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重慶市提升醫養結合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行動方案(2023—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重慶市民政局??? 重慶市財政局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重慶市醫療保障局
2023年11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提升醫養結合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行動方案(2023—2027年)
健康服務需求是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推進醫養結合,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為貫徹落實《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委發〔2022〕21號)要求,進一步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著力推動醫養有效銜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7年,建立比較完善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和醫養結合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位居西部前列,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全市建立老年醫院10個、護理院(中心)40個、社區(鄉鎮)醫養中心100個,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立比例達到70%,爭創全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10個以上,老年醫學和老年健康服務人才基本能滿足服務需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比例達到95%。
《行動方案》主要指標
序號
|
分 ?類
|
指標名稱
|
2022年
|
2025年
|
2027年
|
1
|
服務體系
|
老年醫院數量(個)
|
2
|
5
|
10
|
2
|
|
護理院(中心)數量(個)
|
19
|
30
|
40
|
3
|
|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立比例(%)
|
60
|
65
|
70
|
4
|
|
每千名老年人老年醫學科床位(張)
|
0.48
|
0.55
|
0.60
|
5
|
|
社區(鄉鎮)醫養中心(個)
|
28
|
60
|
100
|
6
|
|
安寧療護床位(張)
|
228
|
500
|
1000
|
7
|
服務能力
|
老年醫學科每床配備醫師數(人)
|
0.18
|
0.22
|
0.25
|
8
|
|
老年醫學科每床配備護士數(人)
|
0.37
|
0.44
|
0.50
|
9
|
|
老年醫學人才培養(人)
|
300
|
1500
|
2500
|
10
|
|
老年健康服務技能人才培訓(人)
|
1000
|
6000
|
10000
|
11
|
|
全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個)
|
0
|
8
|
10
|
12
|
惠民有感
|
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
|
62
|
75
|
80
|
13
|
|
65歲以上老年人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
|
60
|
65
|
70
|
14
|
|
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
50
|
70
|
75
|
15
|
|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比例(%)
|
82
|
90
|
95
|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老年醫療服務體系。
1. 統籌市域老年醫院資源布局。依托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加強老年醫院建設,推進全市老年醫院發展。建成投用重醫附一院第一分院二期工程,加強市老年病醫院新院區建設,加快創建三級甲等醫院,打造成為重慶市老年醫學龍頭醫院和全國老年醫院建設示范樣板。引導部分符合條件的一級和二級公立醫院轉型為老年醫院。到2027年,全市老年醫院達到10個以上。
2. 推動老年醫學科高質量發展。加快老年醫學市級“雙中心”建設,支持重醫附一院爭創國家老年病區域醫療中心,新建1個市級老年醫學中心和2—3個市級老年病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推進老年醫學科規范化建設,實施市級老年醫學科規范化建設項目。到2027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立比例達到70%,建設50個規范化老年醫學科。依托市老年病科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加強質量控制和監督考核,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3. 夯實基層老年醫療服務網底。加強社區醫養服務能力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利用現有資源,爭取中央專項資金,依托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次中心等項目建設,到2027年,改建、擴建或新建100個社區(鄉鎮)醫養中心。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完善全科醫學部設置,優化業務布局和流程,強化和拓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功能。推進家庭病床改革試點,制定家庭病床服務辦法,為行動不便、需要連續治療、到醫療機構就醫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
4. 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加強護理院(中心)建設,引導部分一級和二級公立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對社會力量舉辦護理院(中心)在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上不作限制,支持社會力量連鎖化運營護理院(中心)。到2027年,原則上每個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設立1所護理院(中心)。開展星級護理院評定工作,制定護理院星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定期開展護理院星級評定。建立健全健康照護項目清單、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開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評估,提供相應的健康照護服務。
5. 推廣安寧療護服務。擴大安寧療護服務供給,全市建設2—3個安寧療護中心,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立安寧療護科或病區,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到2027年,全市安寧療護床位1000張以上。完善安寧療護制度體系,制定安寧療護地方標準,建立安寧療護監督評估和質量評價機制。完善醫保政策,探索對安寧療護疾病治療的醫保支付方式。推進安寧療護國家試點,發揮國家試點區縣的示范作用,推動全市安寧療護工作提質擴面,爭取再增加1—2個國家試點區縣,啟動安寧療護市級試點工作。
(二)推動醫養服務有效銜接。
6. 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完善土地、財稅、價格、保險、人才等政策,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醫養結合工作的積極性。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實行備案管理,支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協議合作等形式,為養老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鄉鎮敬老院等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推進醫養聯合體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區縣以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為主體,成立醫養聯合體或醫養聯盟,指導和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到2027年,成立醫養聯合體或醫養聯盟的區縣達到20個以上。
7.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積極爭創全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開展市級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創建活動。到2027年,建設10個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區縣和示范機構、40個市級醫養結合示范區縣和示范機構。修訂完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指南,規范簽約合作內容,明確服務合作經費,進一步提升醫養簽約質量。成立市級醫養結合質量控制中心,加強對醫養結合服務的質量控制和技術指導。
(三)提升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8. 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和預防保健。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依托敬老月、老年健康宣傳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廣泛開展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科普。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和心理關愛專項行動。實施心血管、腦卒中、慢阻肺、癌癥等重點慢性病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到2027年,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逐步提升。
9. 做實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以老年人為重點,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化簽約服務方式,提高簽約服務質量,推廣彈性化簽約服務和功能社區簽約服務。到202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到80%。規范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市委創先爭優賽馬比拼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健康評估、健康體檢和健康指導服務。到202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0%。
10. 加強老年人慢病管理服務。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每年至少4次隨訪服務,提升老年慢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延緩或減少慢病并發癥發生。鼓勵各醫療機構提供預約取藥、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慢病用藥需求。堅持慢病長期處方制度,各醫療機構可根據老年慢病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對于病情穩定的老年慢病患者,最多可開具不超過12周的長處方,減少老年人到醫療機構就診次數。
(四)增強老年健康服務能力。
11. 加強老年疾病領域學科建設。圍繞老年疾病相關的心血管、神經、呼吸、內分泌、精神、腫瘤等領域,到2027年,打造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20個以上。聚焦老年人高發的惡性腫瘤、呼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開展醫學科技創新,每年立項科研項目20個以上。促進老年健康相關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臨床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12. 加大老年健康服務人才培養。組織實施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開展市級老年醫學人才培訓,將老年醫院、老年醫學科、醫養結合服務等機構的醫護人員納入培訓計劃,常態化開展培訓。到2027年,累計培養2500名老年醫學人才。實施萬名老年健康服務技能人才培訓項目,持續增加老年健康服務人才供給。到2027年,累計培養10000名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健康照護師等職業技能人才。鼓勵相關職業院校和機構開展老年護理、康復、照護等專業技能培訓。
13. 加強中醫藥特色優勢應用。強化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簽約服務,推廣一批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到2027年,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75%以上。強化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3—5個中醫治未病中心,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部規范設置治未病科室。強化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推進中醫健康養生養老進社區、進家庭、進機構,新建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8—10個。
(五)創新老年健康服務模式。
14. 營造老年就醫友好環境。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老年人到公立醫療機構就醫,免交普通診察費。醫療機構建立老年人掛號和就醫綠色通道,優化就醫流程,為老年人看病就醫提供便利服務。到2027年,95%以上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在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過程中,保留適量的掛號、繳費、打印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加強引導服務,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15. 推進老年健康服務數字化。依托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基層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完善相應功能模塊,促進老年健康數據的匯集、融合和共享。建立完善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推進遠程醫療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到2027年,老年人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70%以上。推動“互聯網+照護服務”納入數字健康場景建設計劃,為高齡、失能及慢病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咨詢指導、健康照護等服務。創新老年健康服務管理,鼓勵和推動可穿戴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探索開展遠程實時查看、實時定位、健康監測、緊急救助呼叫等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要認識加強醫養結合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將其放在本地區本部門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中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加強方案組織實施,明確年度目標,細化任務分工,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落地落實落細。
(二)加強工作協同。樹立“一盤棋”思維,深化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內外協調的老年健康工作格局,衛生健康、民政、醫療保障等部門要建立工作協同落實機制,統籌發揮各方職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健康老齡化融入相關政策,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三)加強要素保障。積極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項目支持、人才培養、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對老年健康工作給予支持和傾斜。加強醫保對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等政策支持。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重點解決重度失能老年人基本護理保障需求。
(四)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回應老年健康需求和服務方面的社會關切及熱點問題,廣泛宣傳老年健康工作政策、進展成效、實踐經驗等,厚植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