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將《湖南省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各單位在實施過程中的意見建議、工作總結、典型案例等,及時報送至省衛生健康委和省中醫藥局。
湖南省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3—2025年)
為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持續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護理服務需求,促進護理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國衛醫政發〔2023〕16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差異性護理服務需求,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切實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利用三年時間,開展以“強基礎、提質量、促發展”為主題的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以卓越服務示范醫院創建為抓手,持續深化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持續強化基礎護理,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護理服務,豐富護理內涵,拓展護理領域,創新服務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護理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保障力度,讓工作更高效
1.增加護士人力配備。各醫療機構要根據功能定位、床位規模、臨床護理工作量和技術風險要素等,科學合理配置數量充足的臨床護士人力,臨床護理崗位護士數量占全院護士數量比例大于95%。到2025年,三級綜合醫院和腫瘤、兒童、婦產、心血管等專科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65:1;二級綜合醫院和腫瘤、兒童、婦產、心血管等專科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55:1;基層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達到配備標準。
2.切實為護士減負。各醫療機構要結合臨床護理工作實際和護士崗位需求,采取在線學習、遠程教育等方式合理安排護士培訓,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的考核和競賽,切實為臨床護士松綁減負。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減少臨床護士不必要的書寫負擔,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貼近臨床,為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
3.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各醫療機構要依法依規保障護士獲得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社會保險、衛生防護、執業安全、定期體檢等合法權益。要健全完善護士隊伍激勵機制,在績效分配、職稱晉升、教育培訓等方面,向臨床一線護士傾斜,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要在護士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管理使用等方面,對編制內外人員統籌考慮。要以護士需求為導向,切實解決護士最關心的問題。
4.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管理。各醫療機構可根據患者護理級別、病情輕重、自理能力等要素,在病區內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并明確醫療護理員統籌管理的相關部門,定期培訓考核。醫療護理員在醫務人員的指導監督下,根據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協助提供清潔、飲食、排泄等生活照顧服務。嚴禁醫療護理員替代醫務人員從事出院指導、醫療護理專業技術性工作。
5.強化后勤支持保障。各醫療機構要健全后勤支持系統,增加輔助服務人員負責病區標本、藥物送取及病情穩定患者陪檢等;足額配備臨床護理工作所需的設備設施并及時維護。統籌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部門下收下送等工作,減少護士從事非護理工作。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普惠性、非營利性托育服務。
6.加強信息化技術支撐。各醫療機構要大力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充分應用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護理服務流程,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輕臨床一線護士工作負荷。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逐步建立具備護士人力調配、崗位培訓、績效考核、質量改進等功能的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護理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提供技術支撐。
(二)注重臨床護理,讓患者更舒適
7.夯實基礎護理。各醫療機構要按照《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等,落實分級護理制度,健全基礎護理服務規范,強化基礎護理質量。扎實做好患者口腔、皮膚、飲食等基礎護理,根據患者的護理級別、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為患者提供及時、必要的醫學照顧,切實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8.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豐富護理專業內涵,做到每名責任護士均負責一定數量的患者,確保每名患者均有相對固定的責任護士為其服務。護士要全面履行護理職責,根據患者疾病特點、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等,為患者提供醫學照顧、病情觀察、協助治療、健康指導、人文關懷等身心整體護理服務。
9.加強護患溝通。各醫療機構要加強護士溝通交流能力的培訓,強化護士服務意識。護士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語言通俗易懂、簡單明確,實施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前要耐心解釋、操作中關切詢問、操作后及時觀察,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時,及時與醫師溝通。關注患者的需求和不適,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社會狀態,隨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10.注重人文關懷。各醫療機構要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護理人文建設,細化人文關懷措施,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護士要增強主動服務和人文關懷意識,在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要時刻關心、愛護和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給予細心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增進護患信任,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11.做好健康指導。護士要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個體差異及健康需求等,采用書面、口頭、視頻等多種方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飲食、營養、運動、康復、并發癥預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識。做好患者入院介紹、出院指導及特殊治療、檢查、圍手術期的配合和注意事項等宣教工作。
(三)提高護理質量,讓患者更安全
12.落實護理巡視制度。各醫療機構要按照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落實護理巡視工作,加強患者巡視和病情觀察。對特級護理患者要隨時巡視,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的患者,按要求定時巡視,主動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皮膚狀況、肢體末梢循環、引流液情況以及手術/檢查/用藥后反應等,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潛在并發癥,并給予有效處置。
13.加強護理質量管理。健全省-市-縣三級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到2025年,實現市、縣級護理質量控制中心全覆蓋。依托省護理基礎質量控制中心,制定護理質量控制指標,明確質量控制重點,全面加強全省護理質量管理。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醫護聯合查房和多學科合作,護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提出針對性護理措施。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分級護理、查對、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按照臨床護理實踐指南和技術標準要求,規范實施各類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增強并發癥早期預警識別能力,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院內新發壓力性損傷等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確保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14.提高護理技術水平。各醫療機構要以加強“三基三嚴”為切入點,以省衛生健康委組織每季度一次的“三基”測試為抓手,夯實臨床護士的護理技術基本功。結合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和臨床專科建設有關要求,以滿足患者臨床護理需求為導向,落實好新入職護士培訓制度,確保新護士入職培訓率達95%以上。同時,扎實做好專科護士和老年護理、兒科護理、重癥護理、傳染病護理、康復護理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訓,推動臨床護理專業化發展和護理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水平,提升患者醫療質效,助推護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15.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各地要以網格化布局的醫聯體為載體,推動大型醫療機構優質護理資源下沉,并發揮帶動作用。通過建立專科護理聯盟、一對一傳幫帶、開展人員培訓、遠程護理會診等方式,幫扶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內基層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服務能力,就近解決群眾急需的護理問題,提高護理服務的專業性、便捷性和連續性。
(四)創新護理模式,讓患者更便捷
16.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三級醫院和部分有條件的二級醫院應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開發手機APP、護理服務隨訪系統等,為有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在線護理咨詢、護理隨訪、居家護理指導等延續性護理服務,解決患者出院后的常規護理、專科護理及專病護理問題。鼓勵醫療機構逐步擴大延續性護理服務的病區占比,降低出院患者非計劃再次入院率。
17.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依法合規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和社區,為更多出院患者、生命終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動不便老年人等提供專業、便捷的上門護理服務。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要做好護士崗前培訓,規范其服務行為,保證“互聯網+護理服務”全程留痕、可追溯。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互聯信息技術平臺應接入“湖南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
18.提升中醫護理能力。積極開展辯證施護和中醫特色專科護理,規范開展中醫護理人才培訓,持續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質量,創新中醫護理服務模式,發揮中醫護理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中醫護理進一步向基層和家庭拓展,向老年護理、慢病護理領域延伸。
19.增加老年護理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基于社區的集團化、連鎖化的護理中心、護理站等醫療機構;鼓勵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一級、二級醫療機構轉型為護理院;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通過簽約服務、巡診等方式積極提供老年護理服務,切實增加社區和居家老年護理服務供給,精準對接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需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和各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改善護理服務對于推動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意義,建立改善護理服務行動專項工作機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定期研究并解決護理工作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有效推進工作落實。
(二)及時跟蹤評估。各市州衛生健康委要指導和督促醫療機構落實各項任務舉措,做好本地區各醫療機構改善護理服務行動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省衛生健康委將定期對各地實施改善護理服務行動情況開展跟蹤評估,并及時總結通報各地進展情況。
(三)創造有利條件。各市州衛生健康委要主動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為實施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創造有利政策條件。積極協調落實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有關政策要求,逐步理順護理服務比價關系,體現護士技術勞動價值。持續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合理確定護士薪酬水平。
(四)挖掘先進典型。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和各醫療機構要加強實施改善護理服務行動先進典型的選樹和培育工作,發揮先進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委直屬和聯系醫療機構每年6月30日前和11月30日前將先進典型案例報送至省衛生健康委。省衛生健康委將組織遴選一批優秀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
(五)加大宣傳引導。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和各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和平臺,做好改善護理服務相關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積極營造推動工作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