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韓城市醫改領導小組,神木市、府谷縣醫改領導小組,省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 近年來,福建省和三明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并結合實際大膽探索突破,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更好的學習先進經驗,鞏固我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成果,按照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國醫改發〔2019〕2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改的主要經驗
(一)建立高效有力的醫改領導體制和組織推進機制。福建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第一副組長,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將醫改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帶動各市縣形成了強有力的推進機制。三明市全部落實公立醫院政府投入責任,化解符合規定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2018年,三明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財政直接補助收入占總支出的比例為17.1%。
(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三明市按照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實行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采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將騰出的空間在確保群眾受益的基礎上,重點用于及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醫院收入結構,建立公益性運行新機制。2018年,三明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下同)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42%。福建省全面跟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實行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并及時相應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福建省醫藥電子結算中心實現醫保基金對醫藥企業的直接支付和結算。
(三)創新薪酬分配激勵機制。三明市以醫療服務收入為基數核定公立醫院薪酬總量,實行院長年薪制和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計算工分制,醫務人員薪酬水平不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收入掛鉤。2018年,三明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為46.5%。福建省全面推行院長目標年薪制,院長年薪由財政承擔,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發放。綜合考慮醫療服務收入增長、院長年度績效考核等因素,每年適當增加公立醫院薪酬總量。
(四)強化醫療機構監督管理。三明市切實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嚴格醫療機構用藥管理,規范公立醫院集中采購藥品目錄。對醫院運行、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增長、抗菌藥物和輔助用藥使用等進行監控,對不合理用藥等行為加大通報和公開力度。福建省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院長目標年薪制考核、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等有效銜接,加大考核結果統籌應用力度。
(五)改革完善醫保基金管理。三明市在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改革,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集體談判協商機制,合理確定醫保支付標準。探索中醫和西醫治療同病同支付標準。福建省探索建立職工醫保基金省級統籌調劑機制,合理均衡地區負擔。推行按病種收付費改革,全省各統籌區病種數均超過230個。
(六)上下聯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三明市在每個縣(市)組建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人頭對醫共體總額付費,實行總額包干、結余留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勵基層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強化慢性病管理,引導上級醫院主動幫扶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生等提高服務水平。福建省以醫保總額付費為紐帶,在全省半數以上縣(市)組建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
二、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需要落實的重點任務
當前,我省作為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之一,深化醫改的重點要集中到抓實、抓細和高質量發展上。各市縣、各部門要進一步堅持醫改方向,認真學習福建省和三明市的擔當精神和改革勇氣,積極借鑒其改革路徑和做法,敢于亮劍、勇于創新、先行先試,實打實、硬碰硬推進醫改,雷厲風行、見底見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痛點堵點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任務落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加強醫改組織領導。
1.認真落實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陜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陜辦字〔2017〕50號)要求,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一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醫療、醫保、醫藥由一名政府領導同志統一分管,切實落實政府對醫改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
2.落實責任分工機制,建立改革任務臺賬制度,將責任層層落實到位。抓督查落實機制,專項督查重點改革任務,作為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抓考核問責機制,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納入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全面深化改革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積極創新、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個人,對改革推進不力的地區和個人嚴肅問責。(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
3.2020年6月底前,各市縣制定實施健康陜西行動的具體落實措施,統籌推進實施健康陜西行動和深化醫改工作,確保健康陜西行動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省衛生健康委、各相關部門負責,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部門,下同)
4.各級財政要把醫藥衛生作為支持的重點領域,在公立醫院政府投入、醫保基金繳費補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確保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并對中醫醫院和專科醫院給予適當傾斜。建立資金分配和績效評價結果掛鉤機制,根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評價結果等因素,科學合理分配財政補助資金,提高醫院運行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結合醫改重點任務推進、區域衛生規劃落實等實際情況,創新完善財政投入方式。(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各市縣政府落實)
(二)加大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改革力度。
5.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工作,2020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擴大國家組織集中采購和使用藥品品種范圍。加快推進由醫保經辦機構直接與藥品生產或流通企業結算貨款。(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負責,各市縣政府落實)
6.充分利用藥品醫用耗材14省際招采聯盟,按照帶量采購、招采合一、質量優先、確保用量、保證回款等要求,2020年9月底前,對未納入國家組織集中采購和使用的藥品開展帶量、帶預算采購。(省醫保局負責)
7.2020年9月底前,對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探索按類別集中采購。鼓勵各類醫療聯合體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負責)
(三)嚴格醫療機構績效考核和藥品耗材使用監管。
8.2020年,在繼續做好全省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同時,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逐步開展二級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9.深入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加快發展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基礎的便捷就醫服務,至少50%的二級以上醫院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委網信辦負責)
10.加快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2020年,全省所有醫院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推進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11.2020年,全省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全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落實總會計師職責、權限,保障總會計師參與醫院重要經濟事項分析和決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效能的提高。(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負責)
12.2020年,按照國家制定的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和有關工作要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效。加強對全省范圍內經驗做法的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
13.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重點藥品監控機制。對監控效果不佳、政策落實不力的醫療機構及時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14.加強醫療機構用藥目錄管理和規范,注重醫療機構用藥目錄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國家基本醫保目錄的銜接,指導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及時根據省級目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國家基本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本機構目錄,將省級目錄所有品種納入機構目錄,鼓勵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基本醫保目錄內藥品,促進合理用藥。(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15.通過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嚴格藥品耗材使用監管等多種方式,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逐步建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合理確定與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各市縣政府落實)
16.密切監測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及變化情況,各市縣每年2月底前將上年度監測結果報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由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上報國家,并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監測結果的分析和運用。(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
(四)及時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17.2020—2022年,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并組織實施,運用價格杠桿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持續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系,與“三醫”聯動改革緊密銜接。加強對各市縣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工作的指導。(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五)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創新力度。
18.2020年5月底前,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各市縣結合實際,抓好“兩個允許”“院長年薪制”等政策落實,注重改革質量,確保改革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19.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以及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辦法,將醫務人員薪酬收入與醫療服務技術水平、質量、數量、成本控制、病人滿意度等考核結果掛鉤,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薪酬總量、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20.密切監測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及變化情況,各市縣每年2月底前將上年度監測結果報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由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上報國家,并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監測結果的分析和運用。(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負責)
(六)大力推進醫保精細化管理。
21.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醫保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方式,按照國家統一的技術規范、分組方案,指導西安市、寶雞市、銅川市、延安市、榆林市、漢中市做好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級和省級試點。(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相關試點市落實)
22.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遴選中醫優勢明顯、治療路徑清晰、費用明確的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合理確定付費標準。通過對部分慢性病病種等實行按人頭付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等方式,鼓勵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按規定納入醫保范圍。(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負責)
23.根據醫保基金支付能力、醫療服務費用水平、醫學技術發展等因素,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指標和按病種付費等的支付標準。2020年,全省要建立起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就按病種付費費用標準、分擔比例、服務標準和內容、考核指標等進行談判,科學合理確定中西醫病種付費標準。(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24.2020年,根據國家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相關要求,做好我省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改革相關工作,提高基本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家對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意見,在做實醫保基金市級統籌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探索醫保基金省級統籌。(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負責)
(七)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5.2020年,在繼續做好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療共同體試點建設工作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緊密型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工作。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院和民營醫院牽頭組建,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在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中,要有效確保公立醫療機構、非公立醫療機構平等參與,堅決避免上級醫院“跑馬圈地”、虹吸基層患者和人才問題的發生。(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26.完善醫保總額預算管理,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引導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合理診治,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績效。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醫保總額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綜合考慮服務的數量、質量等因素,由醫保部門與緊密型醫療聯合體談判協商確定。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實施總額預算管理下的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強化醫療服務行為監管,按照“事前預算告知、每月數據分析、年中重點約談、全程跟蹤監管”的程序,對費用指標和醫療服務質量進行考核評價。2020年,選擇2個縣區探索開展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醫保基金總額付費試點工作。(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27.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國家基層高血壓醫防融合試點作用,強化基層醫防融合。2020年,完善慢性病等重點疾病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28.采取“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有效方式,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加強居民醫療健康信息管理,實現居民醫療健康信息一人一檔、連續記錄、動態更新、共享共用,并逐步對居民開放。鼓勵開展網上簽約服務,開展網約護理、網約家庭醫生、網約家庭藥師等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委網信辦負責)
29.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機制,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應注重業績和貢獻,將職稱晉升與個人工作業績、年度考核結果掛鉤,申報基層衛生高級職稱人員,不要求提供外語成績和科研論文或課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負責)
30.加強縣鎮一體化管理,鼓勵實行基層人才“縣管鄉用”。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大督促檢查和通報力度,推動各地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政策,不得截留、挪用、擠占鄉村醫生相關經費。(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負責)
31.妥善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和支持鄉村醫生參加戶籍所在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可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市縣對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照規定發放工齡補貼。(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各市縣政府落實)
32.大力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藥品研發,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落實中西醫并重,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扎實推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落地見效,堅決破除阻礙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藥監局負責)
33.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到2022年,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并發揮好作用。(省中醫藥局負責)
三、切實加強組織實施
2020年5月底前,各市縣要結合實際制定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深化醫改的具體辦法,明確相關部門任務并組織實施。各設區市醫改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解決重點問題,督促協調各成員單位落實責任,協調指導各縣(市、區)大膽創新,積極跟進,抓好落實。
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要加大對福建省和三明市醫改經驗的宣傳培訓力度,會同相關部門對各地學習推廣經驗進行指導和評估,對推進滯后或工作不力的,要督促整改。省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對照本實施意見,主動認領責任、細化措施,加大對地方的指導力度,鼓勵引導支持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有特色的改革舉措。2020年,對中省確定的各項試點工作開展階段性評估和動態調整,工作措施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取消試點資格。
??????????????????????????????????? 陜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2020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