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衛生健康委,委直屬有關單位,醫學院校附屬醫院,中央駐津醫院,部分部隊、企事業單位醫院:
??? 目前我市兒童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節,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作用,釋放中醫醫療服務資源潛力,提高兒科接診能力,縮短患者在院就診和等待時間,滿足基層群眾就醫需求,市衛生健康委組織中醫藥專家研究制定了《天津市2023年冬季兒童呼吸道疾病中醫藥防治推薦方案》。現印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各區衛生健康委要加強對轄區內醫療機構應用本推薦方案的指導,督促醫療機構保障服務質量,確保醫療安全。指導醫療機構加強重點中藥飲片儲備,滿足群眾中藥飲片用藥需求。
二、各級醫療機構可按照我市推薦方案提前調配中藥飲片供患者煎煮服用,也可提前煎煮袋裝中藥湯劑供患者直接服用,減少患者在醫院就診和等待時間,提高接診效率。
三、各區衛生健康委要依托轄區內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通過開展培訓或遠程診療等方式,指導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患者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起到分流減峰作用,緩解醫院接診壓力。
四、各級中醫醫院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兒科呼吸道疾病診治中的優勢,廣泛運用小兒推拿、中藥貼敷、中藥灌腸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同時針對患兒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健康宣教,普及兒童呼吸道疾病的中醫預防、治療、居家康復及護理知識和注意事項,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患兒康復。
2023年11月22日
(此件主動公開)
天津市2023年冬季兒童呼吸道疾病中醫藥防治推薦方案
2023年11月始,天津市區域內兒童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呈快速上升勢頭,多種病原(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鏈球菌等)交叉疊加,造成了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態勢。患兒以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上下氣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為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選擇臨床多見的若干證候,根據此次疾病中醫證候特點,制定本方案。
一、預防推薦處方
處方:銀花6g、連翹6g、大青葉6g、蘇葉6g、牛蒡子6g。
適用人群:本方適用于正常體質兒童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預防使用;平素體弱易感,汗多,納呆食少,便溏者不適用。
服用方法:根據兒童年齡、體重,每劑藥煎煮150ml~200ml,每日分3~5次溫服。
二、治療推薦處方
1.風邪犯肺證
臨床表現:咳嗽咽癢,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微有惡寒發熱,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處方:紫菀10g、杏仁6g、桔梗10g、白前10、紫蘇葉10g、荊芥穗10g、清半夏6g、陳皮10g、黃芩10g、甘草6g。
本方適用于感冒、急性氣管炎等疾病,臨床以咳嗽、痰白、咽不紅等癥狀為辨識要點。
推薦中成藥:通宣理肺顆粒、杏蘇止咳口服液、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
2.風熱犯衛證
臨床表現:發熱,咽痛,鼻塞流涕,納食正常,大便干或正常。咽紅,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處方:金銀花10g、連翹10g、薄荷6g(后下)、荊芥穗10g、葛根10g、柴胡10g、桔梗10g、蘆根15g、淡豆豉10g、黃芩10g、赤芍10g、板藍根10g、甘草6g。
本方適用于感冒、流感、皰疹性咽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以發熱、鼻塞流涕、咽紅咽痛、大便偏干等癥狀為辨識要點。
推薦中成藥: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金翹顆粒、小兒熱速清口服液等。
3.風熱犯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或咳嗽有痰,納可,大便正常或秘結。咽紅,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浮數。
治法:辛涼宣泄,清肺化痰。
處方:蜜麻黃3~6g、杏仁6~10g、生石膏15-30g(先煎)、薄荷6g(后下)、金銀花10g、連翹10g、桔梗10g、前胡10g、蘆根15g、荊芥穗10g、黃芩10g、柴胡10g、萊菔子10g、甘草6g。
本方適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臨床以發熱、咳嗽、咽紅等癥狀為辨識要點。
推薦中成藥: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等。
4.痰熱壅肺證
臨床表現:咳嗽痰多,色黃質稠,或伴低熱,大便干或正常。咽紅,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或滑數。
治法:宣肺清熱,化痰止咳。
處方:蜜麻黃3~6g、苦杏仁6~10g、黃芩10g、桔梗10g、瓜蔞15g、浙貝15g、葶藶子6g(包煎)、枳殼10g、射干10g、青黛6g、魚腥草15g、甘草6g。
本方適用于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臨床以咳嗽、咳痰、咽紅等癥狀為辨識要點。
推薦中成藥:金振口服液、肺力咳合劑等。
5.痰濕蘊肺證
臨床表現:咳嗽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間痰聲,胸悶納呆,神乏困倦,形體虛胖,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治法:燥濕化痰,肅肺止咳。
處方:蜜麻黃3~6g、苦杏仁6~10g、白前10g、浙貝10g、紫蘇子10g、紫菀10g、清半夏6g、陳皮10g、茯苓10g、萊菔子10g、甘草6g。
本方適用于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疾病,臨床以咳嗽、痰多色白等癥狀為辨識要點。
推薦中成藥:橘紅痰咳液、二陳丸等。
以上方劑藥物根據患兒年齡、體重及病勢,每劑藥煎煮150ml~300ml,每日分3~5次溫服。5歲以下患兒,醫生可結合實際情況酌情調整藥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