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衛〔2022〕11號
各縣(市、區)衛生健康局、發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醫保局、殘聯,高新區、循環化工園區相關部門:
現將《石家莊市“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行動計劃》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石家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石家莊市發展改革委員會
石家莊市教育局??????????????????????????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局
石家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石家莊市民政局
石家莊市財政局 ????石家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石家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石家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石家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石家莊市體育局????????????????????????????石家莊市醫療保障局
石家莊市殘疾人聯合會?
2022年9月30 日
?
石家莊市“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行動計劃
?
為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和《河北省“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行動計劃》,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穩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善,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數量顯著增加,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相關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加強,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服務內容更加豐富,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三級、二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比例分別達到85%以上、75%。
——居家社區機構健康服務協調推進,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斷增加,供需均衡程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質量持續改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化健康管理服務率、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65%以上、75%以上。
——醫療衛生機構適老化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看病服務流程不斷優化,就醫體驗不斷改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中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到8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老年健康教育,提高主動健康能力
1.充實老年健康教育內容。開展積極老齡觀宣傳教育,引導老年人樹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強化“家庭是健康第一道關口”的觀念,促進老年人及其家庭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市級健康科普專家庫,指導二級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健康科普隊伍,開展健康生活理念宣傳、健康巡講、衛生健康宣傳、疾病預防知識普及等活動。實施老年健康素養促進項目,監測老年人健康素養和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狀況,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知曉率和健康素養水平。開展“三減三健”專項活動。加強關愛失智老年人的社會宣傳與教育。培養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擴大老年健康教育服務供給。各級老年大學和老年教育機構將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鼓勵醫學院校、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為老年人及家屬、照護者開設護理保健、照護技術培訓等課程。支持老年健康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技能訓練。(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豐富老年健康教育服務形式。組織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以及其他涉老健康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客戶端等多種方式和媒體媒介,傳播老年健康、體育健身等相關知識,宣傳老年健康達人典型案例。(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4.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老年人健康的能力。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整合老年人健康體檢信息,優化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規范提供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服務。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項目,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探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路徑,不斷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優先為失能、重病、高齡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規范的簽約服務。(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5.優化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大力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依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健全三級預防體系,構建慢性疾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加強老年人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重點慢性病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分類管理和健康指導。推動老年人高發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加強癌癥早診早治。開展失能(智)預防與干預工作,到2025年,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實施老年口腔健康行動,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傳和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動。實施老年人營養改善行動,監測、評價、改善老年人營養狀況。建立老年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老年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加快無障礙建設和住宅適老化改造。在老年人集中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市衛生健康委、市住建局、市園林局、市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服務。實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實施老年心理關愛項目,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早期識別和隨訪管理,到2025年,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點覆蓋所有縣(市、區)。加強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鼓勵設置心理學相關學科專業的院校、心理咨詢機構等開通老年人心理援助熱線,提供心理輔導。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進文體衛融合。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方式和方法,引導老年人參加力所能及、科學有效的健身項目。加強城鄉社區、醫養結合機構健身設施建設,開展城鄉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發揮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的作用,指導老年人科學健身,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市體育局、市文廣旅局、市住建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老年醫療服務水平
8.增強老年疾病診治能力。在醫療機構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老年綜合征管理,對住院老年患者加強營養不良、跌倒、肺栓塞、誤吸和墜床等高風險篩查,在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優撫醫院、護理院、醫養結合機構開展老年綜合評估服務,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從單病種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加強醫療機構醫療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保障老年人突發意外應急救治需求。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診治能力。推進老年醫學專科聯盟建設。加強老年人用藥指導,建立老年慢性病長期處方制度。(市衛生健康委、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加強康復和護理服務。加快實施康復中心服務能力提質工程。健全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到“十四五”末,推動全市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發揮康復醫療、中西醫結合在老年健康服務中的作用,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統、專業、連續的康復醫療服務。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市中醫院建設國家級中醫康復中心。建立覆蓋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復期、長期照護期、生命終末期的護理服務體系,完善以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老年護理服務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服務,提供居家護理、日間護理服務等。(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0.發展安寧療護服務。穩步做好安寧療護試點工作,每個縣(市、區)至少設立1個安寧療護病區,有條件的社區、鄉鎮衛生機構可設立安寧療護病床。發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建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相銜接的安寧療護工作機制和轉診流程。開展安寧療護標準、規范等培訓,推進安寧療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落實國家安寧療護用藥指南,建立健全安寧療護服務涉及的止痛、鎮痛、麻醉等藥物配備和監管制度。(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創新連續性服務模式。鼓勵康復護理機構、安寧療護機構納入醫聯體網格管理,建立暢通合理的轉診機制,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擴大醫聯體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范圍,可按規定報銷相關醫療費用,按成本收取上門服務費。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空間和內容。(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體系
12.加強居家(社區)照護服務。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服務模式,支持社區、機構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照護者培訓和“喘息”服務,組織協調志愿者對居家失能老人開展照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利用社區配套用房或閑置用房開辦護理站,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機構合作,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照護、臨時照護等基本服務。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與健康服務。(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3.促進機構照護服務發展。支持具備服務能力的護理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養老機構,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鼓勵具備服務能力和相應資質的機構設置失能老年人家庭養老、家庭照護床位。推進照護機構老年癡呆患者照護專區和社區老年癡呆患者照護點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14.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支持以醫優養、養中有醫、醫養簽約等多種形式醫養結合服務。為養老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并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探索建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醫養結合機構和養老機構間的醫療養老聯合體。支持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與敬老院、農村幸福院通過毗鄰建設、簽約合作、托管、劃轉等形式,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和就醫兩方面需求。引導社會資本建設集團化、連鎖化的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采取政府購買簽約服務的方式,為養老機構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開展醫養結合機構醫養床位轉換試點,制定養老床位與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到2025年,養老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能力,每個縣(市、區)有1所以上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開展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創建活動,創建一批全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和省級醫養結合優質服務單位,探索建立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基地。持續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實施社區(鄉鎮)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利用現有資源建設社區(鄉鎮)醫養中心,重點為社區(鄉鎮)失能(失智)、高齡、重病、生命終末期等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診治、醫療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為主,兼顧日常生活照料的醫養結合服務。提升醫養結合機構傳染病防控能力,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擴大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開展優質高效的遠程醫療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發展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
16.提升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發揮中醫藥在老年預防保健、綜合施治、老年康復、安寧療護服務的獨特作用。鼓勵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中醫醫院與老年人家庭開展簽約服務。加強老年人養生保健行為干預和健康指導,豐富干預和指導內容。(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7.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大力實施魅力中醫院建設,深化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解決部分縣公辦中醫院空白問題。加快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加強市級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和縣級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實施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人才培養能力、技術推廣能力建設提升行動,提高中醫治未病、康復服務、中醫藥服務能力。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著力打造一批融“醫、養、護”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養老基地。基本實現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堂全覆蓋,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家高水平國醫堂,打造一批具有中醫藥服務優勢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快基層“能西會中”全科型人才培養。(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加大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以“中醫生活化、生活中醫化”為主題,廣泛開展中醫藥宣傳。依托市縣中醫院組建中醫藥文化百人宣講團,聯合市教育局遴選培養一批中醫藥文化特色教師和校外輔導員。舉辦中醫藥文化宣傳短視頻網絡大賽等活動,征集推廣優秀中醫藥文化產品。篩選一批家庭中醫藥適宜技術向市民推廣,增強群眾中醫藥參與度和獲得感。積極開展中醫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以及藥膳食療科普等活動。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壯大老年健康服務機構
19.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推進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建設,新建或改造一批康復醫療機構(含中醫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至少建設1所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和1所護理院(中心、站),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所標準化康復中心。實施優撫醫院提質改造工程,積極推進優撫醫院新址遷建。鼓勵有一定規模、運營困難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支持農村地區建設康復醫院、護理院、護理站等接續性醫療衛生機構,鼓勵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富余編制床位開設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推動城市社區建設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醫療護理站,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開辦護理院。開展老年健康服務機構(科室)規范化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老年醫學科建設。以公立醫院為重點,持續推進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占比達到60%以上,不斷提升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臨床專科能力。建立醫院老年醫學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養結合機構、護理院等機構固定聯系,實現老年患者的連續治療及全程化連續照護。(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21.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活動,醫療機構普遍開通老年患者就診綠色通道,提供多渠道預約、掛號服務。優化入出院流程,推行入出院“一站式”服務。從文化、管理、服務、環境等方面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適老政策,切實解決老年人就醫中遇到的智能技術困難,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務。(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八)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
22.加強老年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鼓勵開設醫學專業的院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老年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放大學開設老年醫學、藥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安寧療護和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和課程,開展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培養老年健康相關復合型人才。(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大老年健康專業人才培訓力度。積極參與老年健康隊伍建設專項工程,組織參加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安寧療護服務能力和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以及臨床醫務人員的老年醫學知識、技能培訓和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開展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培訓。實施老年醫學領軍人才支持項目。加強院校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強化老年健康照護隊伍建設。落實老年健康相關職業人才評價制度,完善以體現技術技能價值激勵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形式。實施老年醫療護理員培訓項目,增加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醫療護理員數量。加快培養服務于老年健康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隊伍。(市衛生健康委、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促進健康老齡化科技和產業發展
25.積極開展老年健康科學研究和推廣。加強老年慢性病、共病診療技術、老年康復護理技術、老年功能維護技術等研發推廣與轉化應用。通過各級財政科技計劃支持老年健康相關監測、干預、預防、診斷、治療、評估等適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廣。鼓勵企業開展老年人多發病、常見病的藥物研發。(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發展老齡健康產業。實施老齡產業培育工程,推動老年健康與養老、養生、文化、旅游、體育、教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實施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提升和應用推廣工程,研發老年人醫療輔助、家庭照護、康復輔具等智能產品和可穿戴設備。加強老年用品和為老服務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27.強化信息化支撐。進一步完善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功能,做好老年健康數據的收集,推動涉老數據共享。探索“互聯網+老年健康”服務模式,開展一批智慧健康服務示范項目,建設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園區、街道(鄉鎮)、基地。(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老齡健康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機制,將老齡健康工作重點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工作督查和績效考核,推動老齡健康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市直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負責〕
(二)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籌資機制,保障促進健康老齡化工作的必要經費,加強老年健康服務領域的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充分發揮公益彩票、慈善捐助等多元資金的作用,為普惠性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服務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保障體系
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體現公益、投保自愿的原則,積極宣傳國家推廣的適老保險產品,鼓勵老年人選擇性購買相關專屬保險產品,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傷害能力。〔市醫保局、各縣(市、區)負責〕
(四)強化監督考核
充分發揮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綜合協調作用,把促進健康老齡化的政策措施作為評價各成員單位履職盡責情況的重要內容。健全監測檢查評估評價機制,建立重點任務臺賬,督促相關政策制定和任務落實。(市衛生健康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