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衛規信〔2020〕10號
各縣(市、區、開發區)衛健局、發改委、財政局、醫保局,臺商投資區社會事業管理局、經發局、財政局,市衛健委直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福建省衛健委 福建省發改委 福建省財政廳 福建省醫保局關于印發<福建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閩衛規劃〔2019〕111號)、《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漳政辦〔2019〕67號)等文件精神,全面推進健康漳州建設,提升我市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便捷、智慧的醫療健康服務,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大衛生、大健康和預防為主的理念方針,以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為載體,立足信息便民惠民,以“互聯網+”為抓手,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商用、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等信息技術,利用3年的時間,逐步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優化完善、醫療衛生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智慧便民惠民應用創新豐富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體系,基本形成集成規范、智能精準、開放共享、高效便捷的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體系,全市“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群眾獲取醫療與健康服務更加優質便捷。
二、主要任務
(一)夯實“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基礎
1.強化區域平臺應用支撐能力。按照省級部署,推進實施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簡稱“區域平臺”)建設,以區域平臺互聯互通成熟度四級測評為目標,逐步拓展區域平臺應用功能,強化平臺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政務外網衛健專網網絡通訊速率,到2020年,區域平臺網絡接入寬帶不低于1000M,三級醫院不低于200M,二級醫院不低于100M,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低于20M。
2.促進健康醫療數據規范互通。以統一規范的數據資源目錄與標準體系,推進全市區域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2020年,各醫療機構數據質控月均評分達95分以上,醫院實現臨床診療數據規范化管理“四統一”,三級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分級評價達到4級以上水平、二級醫院達到3級以上水平。2022年,三甲綜合醫院醫療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達到四級水平、縣級綜合醫院達到三級水平。
3.提升縣域醫療信息服務能力。實施縣域醫療信息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拓展基層衛生信息系統七大功能模塊建設;完成市級平臺和縣級綜合醫院硬件擴容改造,夯實底層支撐環境建設基礎;縣級綜合醫院以統一的電子病歷為核心,健全整合各業務系統,并以基衛系統為支撐,建立醫共體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積極對接推進全省基層中醫館信息平臺建設,不斷促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4.推進“多碼融合”普及應用。建設推廣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金融支付碼等 “多碼融合”應用,逐步減少臨時就診卡發放,為公眾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診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等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到2022年,實現“多碼融合”應用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及,三級醫院、二級醫院臨時就診卡就診率應分別低于10%、20%。優先為臺胞發放電子健康卡,不斷推動閩臺醫療健康信息共享。
5.探索醫療信用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搭建漳州市醫療信用服務平臺,對接第三方信用體系,根據居民信用分賦予醫療信用額度,實現信用支付和醫保結算的“一站式”混合支付結算服務,落實居民就診的“先診療、后付費”服務。
(二)構建“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體系
6.推廣使用區域統一健康門戶。進一步整合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服務資源,全面推廣使用漳州市統一健康門戶,利用微信、支付寶、漳州通APP等載體,為公眾提供全市統一的便民入口,集中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精細化智慧醫療便民門戶。全市各級衛生健康單位已建設便民門戶的,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進行改造并接入市級統一健康門戶;未建設的確有業務需求的,需按要求逐級報批由市衛健委同意后方可建設。
7.實行統一預約診療服務管理。建立全市統一預約診療服務系統,落實統一“號池”管理、實名制預約、基層轉診預約等規定,不斷充實預約服務內容。三級醫院專家門診號源網上開放比例達到85%以上,二級醫院逐年提高預約診療比例。2020年,各級醫院全面實現門診網上預約,三級醫院實現體檢預約,普遍推行醫技檢查診間預約、“一站式”集中預約服務。網上號源優先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漳州市統一健康門戶開放。
8.建設區域互聯網醫院開放平臺。建立漳州市區域互聯網醫院開放平臺,為轄區內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提供統一、規范的平臺支撐。對接省互聯網醫療監管系統,對互聯網醫院的網上醫療服務行為進行全程監管。并提供包含在線診療、支付結算、處方流轉、藥品配送、移動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推動有條件的醫院接入漳州市區域互聯網醫院平臺,2020年,三甲綜合醫院先行先試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2021年,三級醫院普遍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2022年,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遍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9.推行區域電子處方流轉共享。建設漳州市電子處方流轉共享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醫療機構醫師電子開方、藥師電子審方、藥品零售企業配藥、物流送藥上門或患者就近便捷取藥的藥事服務新模式。推進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醫院建設智慧藥房,有效保障雙向轉診用藥銜接和基層中醫館用藥需求。2021年,初步建立基于醫療、醫藥、醫保信息協同的處方流轉共享模式。
10.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建立區域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漳州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聯體內以及更大范圍的醫學影像資料共享,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廣影像遠程會診服務模式,探索建立區域影像專家診斷工作站,逐步推行區域影像的協同診斷,實現影像集中閱片,讓患者就近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推行數字影像“云膠片”服務,實現患者可通過漳州市統一健康門戶隨時隨地查看個人影響資料和診斷報告。
11.優化就醫診療結算支付流程。各級醫療機構線下收費窗口、自助服務機普遍提供支付寶、微信掃碼等繳費服務。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強與醫保、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為患者提供多種在線支付方式。結合“多碼融合”應用,開展醫療保障結算移動支付,普遍推行診間結算,推動實現就醫診療“一碼”結算,逐步取消院內門診預繳金。加強患者就診信息共享,簡化自費患者手工報銷流程,實現報銷費用便捷支付。
12.優化住院患者出入院服務流程。以日間服務為切入點,普遍推行住院患者預出院床旁結算和預入院集中檢查服務。到2022年,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遍推廣床旁結算服務;三級醫院普遍推廣漳州市醫院日間手術試點經驗,利用“虛擬病區”為住院患者提供快捷的入院集中檢查和評估服務,減少患者住院天數,提高醫院病床周轉率。
13.建設區域醫養結合服務平臺。結合“互聯網+護理服務”,建設漳州市區域醫養結合服務平臺,以基本養老服務為基礎,以醫療服務為重點,構建區域居家健康服務體系,著重提高醫療診治服務、大病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的質量,為老人老年期各種病癥進行臨床診療,提供及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
14.推動衛生健康政務服務全程網辦。全面推行生育服務網上登記以及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審批等“一站式”服務,方便群眾快捷辦證、查詢信息、了解政策。加快推進衛生監督執法信息公開,實現衛生監督隨機抽檢結果、衛生行政處罰、監督對象衛生信用信息公開,方便公眾選擇衛生合格、質量安全的健康產品和服務機構。
15.開展AI輔助診斷大數據應用。基于漳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AI輔助診斷大數據應用系統,利用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醫生降低誤診率和減少工作量,為醫生提供病灶性狀描述、自動生成報告、精準定位病灶,降低漏檢風險,輔助診斷主要針對:肺結節分析、心血管分析、胸主動脈夾層分析、腹主動脈瘤分析等。
16.探索 “治未病”大數據應用。建設漳州市“治未病”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對健康檢查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分析,依據病例大數據,構建機器學習模型,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從而科學的評估居民健康狀況及存在風險,合理的管理健康指標,并及時進行健康干預。
17.鼓勵加快發展新興技術應用。大力發展5G智慧醫療,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展移動護理、院內導航、遠程健康監護等,探索智能醫學影像識別、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中醫專家系統、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多學科聯合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等應用,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結合家庭醫生簽約、醫養結合服務,探索應用可穿戴設備為患者提供遠程監測和遠程指導,逐步將居民個人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的生命體征數據規范更新至電子健康檔案,實現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三)推動“互聯網+公共衛生”融合發展
18.建立區域慢性病一體化管理。根據有關慢病一體化管理工作要求,完善各級醫療機構間慢病就診協同機制,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切入口,充實完善慢性病患者服務內容,結合移動智能設備,進一步為慢病患者提供日常全方位、個性化、連續性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務。對接全省慢性病監管平臺,利用交叉比對、聚類等手段分析區域的慢病情況,為我市慢病業務監管提供更全面、更準確和更及時的數據。
19.完善區域院前急救支撐體系。以市級平臺為支撐,以急救中心和醫院急診為核心,構建急救協同信息平臺,實現胸痛、卒中、創傷、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等患者院前-院中-院后數據的無縫銜接,為市級急救車配套車載終端設備,滿足院前急救信息的獲取和傳輸。探索結合5G技術應用,將標準版胸痛中心醫院和高級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醫院的救治能力輻射整體區域,帶動縣醫院和基層醫院建設不同級別的急救中心,實現“漳州市急救一張網”。
20.打造精細精準公共衛生服務。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對接實施福建省免疫規劃系統、血液信息管理系統、婦幼健康系統、職業病防治綜合管理系統、集中消毒餐具飲具追溯管理系統和兒童腫瘤監測系統等建設改造。2020年,全市所有預防接種單位聯網使用全省統一的免疫規劃系統;實現異地用血直免、電子獻血證普及,方便群眾查閱獻血信息;全市婦幼健康信息管理不斷完善,實現智能化、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婦幼健康服務管理;全市職業病防治機構全部納入監管范圍;全市所有餐具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納入信息溯源管理范圍;完成全市近4年的首批4種兒童血液病、6種兒童惡性腫瘤病歷錄入系統。2022年,80%的預防接種單位完成兒童免疫規劃數字化門診建設。
(四)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保障體系
21.推動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轉變監管理念和方式,建設一體的質量控制、績效評價和綜合監管等區域決策支持系統,實時反映各項醫療運營指標,精細提供多維和細顆粒度的數據挖掘、查詢與分析,精準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質量、費用分析和績效管理,有效促進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行為的數字化、智能化監管。2020年起,面向漳州區域范圍為公眾提供各類醫療健康服務的在線平臺,均須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進行報備審批并接入漳州市全民健康信息監管平臺。
22.提升數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各地各單位在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活動時,要始終堅持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原則,將創新應用和防范風險緊密結合,嚴格執行《網絡安全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基因數據等,提高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攻擊能力和災難恢復能力,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融合創新、規范發展。2020年,全市各級醫療健康單位均需按照規定達到相應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未完成相應等級測評的,不得開放面向互聯網的各類服務應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單位要結合本轄區醫療健康服務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本轄區實施方案,細化任務分解、督促工作落實、總結經驗成效,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下一步,衛健委將對照相關考評標準和實施細則(另行文發布)定期開展相關督導檢查,各地各單位要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定期聽取匯報、掌握進展,確保我市“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全面推進。
(二)加強協調配合
各地各單位要將“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工作與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等工作同部署、同推進。要加強與宣傳、發改、財政、醫保等部門的有效溝通協調,力爭在體制、機制、政策上取得突破,形成工作合力,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確保便民服務與深化改革互相助力、協同推進。
(三)加強宣傳引導
各地各單位要大力宣傳“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具體舉措和進展成效,不斷發掘和樹立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有益經驗進行宣傳推廣,不斷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要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營造濃厚的推進我市“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社會氛圍。
漳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漳州市財政局?????? ??????漳州市醫療保障局
2020年7月31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