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黨委和人民政府,州級相關部門,楚雄高新區:
??? 《楚雄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已經十屆州委常委會第105次會議、十三屆州人民政府第3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楚雄州委辦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9月28日
(此件正文公開)
楚雄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
行動方案(2023—2025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云辦發〔2023〕10號),推進全州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衛生健康工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楚雄州“一極三區”發展定位,加快建設健康云南新高地、中彝醫藥示范區、深化醫改先行區,為實現楚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的健康基礎。
二、目標要求
到2025年,全州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疾病干預更加精準、救治更加高效,中彝醫藥振興發展取得明顯進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積極打造新時代深化醫改云南先行區,加快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國家試點工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建設心血管病、精神疾病、彝醫、創傷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高水平醫院。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穩步提升,州人民醫院進入全國前300名,綜合排名進入全省前10名;州中醫醫院進入全國前100名,綜合排名進入全省前3名;州第二人民醫院進入同類別醫院全國前30名,綜合排名保持全省前3名;州婦幼保健院進入同類別醫院全國前80名,綜合排名進入全省前5名;有1—2家二級醫院進入全國前200名。
——納入“百縣工程”的縣醫院80%以上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50%以上的縣級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到國家基本標準,達標比例位于全省前列,其中60%以上的中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鄉鎮衛生院心腦血管救治站建設覆蓋率全國領先。
——100%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標準化慢性病診療專科和康復科并規范運行,基層中醫館實現全覆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公立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基本實現全覆蓋,重大慢性病健康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過早死亡率逐年降低。
——消除麻風病危害,有效遏制丙肝、結核病,鞏固瘧疾、血吸蟲病、克山病等重點地方病消除成果。
——配合省級完成危重兒童分級救治平臺與轉運網絡建設,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0/10萬以下,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4‰、6‰及以下,地區和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實施中彝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落實中彝醫藥振興發展20條措施,健全完善中彝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彝醫藥防病治病水平,中彝醫藥振興發展取得明顯進展,中彝醫藥成為健康楚雄建設的重要支撐。
——梯次培養不少于100名“興楚名醫”等各類高層次人才,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全州鄉村醫生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比例提高到45%左右。
——10縣市全部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市)命名,創建10個以上國家衛生鄉鎮,實現省級衛生鄉鎮、衛生村全覆蓋。打造2個以上高質量健康縣城和一批健康細胞建設樣板。
三、工程項目
(一)實施“強學科”工程,打造醫療高地
將州人民醫院、州中醫醫院、州第二人民醫院、州婦幼保健院打造成為省內高水平醫院。實施好現有4個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3個省級中醫臨床分中心建設項目,積極爭取腫瘤等更多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建設項目。以各分中心為骨干,引領帶動提升重大疑難疾病診療能力,全面提升高水平醫院診療水平,爭取建成心血管病、精神疾病、彝醫、創傷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國家、省、州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在全州三級綜合(或專科)醫院建設1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國家級中醫特色優勢專科、8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5個省級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50個州級臨床重點專科、15個州級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在州中醫醫院建設2個省級中醫臨床重點學科。支持建設州中醫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項目、州中醫醫院西院區改擴建項目、州婦幼保健院(州婦女兒童醫院)搬遷項目、州人民醫院南路院區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和州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爭取實施州第二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依托州中醫醫院打造區域中彝醫藥康旅中心。遴選3個重大疑難病種,開展中西醫多學科協同攻關,給予醫保結算傾斜。
(二)實施“強縣級”工程,做強縣域龍頭
推進“百縣工程”項目建設,打造一批輻射能力強、服務能力突出的縣級醫院。積極爭取不少于30個縣級醫院薄弱專科建設,著力建設眼科、精神科、病理科、營養科等,補齊縣級醫院短板。支持4所縣級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建設10個中彝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
(三)實施“強基層”工程,筑牢基層網底
力爭10縣市各遴選一個離縣城遠、常住人口較多、區域面積較大、綜合服務能力強,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實施提質建設,使其基本達到縣級醫院服務水平。健全完善急性胸痛和腦卒中患者一線快速救治網絡。在已建成49個心腦血管救治站的基礎上,積極爭取省級項目支持,力爭新建50個基層心腦血管救治站,心腦血管救治站覆蓋率全國領先。
(四)實施“管慢病”工程,降低健康風險
持續鞏固鄉鎮衛生院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成果,力爭70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慢性病診療專科,提高農村地區慢性病綜合防治水平。發揮中彝醫在康復服務中的優勢作用,遴選5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中醫館和康復科建設,推進“康復回基層”。支持縣市公立綜合醫院設置獨立的老年醫學科,支持縣市公立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探索創新中醫老年病專科診療模式。
(五)實施“控疾病”工程,夯實健康屏障
消除一批疾病。以1個未達到消除麻風病危害縣為重點,深入開展消除麻風病危害三年攻堅行動,實施全人群麻風病普查體檢,及早發現麻風病患者,加強麻風病患者規范治療和家屬預防服藥,減少傳染,降低疫情。其余9縣市持續開展重點人群體檢、重點疫村普查和可疑癥狀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及時發現麻風病患者,持續鞏固消除麻風病危害成果,確保到2025年實現全州10縣市達到消除麻風病危害標準。
控制一批疾病。推進丙肝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和隨訪管理。加大結核病防治力度,全面實施遏制結核病三年攻堅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政府領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協同、大眾參與的結核病防治工作機制,持續提升結核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管理全程服務的可及性、規范性、有效性。
鞏固一批成果。扎實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病防治項目,強化瘧疾、血吸蟲病、克山病等重點地方病監測、篩查、防控措施,持續鞏固重點地方病消除成果。
(六)實施“重婦幼”工程,關愛婦幼健康
擴大婦女“兩癌”篩查范圍,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圍繞全生命周期建設孕產、婦女及兒童保健等11個婦幼保健特色專科,服務婦女兒童健康新需求。健全完善全州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體系建設,努力提升孕產婦及新生兒急危重癥救治能力,配合省級完成危重兒童分級救治平臺與轉運網絡建設,最大限度減少危重兒童死亡,降低致殘率。
(七)實施“固支撐”工程,夯實發展基礎
推進上一輪云南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續建工程,積極爭取健康云南行動獎補資金,持續推進健康楚雄行動。
實施血液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強血站能力建設,爭取州中心血站搬遷建設項目,支持更新補充實驗室檢測檢驗設備。
實施院前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全州院前急救調度指揮系統,更新配備救護車以及相關車載設備。支持州中醫醫院基本建成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急診重癥監護病房)和可轉換傳染病區、重癥監護室。支持3所縣級中醫醫院急診科建設。
實施衛生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計劃。配合省衛生健康專網建設,推進楚雄州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二期)及10縣市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實現與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對接,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就醫便利化,全面提升數字健康水平。
配合做好全省疾控行業專題數據庫平臺建設,推進疾控數據平臺與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提升媒介監測數據綜合預測預警能力。
落實上海援楚醫療人員保障機制,用足用好上海援楚醫療專家力量。
(八)實施“強人才”工程,補齊結構短板
進一步深化醫教協同,強化人才培養。提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水平,力爭打造不少于3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重點專業基地。依托省內醫學院校定向培養一批醫學研究生,緩解全州醫療衛生機構高層次人才緊缺狀況。建立部門之間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醫療衛生機構與州內外醫學高等院校、名醫名院之間的精準對接機制。教育體育部門和醫學院校根據專業及人才需求規劃,結合醫學教育資源狀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計劃,鼓勵醫療衛生機構以工作需求為導向,以國家或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臨床醫學中心、重點專科(學科)建設平臺為抓手,采取校園招聘、高層次人才招聘、合作引進、柔性引進、團隊協作等方式,引進臨床重點學科團隊、博士、碩士、具有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積極對接招引省內醫學院校博士畢業生來楚雄工作。實施楚雄州衛生健康系統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與楚雄州“興楚名醫”培養計劃、“興楚名醫工作室”建設、楚雄州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相銜接。積極推動專家人才申報“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名醫專項,加強醫學高端人才、醫學學科帶頭人、醫學后備人才培養。
實施臨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和骨干醫師培養計劃,對縣級急需緊缺專業人員分年度開展能力提升培養。每年選派5名具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骨干醫師全脫產到省外研修,培養20名省級中醫臨床優秀人才。
實施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豐富建設任務,加強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傳承、整理和推廣應用,培養傳承團隊和傳承人才。
實施壯大執業(助理)醫師隊伍計劃。提升全州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到2025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規劃指標要求。加快推進基層醫護人員和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到2025年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比例提高到45%左右。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對急需緊缺專業在職人員提升學歷學位或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給予支持和獎勵,縣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招聘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含編制外人員),可采取專項公開招聘形式,放寬學歷和畢業時間限制,符合條件的可采取考察招聘。專項招聘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由同級財政根據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情況合理安排補助資金。
實施公共衛生隊伍“強基固本”計劃,依托省內醫學院校、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開展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規范化培養一支具備臨床與公共衛生保健能力的婦幼健康、疾控等人才隊伍。
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基”計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省管縣用”對口幫扶提質擴面,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下沉。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武定縣的鄉鎮衛生院招聘大專及以上學歷醫學類專業畢業生,落實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強化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擴大全科醫生隊伍。推進農村衛生人才定向培養,鼓勵鄉村醫生參加學歷教育。落實鄉村醫生補助政策,保障鄉村醫生合理收入和各項待遇。實施好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對口培養和州級衛生健康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服務基層計劃,采取對口專業研修學習、“導師+助手”“師帶徒”等方式,幫帶基層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業務骨干。
(九)實施“新愛衛”工程,推進社會健康綜合治理
鞏固提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成果,開展國家衛生城鎮提標升級。接續實施以“綠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鍛煉、管慢病、家健康”新7個專項行動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縣城建設,培育健康細胞,打造2個以上高質量健康縣城。人均預期壽命、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等核心健康評價指標逐年提升,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社會健康綜合治理能力全面提高。一體推進健康縣城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主抓衛生健康工作的責任體系,健全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將各縣市、州級各有關部門推動實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情況納入全州綜合績效考評,納入縣市黨委、政府述職評議和督導評估,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為抓手,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二)深化體制改革。打造新時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云南先行區,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鞏固提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中彝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科學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公立醫院的薪酬水平,充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合理待遇。
(三)強化統籌推進。各縣市、各有關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責,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大三年行動方案實施力度。州委衛生健康工委、州衛生健康委要發揮行業主管作用,加強溝通聯絡;州級有關部門要加大服務力度,靠前主動協調服務;各縣市要落實主體責任,認真組織實施。確保三年行動計劃責任落實、任務落實、工作落實。
(四)加強項目實施。州級各部門和各縣市要加強向上匯報爭取力度,合理編報項目計劃,力爭更多的項目在我州落地實施。各項目實施單位要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原則,高效率推進項目實施,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投入力度。各縣市政府要切實落實醫療衛生投入保障責任,支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衛生領域,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引導全社會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州級加大資源統籌力度,支持衛生健康機構在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A+級標準和建成區域醫療中心及國家(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學科)領域實現新突破。統籌保障按照國家和省部署安排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需新增的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