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在崇市屬有關部門:
??區衛生健康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科委制訂的《上海市崇明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9月19日
上海市崇明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加快打造與世界級生態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提升本區公共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和公共衛生社會治理水平,根據《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健康崇明行動方案(2019—2030年)》等要求,結合崇明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踐行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深化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崇明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健康崇明行動方案(2019—2030年)》等市、區文件的目標任務,結合疾控體系改革要求,以“能力提升”為主線,聚焦重點,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能力。到 2025年,進一步健全本區公共衛生體系,全面強化公共衛生應急、服務、協同、保障等關鍵能力,不斷滿足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和崇明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增強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有力推進本區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強化各級政府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充分調動部門、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構建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常態長效機制,完善體系運行機制,推進“大衛生”“大健康”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二)預防為主,平急結合。聚焦公共衛生安全,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常態化疾病防控和應急快速響應相結合,提升監測預警靈敏度和準確性,增強應急管理反應力和處置力。
??(三)科技引領,精準賦能。緊扣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定位,加快薄弱領域學科人才建設,提升專業人才隊伍能級。強化數據共享和數智賦能,將基礎研究和創新實踐有機整體貫通,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重大疫情防控,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
??1.建設系統集成、智能高效的傳染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體系。在市、區聯動的框架下,健全涵蓋癥候群、致病因素、輿情信息等要素的綜合監測網絡,建立完善多渠道數據匯集、多節點智能觸發的預警指標體系,發揮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在智能研判預警的作用。按照全市統一標準,建設公共衛生應急作業中心(EOC),健全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平臺功能,實現多部門、多領域、多環節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
??2.建設平急結合的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深化建設分級、分類、分診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為基礎,建立分區劃片的對口對接支持和轉診機制,健全重大疫情中的脆弱人群應急救治機制。加快推進區級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IDC)體系建設,加強傳染病臨床診治質控管理,全面提升區域傳染病應急救治能力。強化應急轉換能力儲備,在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崇明醫院牽頭下,按照市級大型公共設施應急使用改造標準完善應急隔離、救治處置場所,規范運行及管理。堅持中西醫結合,完善中西醫協同救治機制,加強重大傳染病中醫藥干預基層網絡建設和危急重癥應急救治專科能力建設。
??(二)加強機構內涵建設,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提升實驗室檢測和管理能力。結合崇明區域特點和發展需要,持續提升實驗室核心檢測能力。在市、區聯動框架下,建立并完善全流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實驗室生物安全能力和質控能力。根據市級相關工作部署,開展崇明島自然景區蜱的分布及防制策略研究,提升病媒監測相關能力。
??2.提升健康危害因素綜合監測和風險評估能力。完善環境健康綜合監測網絡布局,提升現場快速偵檢技術水平,提高健康危害因素的感知捕獲能力。加強環境、食品等健康風險內外暴露聯合評估技術儲備,為開展人群健康效應評估提供技術支撐。建立重點場所健康風險監測、調查與評估制度。推進健康危害因素的大數據風險評估平臺的應用,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監測評估、技術指導、質量控制和公眾風險溝通等能力。
??3.提升數字化綜合監管能力和建立長三角聯動執法機制。根據全市統一部署,拓展“智慧衛監”場景應用,推動游泳場所、集中式空調、公共飲水點等公共衛生重點監管領域狀況數據向社會公開服務,建設以消毒服務、生物安全、醫廢處置等傳染病防治綜合監管與風險預警處置為重點的智慧衛監優化項目。按要求推動監督執法標準化建設,開展市、區兩級聯動,完善公共衛生監督技術服務支撐體系。落實好醫療機構內建立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監督員制度。在《長三角區域衛生監督聯動執法實施辦法》(試行)框架下,結合崇明區、南通市實際,推動長三角區域衛生監督執法一體化進程相關工作要求有效落實。
??4.提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能力。強化健康科普有效供給,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科普主陣地作用,加強健康科普傳播影響力,推動健康科普能力提升,提高健康促進可及性和依從性。加強健康促進場所建設,深化健康自管小組內涵,持續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促進廣泛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強人群健康服務,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協同能力
??1.強化醫教結合,構建“家—校—社區”協同的兒童青少年重點疾病整合型防控模式。關注兒童青少年傳染病、近視、脊柱側彎、齲齒、肥胖、情緒和行為問題等主要健康問題,在全市統一部署下,在中小學校、托幼機構試點應用重點疾病整合型防控模式。以兒童青少年主要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加強綜合監測與干預,在市、區協同框架下,建立多源兒童青少年健康數據分析應用機制和適宜技術應用推廣評估機制,動態優化“家—校—社區”兒童青少年疾病防控策略。
??2.強化多元融合,構建慢性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堅持以人為核心,持續深化包括慢阻肺、胃癌在內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完善慢性病多因素綜合風險評估、篩查、干預和管理機制,推進整合型全程健康服務管理。結合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建設,完善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推動慢性病風險評估、篩查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務的“自主、實時、可及”,提升公眾自主健康管理意識和社區健康管理依從性。構建以社區篩查、臨床機會性篩查和健康檢查為主要手段的癌癥篩查管理服務體系,根據市里部署,開展胃癌、大腸癌等多種癌癥篩查。推進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視覺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建設,推動“三級眼健康網絡+影像采集+互聯網遠程篩查”模式,提升眼健康綜合服務質量,防控致盲性眼病。
??3.強化醫防融合,構建重大疾病綜合防治服務模式。針對老年人、職業人群、患者家屬等高風險人群特點,優化重大慢性傳染病共病篩查策略,建立早期精準篩查模式。探索以區傳染病醫院為主體,建立結核病篩查門診,與區內其他綜合性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建立結核病篩查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實現篩查工作的高效開展。提升社區結核病快速檢測篩查服務能力,推進實施高風險人群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措施。健全以疾控機構為主導、社區為基礎、醫療機構為支撐、區傳染病醫院為業務指導和診療服務的重大慢性傳染病協同服務管理創新模式。關注婦幼人群健康,持續推進婦幼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廣促進嬰幼兒早期發展技術和方法,建立兒童孤獨癥篩查網絡,推進新生兒相關疾病篩查,實現嬰幼兒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普及宮頸癌防治知識,強化宮頸癌篩查長效工作機制,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實施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逐步消除宮頸癌對婦女人群的健康威脅。
??4.強化精康融合,構建精神疾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關注兒童青少年、孕產婦、職業人群、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強化重點人群的心理疏導、心理援助及轉診服務。加強區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門診規范化建設,提升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診療能力。通過搭建社區精神障礙患者家屬互通平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等,健全互助交流渠道,提高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效果。
??(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發展,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綜合保障能力
??1.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進區精神衛生中心改擴建項目和區疾控中心達標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改造,到2025年,全區5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或開工標準化建設項目。啟動區級公共衛生中心規劃論證。
??2.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區級公共衛生培訓體系,建立師資隊伍,開展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骨干人才專項培訓,著力提升基層衛生應急人員的流行病學調查、公共衛生監測、風險研判、應急處置等核心業務能力,筑牢公共衛生防治網底。推進傳染病專業培訓,加強區內醫務人員培訓,提升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能力。加大社區精防人員業務培訓,提升精神疾病防治能力。繼續實施人才激勵、人才培養等綜合措施,保障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3.加強公共衛生相關學科建設。依托市級專業機構和高校等資源的支持和合作,開展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環境與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心理與精神衛生等重點學科建設,提升本區公共衛生技術保障能力。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要高度重視本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強化組織實施,確保任務有序推進,按期完成。區、(鄉)鎮要根據財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共同對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二)加強項目管理。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要抓好項目全程規范管理,完善項目評價機制,規范項目經費執行,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加強日常質控督導,以督促建、以查促改。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有關部門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多渠道廣泛開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宣傳。區融媒體中心等部門要加強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相關重要成果、典型案例的挖掘和宣傳報道力度,營造全社會重視公共衛生工作、參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附件:上海市崇明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
??附件
上海市崇明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
??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項目
??(一)傳染病綜合監測預警及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建設
??(二)平急結合的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以應對重大傳染病為主的區級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IDC)體系建設和救治能力提升)
??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項目
??(一)區疾控中心實驗室核心檢測能力提升和病媒實驗室升級改造
??(二)數字化綜合監管能力提升
??三、公共衛生社會協同能力提升項目
??(一)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設
??(二)人群心理健康和精神類疾病患者康復能力提升
??(三)結核病等重大慢性傳染病精準防控模式構建
??(四)基層兒童早期發展技術和方法推廣及嬰幼兒相關疾病篩查項目建設
??(五)宮頸癌綜合防治項目
??四、公共衛生綜合保障能力提升項目
??公共衛生學科人才隊伍建設(以開展人才激勵、區級骨干人才現場流行病學(FETP)培訓、傳染病專科培訓、心理人才庫人員培訓等重點項目來提升人才保障能力)
??注:以上項目根據《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建設項目,結合本區的工作實際設定。市級計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有未納入本區計劃的項目,本區按照市級統一部署推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