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醫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進一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根據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國醫改發〔2021〕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等有關文件要求,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借鑒福建省三明市醫改工作經驗做法,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加快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在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制度、醫保支付方式等方面實施若干創新突破措施,形成聊城醫改經驗。
二、工作目標
聚焦“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服務優”,以構建優質高效縣域整合型服務體系為目標,確定東阿縣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域醫共體試點縣,冠縣為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縣招鄉聘村用”縣域改革試點縣,其他縣(市、區)選取1家公立醫院與1—2家鄉鎮衛生院試點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成熟后以縣為單位推開。通過醫共體建設,實現縣域醫療服務體系提檔升級,縣域內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保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點任務
(一)健全醫改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
1.強化組織領導。認真學習三明堅持人民至上,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真抓實干、動真碰硬。落實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及時調整醫改領導小組,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完善工作機制,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各縣(市、區)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專題研究1次醫改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及管委會負責)
2.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保障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聚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等重點領域,強化財政投入保障,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做法,調動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積極性,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下、發展好”,全面釋放基層發展活力。(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二)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3. 落實“兩個允許”。落實“允許醫療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全市公立醫院推行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根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包括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人員數量、人員結構以及公益性指標(次均費用、藥占比、百元耗材比值)、醫院考核評價情況等因素,對公立醫院工資總額進行動態調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4.推進公立醫院內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逐步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的薪酬體系,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根據人員收入水平、公立醫院考核評價結果、個人履職情況、職工滿意度等,合理確定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急需的高層次緊缺人才,探索實施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市場化薪酬分配方式。(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三)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5.落實用人自主權。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按照《關于山東省公立醫院機構設置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的意見》,對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實行動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縣級公立醫院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在核定的人員控制總量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面試、組織考察、技能操作等方式公開招聘。繼續做好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工作,加強就業安置和履約管理。(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6.推行中心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縣招鄉聘村用”。中心村衛生室工作人員按照服務人口1—1.5‰的標準配備;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公開招聘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或在現有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中招聘,由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其簽訂服務協議,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縣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安排到中心村衛生室開展工作;其工資待遇參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職級工作人員標準執行。統籌落實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國家基本藥物補助、村衛生室運行經費補助等專項補助資金,支持村衛生室通過增加醫療服務、開展家庭醫生簽約等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保障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待遇穩定。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采取專項補助方式提高中心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四)推動分級診療改革
7.試點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保持醫共體成員單位功能定位、財政投入、單位性質、人員身份“四個不變”的前提下,醫共體內部由牽頭單位與各成員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成立醫共體理事會、管理委員會或建立其他相應機制,制定醫共體章程和相關制度,規定各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著力推進“七統一”(統一人事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資產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藥品耗材目錄、統一采購結算、統一藥品耗材配送),真正使醫共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加強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醫共體內醫療機構之間互聯互通和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及信息共享。(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負責)
8.調整縣域醫共體管理體系。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縣級衛生健康部門管理調整為醫共體理事會、管理委員會或相應組織管理。在試點縣建立縣域醫共體“人才池”機制,縣域醫共體內各單位之間納入實名制管理的人員調配情況及時報送本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9.試點實行緊密型醫共體打包付費。對試點單位實行醫保基金“總額預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機制,醫保部門根據縣域醫共體覆蓋服務人群和區域范圍,科學制定醫??傤~預算,將醫保總額全部打包支付給醫共體,由醫共體根據各成員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內部合理分配。(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0.引導落實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在試點緊密型醫共體內,充分發揮家庭醫生首診負責作用,參保對象因病就診,首先由家庭醫生提供健康咨詢、基本醫療及轉診服務。(1)對確需到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治的,按照“基層首診”原則,先引導到醫共體成員單位就診,享受基層醫療機構各類醫保報銷待遇。(2)對經系統治療后病情穩定可到基層醫療機構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由醫共體牽頭單位發起下轉申請,醫共體成員單位接收,采用牽頭單位制定的后續診療方案同質化進行治療,連續計算醫保報銷起付線。(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負責)
(五)強化“三醫聯動”
11.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成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運營指導委員會,通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指導,提高醫院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指標和方式方法,并與公立醫院新增薪酬總量掛鉤。強化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充分發揮總會計師作用,密切監測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及變化情況,做好監測結果的分析和運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2.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按照“設置啟動條件、評估觸發實施、有升有降調價、醫保支付銜接、跟蹤監測考核”的基本路徑,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并組織實施,原則上每年一次。全面比對分析本市現行醫療服務項目與周邊地市的價格水平,保持區域間價格平衡。建立健全醫療服務價格監測制度,作為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的基礎。(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負責)
13.推進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積極落實各批次集中采購藥品和耗材品種中選結果,深入推進集采藥品耗材基金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貨款工作。(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23年11月)。制定具體方案,經縣委、縣政府批準后,報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成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明確各自職責功能。制定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案和章程,召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成立大會,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廣泛宣傳動員,充分調動醫務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23年12月-2024年10月)。落實醫改工作機制,2024年3月底前在“四個不變”的前提下著力推進“七統一”,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并組織實施;2024年5月底前制定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并組織實施;2024年6月底前完成緊密型醫共體醫?;鹬Ц斗绞礁母?,對實現“七統一”的緊密型醫共體實行醫??傤~付費,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2024年10月底前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
(三)第三階段:評估階段(2024年11月)。適時對醫改試點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協同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衛生健康、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任務清單,加強工作協同,形成改革合力,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共同推進醫改工作。(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二)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及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傾斜政策。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辦醫責任落實情況納入市重點督查事項,每年開展不少于一次專項督查。(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負責)
(三)強化績效考評和督促指導。對縣(市、區)定期開展醫改效果監測評估,重點監測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醫?;鹗褂谩⒐残l生任務落實等方面的情況,加大基層就診率、縣域就診率、醫療總收入增幅、醫療服務收入占比、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等指標的權重。評估結果與醫院等級評審、醫共體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院負責人聘用、評先樹優等掛鉤。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內容納入市對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適時通報重點任務推進和落實情況,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督查辦、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負責)
附件
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及時間進度安排
序號
|
重點工作任務
|
責任部門
|
時間節點
|
1
|
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各縣(市、區)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專題研究1次醫改工作。
|
市衛生健康委
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
|
按規定落實政府衛生投入政策,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聚焦落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等重點領域,強化財政投入保障,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
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3
|
公立醫院全面推行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根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包括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人員數量、人員結構以及公益性指標(次均費用、藥占比、百元耗材比值)、醫院考核評價情況等因素,對公立醫院工資總額進行動態調整。
|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衛生健康委
市財政局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4
|
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的薪酬體系;根據人員收入水平、公立醫院考核評價結果、個人履職情況、職工滿意度等,合理確定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
|
市衛生健康委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5
|
對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急需的高層次緊缺人才,探索實施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市場化薪酬分配方式。
|
市衛生健康委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財政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6
|
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
|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7
|
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對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實行動態管理。
|
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8
|
縣級公立醫院招聘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面試、組織考察、技能操作等方式公開招聘;做好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招生工作,加強就業安置和履約管理。
|
市委編辦
市衛生健康委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9
|
中心村衛生室工作人員按照服務人口1—1.5‰的標準配備。
|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0
|
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公開招聘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或在現有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中招聘,現有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中招聘中心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由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其簽訂服務協議,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縣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安排到中心村衛生室開展工作;其工資待遇參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職級工作人員標準執行。
|
市衛生健康委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1
|
統籌落實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國家基本藥物補助等專項補助資金,支持村衛生室通過增加醫療服務、開展家庭醫生簽約等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保障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待遇穩定。
|
?
市財政局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2
|
東阿縣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度。其他縣(市、區)選取1家公立醫院與1—2家鄉鎮衛生院試點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四個不變”的前提下著力推進“七統一”,試點成熟后以縣為單位推開。
|
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12月
|
13
|
在試點縣建立縣域醫共體“人才池”機制,縣域醫共體內各單位之間納入實名制管理的人員調配情況及時報送本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
|
市委編辦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12月
|
14
|
在東阿縣及其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單位實行醫?;稹翱傤~預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機制,醫保部門根據縣域醫共體覆蓋服務人群和區域范圍,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將醫??傤~全部打包支付給醫共體,由醫共體根據各成員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內部合理分配。
|
市醫保局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12月
|
15
|
在試點緊密型醫共體內,落實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
|
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年底并長期堅持
|
16
|
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成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運營指導委員會,通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指導,提高醫院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
|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7
|
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指標和方式方法,并與公立醫院新增薪酬總量掛鉤。
|
市衛生健康委
市委編辦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8
|
強化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充分發揮總會計師作用,密切監測全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及變化情況,做好監測結果的分析和運用。
|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19
|
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并組織實施,原則上每年一次。
|
市醫保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0
|
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積極落實各批次集中采購藥品和耗材品種中選結果。
|
市醫保局
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年底
|
21
|
深入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貨款。
|
市醫保局
|
2023年年底
|
22
|
衛生健康、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任務清單,加強工作協同,形成改革合力,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共同推進醫改工作。
|
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3
|
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及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傾斜政策。
|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市財政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4
|
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辦醫責任落實情況納入市重點督查事項,每年開展不少于一次專項督查。
|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5
|
對縣(市、區)定期開展醫改效果監測評估,評估結果與醫院等級評審、醫共體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院負責人聘用、評先樹優等掛鉤。
|
市衛生健康委
市醫保局
市財政局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26
|
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內容納入市對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適時通報重點任務推進和落實情況,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
市委考核辦、市衛生健康委
|
2023年啟動并長期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