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 《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7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玉環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3-2027年)
為加快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根據《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發〔2022〕25號)、《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浙衛發〔2021〕3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的“兩個先行”目標任務,著眼老年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需求,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深度融合,構建起高質量醫養結合發展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標
到2027年,力爭創成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1-2個示范機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達5個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規范建設率達100%,建成市級醫院安寧療護病區1家,50%以上鄉鎮衛生院(中心)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每千名老年人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達5.8張,每萬名老年人擁有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張,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護理員28人;65歲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達65%以上,獨居高齡老年人健康服務率達70%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醫養結合體系建設。
1.注重規劃布局。將醫養結合發展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等,推進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設施統一規劃、毗鄰建設。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內部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新建設“未來社區”的,須建設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允許并鼓勵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相關規劃和規范的前提下用于建設醫養結合項目。(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水利局、市衛生健康局、各鄉鎮<街道>、玉環經濟開發區)
2.突出數改引領。依托“健康地圖”,加速融合衛健、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信息,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加快數據標準化和規范應用,逐步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共享指標體系,確保各類老年人信息有效使用,打造覆蓋家庭、村社、機構的醫康養一體化管理平臺,實行數據動態監測和管理,包括居家醫療和醫養簽約合作巡診等延伸服務、康養聯合體服務、村社黨群志愿者的聯動管理等。大力發展“互聯網+”等健康醫養服務,利用有線電視平臺,可穿戴設備,便攜式、自助式健康監測等設備,重點對高齡、獨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開展基本狀況動態監控,滿足老年人對遠程醫療、照護、養老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大數據發展中心)
(二)擴大醫養結合服務供給。
3.深入推進醫養簽約合作。按照“屬地管理、就近就便、全面覆蓋”的原則,鼓勵未設置醫療機構或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弱的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和雙方責任。同基層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的,其合作簽約經費、服務費標準和服務項目按照《關于開展黨建統領多方協同助力“浙里康養”六大行動的通知》(玉組通〔2022〕38號文件)執行,個性化服務經費由養老機構承擔。鼓勵具備醫療條件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服務能力強的公立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醫養簽約合作全覆蓋,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健康巡診服務率達100%。(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各鄉鎮<街道>、玉環經濟開發區)
4.積極開展居家醫養服務。基層醫療機構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參保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老年人能力評估,為老年患者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的居家醫療服務,并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扎實做好其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所需經費由市財政局保障。探索家庭病床與養老床位“兩床融合”的居家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結合“百村千嫂·聯建助老”專項行動,構建以村嫂為主,助老專員和黨群志愿者為輔的村社助老隊伍,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陣地。到2027年,65歲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達65%以上,獨居高齡老年人健康服務率達70%以上。(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市婦聯)
5.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支持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利用現有床位開展養老、康復、護理服務。公立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的,向市民政局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經有關單位同意,向市委編辦提出“宗旨和業務范圍”變更申請,涉及建設、消防、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有關條件,如不改變布局流程的,可依據醫療機構已具備的上述相應資質直接進行登記備案,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簡化手續。(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發改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消防救援大隊、市醫療保障局)
6.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嚴格落實備案管理。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引導其向高水平、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方向發展,并按規定享受稅費、投融資、用地等有關優惠政策。支持和引導上市掛牌企業中涉及大健康、醫藥、服務等產業公司積極加強與醫養結合機構合作拓展產業鏈。到2027年,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60%以上。(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
(三)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7.提升老年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公立醫院老年醫學科和康復醫學科規范化建設,健共體總院通過選配業務骨干、安排專家坐診、加強業務指導等多種舉措,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醫療、老年護理、安寧療護等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院龍頭帶動作用,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科建設,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體現中醫藥在老年健康服務中的特色優勢。扶持推動安寧療護工作,加快建立市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中心)、居家的三級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到2023年,建成市級醫院安寧療護病區1家;到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規范建設率達100%;到2027年,50%以上鄉鎮衛生院(中心)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每千名老年人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達5.8張。(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
8.開展多樣化健康服務。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健康服務專項行動開展多樣化健康服務。聚焦認知障礙老年群體的照護服務,推進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美麗心靈”項目,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做好居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到2027年,每萬名老年人擁有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張。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飲食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老年人營養干預納入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項目。推動實施老年人膳食指導等營養專業衛生標準,提供適合老年人的營養配餐助餐服務,實現老年助配餐服務鄉鎮(街道)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婦聯、各鄉鎮<街道>、玉環經濟開發區)
(四)加快建設人才隊伍。
9.擴大醫養結合服務隊伍。將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分別納入衛生健康和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加強養老護理員執業技能培訓,分級分類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常識培訓。支持在大型養老機構設立養老護理員、認知障礙照護培訓基地。到2027年,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達到28人以上。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內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老年醫學、康復臨床、護理、安寧療護等專業的進修輪訓。鼓勵醫養結合機構采取協議方式與公立醫院開展人才培育合作。鼓勵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及其他專業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成員及家政服務等從業人員提供照護和應急救護培訓。(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市紅十字會)
10.建立人才隊伍激勵機制。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與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享有同等的職稱評聘、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待遇,醫養結合機構沒有條件為醫務人員提供繼續教育培
訓的,由市衛生健康局統籌安排集中培訓。落實醫師多執業機構備案制度,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鼓勵退休醫務人員參與醫養結合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局)
(五)提升政策支撐和保障力度。
11.完善投入保障機制。落實醫療衛生機構財政投入政策,支持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其養老服務部分享受養老機構同等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安寧療護工作,結合實際對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安寧療護病區(房)建設給予適當補助;鼓勵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通過“助老”“助醫”等項目以及公募行動,開展針對安寧療護患者、醫務人員和志愿者的關心關愛計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
12.完善醫保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按規定同等享受醫保聯網及結算政策。落實老年人慢性病用藥長期處方制度。建立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根據臺州市統一部署,推動實施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大力發展醫養保險,開發針對老年人風險特征和需求特點的專屬產品,重點發展老年人疾病保險、醫療保險等。持續做好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工作。(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臺州銀保監分局玉環監管組、各鄉鎮<街道>、玉環經濟開發區)
13.完善收入分配和價格政策。建立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收費政策,收費標準原則上應當以實際服務成本為基礎,綜合市場供求狀況、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轄區內公辦養老機構的基本養老服務收費(床位費和護理費)由價格主管部門核定后執行。各類醫療機構按照規定合理設置安寧療護服務項目。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以按照相關要求,自行確定安寧療護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屬于治療、護理、檢查檢驗等醫療服務的,按現有項目收費;屬于關懷慰藉、生活照料等非醫療服務的,不作為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收費標準由醫療機構按有關規定自主確定。公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簽約合作、為老年人開展居家醫療服務等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并向一線醫務人員傾斜。(責任單位: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醫養結合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市衛生健康局和市民政局分別牽頭推進醫養和康養工作。市財政局落實相關經費保障。市人力社保局全力落實“兩個允許”政策,鼓勵基層醫務人員開展工作。市醫療保障局在確保醫保資金安全前提下,支持推動醫養康養工作發展。各有關單位要各司其職,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推進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督促指導。將醫養結合相關工作納入市對鄉鎮(街道)、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體系,考核結果與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掛鉤。同步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適時開展多部門聯合的工作督導,推動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三)加快品牌打造。以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為契機,推動打造一批具有玉環特色的醫養結合示范項目,選樹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醫養結合服務典型。加強對改革成果的宣傳推廣,積極營造全社會充分理解、積極支持、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
本意見自2024年1月22日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