
(一)培訓對象。
擬從事或正在從事醫療護理員工作的人員。
(二)培訓方式及時間。
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總時間不少于150學時,其中理論培訓不少于50學時,實踐培訓不少于100學時。
(三)培訓目標。
在達到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護理員培訓目標的基礎上,還應達到以下目標。
1.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2.熟悉產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照護要點。
3.了解產科圍產期、產褥期的照護特點,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4.熟悉綜合醫院產科、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機構相關規章制度和護理員崗位職責。
5.掌握產婦的生理、心理變化。
6.掌握產婦產褥期營養膳食和生活照護。
7.掌握產褥期產婦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的識別、預防和應對措施。
8.掌握新生兒的日常照護。
9.掌握新生兒的喂養相關知識和母乳喂養技巧。
10.掌握新生兒意外傷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11.熟悉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常見疾病臨床表現及照護要點。
(四)培訓內容。
1.理論培訓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綜合醫院產科、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機構的規章制度和護理員崗位職責。
(2)產婦的生理、心理變化特點。
(3)產科常見疾病(如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量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膜早破、早產、產后出血等)的臨床表現特點和照護注意要點。
(4)圍產期、產褥期的照護特點,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5)產婦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表現、預防和處理。
(6)營養學基礎知識;產婦產褥期食譜、營養膳食指導;會陰清潔、產褥期衛生指導。
(7)新生兒生理特點;生長和發育;新生兒黃疸、尿布疹、臍炎、濕疹、便秘、腹瀉等常見疾病相關知識和照護要點。
(8)新生兒日常照護;居室環境、新生兒衣著、新生兒包裹、睡眠、抱姿;眼、鼻、耳、口腔、指甲、臍部、臀部照護;尿布和紙尿褲的使用;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新生兒用品清潔、消毒等。
(9)新生兒喂養(母乳、人工、混合喂養);母乳喂養的方法技巧;母乳喂養常見問題與處理。
(10)新生兒窒息、跌落、燙傷等意外傷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2.實踐培訓內容。
(1)產婦膳食食譜制訂及飲食指導。
(2)會陰清潔、坐浴。
(3)腹帶的使用。
(4)孕產婦圍產期、產褥期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5)新生兒穿衣、包裹、抱姿。
(6)協助新生兒沐浴;沐浴前準備工作;眼、鼻、耳、口腔、指甲、臍部、臀部照護;更換尿布/紙尿褲;新生兒撫觸。
(7)協助母乳喂養(包括哺乳姿勢、托乳房方法、含接姿勢等)。
(8)新生兒人工喂養的方法;配奶用物的準備和清潔消毒等。
(9)新生兒窒息、跌落、燙傷等意外傷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